《道德經》的道與生活感悟(1)

老子《道德經》,人類文明的最高經典!以人本教育、自覺修行教育為根本的《道德經》,即《老子》,又稱「老子五千文」。老子是大家公認的"春秋諸子百家之首"

《道德經》的作者姓李,名耳,又名老聃,人們尊稱他為「老子」。據《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老子本是周朝管理王室藏書的史官,因目睹周朝逐漸衰微,打算退隱。他離開周朝的京城過周的邊關一一今寶雞大散關一路西行,經過時,遇到了關令尹喜。受關令尹喜的再三請求,老子「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

《道德經》傳至今,它擁有一個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其內容涉及到哲學、政治、經濟、軍事、管理、文學、美學、修身等方面,因此《道德經》的思想具有跨越歷史、跨越宗教、跨越文化學科的永恆價值。

《道德經》的道與生活感悟(1)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 眇(miao )(通妙,微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 徼(jiao叫 ):邊際、邊界。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德經》的道,與我們有什麼關係呢?萬物皆有規律,就像我們學開車,學走路,把控了規律,我們就會更開心,生活就會更美好。

個人對《道德經》第一章的理解:

道德經的道,是工作之道,管理之道,生活之道,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它不是一成不變的,名,職位,功名,成就,它是可以通過一定的努力獲取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努力了會得到,不珍惜,會失去。

沒有成就功名利祿地位的時候,你一直在努力,是取得這些功名利祿地位成就的開始,有了功名利祿地位就有了做事的能力,它是我們生存的根本。

當我們有了名利成就的時候,不能忘記我們當時的付出與努力,當時的坎坷與不易,回憶起一路的成長,一切的開始,是多麼的神奇與美妙;所以我們有成就,一定要把握做人做事的界限,不能越規蹈距,要時時不忘初心,才能保住功名。

有和無是同一事物的二個方面,是一個事情兩個名稱而已,是可以互相轉化的。當你理解了它的深奧之處,你就走向了把控人生,走向美好生活的大門。

求研閔寫於2020年4月6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