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城市中你,是否還能忍受城市的喧囂?說說沙坪壩的吵鬧。

我在這吵雜的沙坪壩的某小區中漸漸安靜了下來,書寫沙坪壩的吵。

陶淵明所謂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的境界我是不能達到的。我從高中在這讀書,一直到現在每次回到這個地方,耳旁總是嗡嗡聲,車子奮力奔跑的聲音,鳴笛的聲音,音響喇叭的聲音,老太太跳廣場舞的聲音,樓下幼兒園小孩子跟著喇叭瞎唱的聲音。如果說小孩喜歡吵鬧還能理解,老太太也是個愛湊熱鬧的主。當然我的奶奶沒有讀過書,不識字,心底善良,喜歡和孫子們相處,一生都奉獻給兒子孫子的成長中了。她也是個愛熱鬧的人,我是很喜歡她的,我們這些孫子孫女都是很喜歡這樣的愛熱鬧,不嫌我們吵鬧的奶奶的。

吵鬧因為親情的存在而不顯得吵鬧。但別人的吵鬧或許就是真正的吵鬧了,沙坪壩這裡聚集了太多的別人的吵鬧了,我知道這樣說是不公平的,我自己的吵鬧也可能成為影響別人生活的噪音,城市的最大缺點是人們的自我生存空間太狹窄了,而導致每個人都一言一行都可能影響到他人,而每個人因為距離的上的靠近而導致了心理上疏遠,從心理的角度看,人都是需要一片淨土的,來安放自己的心靈,也需要一片空地來釋放自己的情緒。人的這兩種靜和吵的需求在時間和空間的上不協調最後體現的就是沙坪壩的吵,一種城市吵雜聲,刺耳的吵雜。由此而在心裡留下的是一陣厭惡和厭煩的情緒,對於我的女朋友而言,其也是很厭煩的,所以我們不久之後也將搬離這裡。

我渴望得到安靜,在這個吵雜的城市,在這個吵雜的時代。我想我終究不是屬於城市的,我來自農村,也將回歸農村的。我能感受到回家的安靜,那種萬物都安靜下來,棲息山嶺的感覺,我的心能夠瞬間融入其中,沒有空蕩的不適感,而是一種豐富而充實的寧靜,是一種充盈著幸福的迴歸。我靈魂又彷彿有了一次清洗,如同我小時候到家鄉清楚的小河溝暢遊的感覺,渾身侵入水中,聆聽水在身體和靈魂流過的聲音。那是十分美妙迷人的。

我想這沙坪壩就如同門口的清水溪一般,是一條被汙染的臭水溝了,這裡到處的惡臭的吵鬧聲,河床底下沉澱著時代的汙垢。我們喝的自來水也是塵垢很多的,我們總是不敢去喝的太多,生怕引起身體的疾病傷害。沙坪壩不是一個可愛的地方,像是一個喧鬧的孩子,不顧及別人的感受而肆意的尖叫。這裡也不會是我長久駐足的地方。如果有機會,我就會離開這裡。

可惜的是,我還沒有體會到她的美麗繁華,就已經受不了她的吵鬧了。這個地方不夠友好,體會她的美麗是要金錢的,如果沒有錢,她就向你大喊大叫,這個拜金主義的地方是不夠友好的。她的吵好像總是在說,我要錢,我要錢似的,一個愛財而又吝嗇的老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