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坦街辦助力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時報法律服務團“送法上門”

隨著工作重心的轉移,在抗“疫”確保人民生命安全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基層力量,也把復工復產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進行。

近日,為了幫助復工復產,為企業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濟南時報發出倡議,成立首個疫情防控公益法律服務團隊,幫助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共同戰“疫”,共渡難關。

基層到底需要怎樣的幫扶?作為中小微企業主,又有怎樣的心聲?

北坦街辦助力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時報法律服務團“送法上門”

22日,天橋區北坦街道辦事處舉行轄區復工復產中小微企業座談會,新時報疫情防控公益法律服務團也主動送法上門。

22日上午9點半,相關企業單位負責人們就早早趕到北坦街辦參與座談,他們分別是濟南消防工程有限公司、山東浩商之星商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山東右典健康產業有限公司、濟南之式傳媒廣告有限公司、山東康都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濟南慄香姐姐食品有限公司、天橋區淨香園熟肉總店等7家中小微企業。

“在我們轄區,有的企業已經緊張復工,還有的企業因為各自不同的原因,尚處在考慮復工……針對企業不同的需求,我們街辦也想傾聽大家的心聲,把工作做在前頭。會議開始,北坦街辦黨工委書記李傳貴就“開門見山”,表示這次座談的目的就是為了貫徹轄區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兩手抓”的部署要求,加快企業復工復產進度。

座談中,記者瞭解到,其實在北坦轄區有的企業早已復工復產。濟南慄香姐姐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楊若彤介紹,作為一家有20年“不閉店”傳統的老店,今年大年初一,其店家依然開門迎客。

“其實,我們一直在關注疫情的發展。早早就把口罩等防疫物資發給了員工。有員工還抱怨,嫌口罩太厚、戴著不方便幹活。但後來證明,這些防範措施都是應該的。”該負責人透露,“現在員工每天兩次測溫,防護帽子、口罩、皮膠手套全副武裝上崗。”

同樣作為食品企業,在濟南頗有知名度的天橋區淨香園熟肉總店,也在正月十九恢復營業。

北坦街辦助力中小企業復工復產,時報法律服務團“送法上門”

企業負責人介紹,20多年來,老店一直在正月初九開門營業,“今年因為疫情防控的需要,我們晚開門十天,但這10天我們也沒有閒著,員工在微信課堂上學習,目前在抓好防控疫情的同時,抓好銷售。”

部分企業主介紹,其實這段時間的產品銷售並未受到疫情太大影響,許多市民喜歡“囤貨”,一次購買量都提升不少。雖然客流量小了,但銷售總量並未減少。

交流中有企業介紹,現在有的復工難點還在於屬於人員密集接觸行業,例如居家養老等服務,目前因為各小區仍有“封閉限制”,所以難以開展。

還有的企業表示,因為部分員工在外地未返濟,所以存在員工隔離、口罩等消殺用品短缺等問題。

此次現場,還有來自濟南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明湖支行、山東首安消防科技有限公司等助力企業。

來自山東華劍律師事務所、山東鵲華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向企業主進行了相關法律解釋,例如疫情隔離期如何計算,疫情期間合同如何制定等。

來自濟南消防支隊天橋大隊的消防員,則介紹了疫情防控期間的消防安全注意事項,提醒企業主關注消防演練等。

校對:李尚永

新時報記者:陳彤彤

攝影:殷玉國

剪輯:殷玉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