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詞典」國土空間規劃系列“城市規劃區”與“城市建成區”

空間規劃類術語:“規劃區”與”建成區”

「規劃詞典」國土空間規劃系列“城市規劃區”與“城市建成區”

規劃區:一般是指城市規劃區。規劃區是城市,鎮和村莊的建成區,以及因城鄉建設和發展需要,必須實行規劃控制的區域。

規劃區是已經做好市政規劃,但是尚未開發的地區。

規劃區的範圍劃定:城市規劃區由人民政府在組織編制的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鄉規劃和村莊規劃中,根據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統籌城鄉發展的需要劃定。

劃定城市規劃區的主要目的:在於從城市遠景發展的需要出發,控制城市建設用地的使用,以保證城市總體規劃的逐步實現。

建成區:實際上是“城市建成區”的簡稱。建成區指的是城市中已經完成建設的區域。

具體而言,是指市行政區範圍內經過徵用的土地和實際建設發展起來的非農業生產建設地段,包括市區集中連片的部分以及分散在近郊區與城市有著密切聯繫,具有基本完善的市政公用設施的城市建設用地(如機場、鐵路編組站、汙水處理廠、通訊電臺等)。

簡單地說,建成區就是城市行政區內實際已成片開發建設,城市道路連通,並且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設施基本具備的地區。

建成區標誌著城市不同發展時期建設用地狀況的規模和大小。

建成區的範圍:一般是指建成區外輪廓線所能包括的地區,也就是這個城市實際建設用地所達到的境界範圍。因此,建成區是一個閉合的完整區域。

由於城市在不斷髮展,建成區的範圍也在不斷擴大。因此,“建成區”同時又是一個動態的概念。

在單核心城市,建成區是一個實際開發建設起來的集中連片的、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設施基本具備的地區,以及分散的若干個已經成片開發建設起來,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設施基本具備的地區。

對“一城多鎮”的城市來說,建成區就由幾個連片開發建設起來的、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設施基本具備的地區所組成。

劃分城市建成區的作用:

城市用地每年都在大幅增長,劃分城市建成區可以反映一定時間階段城市建設用地規模、形態和實際使用情況,為分析研究用地現狀,合理利用建成區的土地,規劃城市建設發展用地提供基礎。

合理安排和控制各項城市設施的新建和改建,進行現有用地的合理調整和再開發。

01: 城市建成區範圍劃定要考慮哪些因素

「規劃詞典」國土空間規劃系列“城市規劃區”與“城市建成區”

:

自然地形、地貌、基層行政單位的管理界線等因素;

城市各項用地的完整性;

儘可能與人口統計的地域範圍相一致;

城市近郊的一些建成地段,儘管未同市區聯成一片,但同市區的聯繫十分密切,已成為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可視作城市建成區。

02:與“建成區”關聯的概念有哪些

「規劃詞典」國土空間規劃系列“城市規劃區”與“城市建成區”

我國的城市是一個行政區劃單位,管轄以一個集中連片或者若干個分散的城市化區域為中心,以及大量非城市化區域圍繞的大區域。

因此,市區的面積並不能反映城市化的區域即地理學意義上城市的面積。

與 “建成區”關聯的概念有:

城市市域:

指的是城市行政區規劃範圍內所有的國土面積。

規劃建設區:

可以簡單理解為“未來的城市建成區”範圍,也就是城市規劃所確定的城區建設範圍。

通常情況,規劃區的範圍大於規劃建設區範圍。

主城區:

城市有城區和郊區之分,城區是指人口、機構、經濟、文化、高度集中的區域,與“郊區”相對。

主城區的面積包括主城幾個區的全部面積(建成區和郊區部分)。

城市郊區:

開發建設同城市發展有密切的聯繫,因此需要對這一區域內城鎮和農村居民點各項建設的規劃及其用地範圍進行控制。

中心城區:

中心城區是以城鎮主城區為主體,幷包括鄰近各功能組團以及需要加強土地用途管制的空間區域。

中心城區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外環線以內地區作為中心城範圍。

市區:

是一個行政範圍,是城市政府直接管轄的城區,或者部分城市直管的開發區、鎮,也在這個範圍內,當然更加包括城市中心區和市中心了。

市區另一種含義,是城市轄區內地理景觀具有城市特徵的地域。

在國外,城市法定邊界趨於穩定,稍大一點的城市普遍是建成區大於市區。在我國,幾乎全部的城市都是市區範圍大於城市建成區。

城市中心區:

是人口相對周邊集中,經濟和商業相對周邊發展的市區地帶。

單一中心區的城市往往和市中心是統一的,但是中心區的城市就不一樣了。

隨著近年來城市規劃的發展,多中心城市越來越多,城市中心區與市中心不一樣的城市也越來越多。

市中心:

一般是指城市行政部門所在地,或者商業比較發達集中的地帶,也或是該地帶所在的行政區,根據城市發展和歷史沿革,行政部門所在地往往和經濟集中是一致的。

但近些年。也出現一些城市行政政務中心搬出老的中心地帶的現象。

總體來說:

市域範圍>城市規劃區>城市建成區

城市建成區和主城區並沒有特別明顯的界限

主城區通常意義上不包括鄉鎮

中心城區包含在建成區內;建成區比中心城區範圍大,功能更完善。

03:中心城區的功能定位有哪些

「規劃詞典」國土空間規劃系列“城市規劃區”與“城市建成區”

中心城區是包含在城市建成區內的,中心城區總體上多以現代商務為主體功能。因各個城市的具體情況不同,中心城區在功能定位上往往體現出了一定的差異性和多元化。

一般來說,主導產業、高增值、強輻射的現代服務業,是提升中心城區綜合服務功能和產業能級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大都市和中心城區的最佳結合點。

以往的城市發展,中心城區處於房地產強勢發展階段,支撐經濟發展的產業結構比較單一。

現在,各個城市的中心城區都在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把現代服務業作為主導產業傾力推進。

按照差別化發展原則,中心城區之間也需進行水平化分工,實施各有側重的現代服務業發展策略。

04:城市建設區要劃定空間開發邊界和控制線

「規劃詞典」國土空間規劃系列“城市規劃區”與“城市建成區”

:

1、城市建設區要劃定空間增長邊界

空間增長(開發)邊界,是增長管理和精明增長中的概念,也是規劃確定的、目的是限制城市擴張的開發策略。

禁建、限建、適建原則上也是有確定的界線。

2、城市建設區要劃定的控制線有哪些

藍線,是指市域地表水體(含海洋)及地下水源保護區控制的地域界限,包括河流,水庫溼地,地下水功能區,海岸帶(海域、海岸線、海岸帶、海島、海洋保護區、航道錨地)。

綠線,是指城市各類綠地和市域重要生態綠地範圍的控制界限,包括山體林地,河流水系兩側綠地,交通廊道兩側綠地,城市大型綠地公園。

紫線,是指歷史文化街區、文物保護單位、近現代優秀建築和其他歷史建築等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範圍,

內容有歷史文化街區,文物保護單位(含文物古蹟)。

黃線,是指必須控制的城市基礎設施和市域內重要基礎設施用地控制界限,內容有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城市市政基礎設施,重大基礎設施複合走廊。

延伸資料:

2019年全國各城市“建城區面積”

根據住建部2019年初發布的數據,我國主要城市建成區規模面積排名,其中:

建城區面積在150平方公里以上的城市總共有75個;

建成區面積超過200平方公里的城市總共有53個。

建成區面積超過400平方公里的城市總共有23個。

「規劃詞典」國土空間規劃系列“城市規劃區”與“城市建成區”

「規劃詞典」國土空間規劃系列“城市規劃區”與“城市建成區”

具體數據為:

建成區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城市有4個:

1、北京;2、重慶;3、廣州;4、天津

建成區面積超過900不足1000平方公里的城市有3個;

1、上海;2、東莞;3、深圳。

建成區面積超過500不足900平方公里的城市有10個;

1、成都;2、南京;3、西安;4、青島;5、武漢;6、杭州;7、濟南;8、瀋陽;9、長春;10、鄭州。

建成區面積超過400不足500平方公里的城市有6個;

1、蘇州;2、合肥;3、哈爾濱;4、昆明;5、烏魯木齊;6大連。

「規劃詞典」國土空間規劃系列“城市規劃區”與“城市建成區”

圖 | 攝圖網 文 | 小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