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羊肉串兒情節

大概是1986年,羊肉串兒在北京流行起來。那時的羊肉串兒都是碳烤的,最早新疆人在北京做烤羊肉串兒生意的比較多。

兩年之後的1988年,我在北太平莊上高二,在北太平莊的16路終點站附近,到了傍晚,人潮湧動。羊肉串兒的攤子上冒著濃烈的煙,小販兒用力地用芭蕉扇扇著炭火,用生疏的普通話吆喝著:“羊肉串兒羊肉串兒,五毛錢一串兒,十塊錢22串兒嘍!”


北京的羊肉串兒情節


羊肉串兒的香氣能飄得很遠,吸引著放學回家的我。說來奇怪,之前從來不吃羊肉的我,因為羊肉串的出現,改變了飲食方式。想不起來是什麼機緣愛上了羊肉串兒,只記得當時羊肉串兒的攤子就在華泰商場的對面,隔著一條馬路,在北影新聞製片廠的門口不遠,也就是16路公交車終點站附近。

我放學的時間大概是下午五點鐘左右,那時正是上下班的高峰。在16路的始發站等車的人很多。等車的人流,下車的人流和路過的自行車的人流,給羊肉串兒帶來了不少的商機。


北京的羊肉串兒情節


攤上冒出的濃煙,周圍等吃羊肉串、隨著風向躲避濃煙的食客,車站附近穿梭的人群,新疆人的吆喝聲以及羊肉串兒飄出的香氣,構成了一幅生動的畫面。我花了10塊錢,加入等待的人群,彷佛給一個巨大的五線譜中加入了一個音xin'jiang'ren符,我只是為了大快朵頤,而我的加入使這個畫面更加的混亂。

20多串羊肉串兒下肚,回家後基本就不用吃晚飯了。高二時長得瘦瘦小小,肚裡一點點的油水,能撐很長時間。那時家就住在皂君廟,在皂君廟十字路口的東南角,傍晚時分同樣有新疆人在經營著烤羊肉串的攤子。


北京的羊肉串兒情節


90年代初,串兒店悄然崛起,豐富了烤肉的品種。明火執仗的攤子被取消,新疆人在街頭烤串兒的身影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之中。串兒店的興起,同時也解決了部分環境衛生問題,街頭攤位濃煙汙染問題,得到暫時緩解。其實早在80年代的中期,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就有了烤串兒的專業店——圖們燒烤,圖們燒烤因用料講究,又適合家庭和朋友間的聚會,很快得到了推廣。但其加盟或者連鎖店僅限於中小城市,在一線城市,並沒有迅速擴張。

同樣在90年代,電烤羊肉串兒也出現了。主營者是當時的國營單位,比如新街口的老西安飯莊,西單商場的營業窗口等。電烤的羊肉串沒有汙染,口味獨特,因此喜歡電烤的人也很多。剛推出時,電烤羊肉串的價格就達到了10元一串,而且量也足夠大,吃個兩串基本管飽。


北京的羊肉串兒情節


還有一種類型的羊肉串就是油炸羊肉串。這種羊肉串多在景區門口或是步行街上銷售,由於冷卻速度比較快,所以味道就差強人意了。我在蘇州上班時,每到休息日,經常跑到觀前街,買10串左右的油炸羊肉串,帶回宿舍就著冰啤酒吃,味道確實不如電烤或者碳烤的好吃。

不談過往,無問東西。時代的變遷,烤串迎來了新的時代。“後圖們燒烤”時代,緊跟時代潮流,出現了豐茂盛烤串兒,不知不覺之中,已經有了20多年的歷史,在國外的大城市都有了分店。這家店不但豐富了烤串的品種,還加入了很多朝鮮族的美食,電烤爐用的是自動翻轉設備,烤串不用人工翻轉,大大節省了人力。


北京的羊肉串兒情節


從1986年開始,到2016年整整30年的光景,在北太平莊橋下,晚上10點之後出攤的滷煮,攤主叫阿香。三十年的光陰,把一個大姑娘變成了中年婦女。

這份堅持的滷煮,今天就暫不做評價了。而一直伴隨著滷煮的是烤羊肉串,這份情懷可能只有我們60後和70後才懂。

多少次看完國安的主場,約兩三好友亦或孤家寡人,在北太平莊橋下,吃一碗滷煮,叫20個串兒,喝兩瓶燕京,這多年的標配,隨著北京的環境治理成了鏡花水月。而一直期待的“阿香滷煮店”,至今還未開張!

羊肉串兒在北京,見證了時代的變遷。


北京的羊肉串兒情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