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英山扶貧持續發力 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

湖北英山扶貧持續發力 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

今年的10月17日是全國第六個扶貧日,當天,湖北省英山縣上下按照“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的要求,開展多方位、多層次、多形式的“扶貧日”系列活動,形成多點發力、各方出力、共同給力的扶貧攻堅格局。

今年英山縣脫貧攻堅工作正式轉入鞏固提升階段,該縣嚴格按照脫貧摘帽“一摘四不摘”的要求,以“三個不變”做好脫貧攻堅在“後扶貧階段”的鞏固提升文章。

堅定脫貧攻堅戰略定力不變。5月初,英山縣對全縣脫貧攻堅工作進行了再動員再部署,統籌整合財政專項資金4.27億元,保障八大工程項目。堅持各級黨委政府扛起脫貧攻堅政治責任和主導責任,各部門“一把手”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除按省市要求對健康扶貧政策作出了調整外,其它扶貧政策保持不變。繼續把優秀扶貧幹部派駐到脫貧一線,堅持“五天四夜”駐村幫扶、結對包保。強化扶貧資金項目“四議兩公開”和公告公示制度,堅持脫貧攻堅聯席會商機制、縣級領導聯鄉聯村聯項目責任制,新建立了“123”制度,即:“1”即縣直所有包保幹部每月至少保證入戶幫扶1次;“2”即所有縣級領導幹部和縣直部門黨政“一把手”至少每月到聯繫村調研走訪2次;“3”即必須完成三項任務:至少抓成一個村級脫貧成果鞏固提升示範項目、對接一個產業扶貧市場主體、抓成一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點。

堅持脫貧攻堅有序節奏不變。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完善保障農村貧困人口基本醫療健康扶貧工作實施細則的通知》,從2019年8月1日起執行。八大鞏固提升工程均在有序推進。已落實2019年春季學前至高中(含中職)15164名貧困學生資助資金1361.74萬元;醫療救助19923人;出臺了2019年度危房改造獎補政策;完成了1925戶6811人的飲水鞏固提升任務;統籌安排農村公益性崗位3508個;為86個集體經濟薄弱村整合投入1725萬元,發展種植、養殖類產業143個;成立了人居環境整治指揮部,推進全縣抓“三清”、治“六亂”、拆“三違”、促“兩改”等工作;舉辦“道德講堂+”活動62場次,評選出十星級文明戶5233戶,評選“新時代好農民”候選人物36名。

強化脫貧攻堅工作作風不變。以培訓促幹部作風轉變,對全縣11鄉鎮主要領導、分管領導、鄉鎮扶貧幹部、村“兩委”幹部、駐村工作隊員進行了知識培訓和測試。以大回訪大走訪活動促作風轉變,以縣委書記遍訪貧困村,鄉鎮黨委書記和村黨組織書記遍訪貧困戶行動帶頭轉變作風。以自查自糾促作風轉變,元至7月份,共發現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53個,完成整改和查處問題38個,通報鄉科級單位6家,追責問責鄉科級及以下幹部48人。

聚精會神抓黨建 凝心聚力促脫貧

英山縣各級黨組織共958個,共有黨員21122人。各級黨組織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力度強、合力足、氛圍濃、成效明顯。

突出主責主業,強化脫貧攻堅責任落實。把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作為突出任務納入各級黨組織年度工作目標、各級黨組織書記抓黨建承諾、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履職盡責考核、“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和基層黨建年述職評議考核內容、幹部選拔任用考察和教育培訓體系;制定了《抓黨建促脫貧攻堅22條意見》《關於建立鄉鎮幹部“崗位在村、陣地在村、責任在村”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機制》《英山縣村主職幹部專職化管理辦法(試行)》等10多項制度文件,形成了大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工作格局。

突出鮮明導向,建強脫貧攻堅幹部隊伍。堅持保證縣鄉脫貧攻堅幹部隊伍穩定,優化縣級領導班子結構,縣級黨政班子中6名同志有鄉鎮工作經歷,1名貧困鄉鎮黨委書記進入縣委常委班子,嚴格執行貧困鄉鎮黨政主職不脫貧不調動的政策。全面推進村主職幹部專職化管理,從嚴從實管理村主職幹部。配齊配強扶貧攻堅指揮部幹部,從縣直部門抽調14名優秀幹部到縣扶貧攻堅指揮部掛職鍛鍊,鄉鎮都配強了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注重在脫貧攻堅第一線考察識別幹部,先後從鄉鎮聯村幹部、駐村工作隊員中提拔正科級幹部11人,副科級幹部13人,股級幹部60餘人。

突出全面進步過硬,建強脫貧攻堅戰鬥堡壘。制定“整縣推進”三年全面過硬計劃,全面推行“黨建+”,分領域實行支部星級指數管理。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載體,把嚴格落實黨支部“三會一課”與開展“支部主題黨日”活動有機融合。以“設崗創星”為平臺,近三年共發展黨員900餘名。實行黨員星級指數管理,全縣21100多名黨員分頭認領政策宣傳、議事監督、優質服務、結對幫扶等崗位,在脫貧攻堅中作示範。以基層黨組織整體提升為目標,打造了鄉村治理、特色產業、紅色文化等五大類示範點47個。聚力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近3年共分類施策整頓轉化67個軟弱渙散村。推進“兩堂”整治和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對有一定規模的1處教堂和9處祠堂納入有效管理,打擊處理涉黑涉惡村幹部2人。

突出選優配強,建強脫貧攻堅骨幹隊伍。優選優育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全覆蓋選送貧困村黨支部書記外訓和開展集中培訓,選優用好“第一書記”和駐村扶貧隊伍,選派313支工作隊、704名優秀幹部全脫產駐村幫扶,成為脫貧攻堅的主力軍。管好用活大學生村官隊伍,近三年向19個貧困村選聘大學生村官。借力引智“一派兩聘”隊伍,與“三鄉工程”相結合,各村從本村在外的能人、名人中選聘名譽書記和發展顧問2400多名,成為脫貧攻堅戰場上一支編外“有生力量”。儲足育好後備人才隊伍,配齊備足村級後備幹部1045人,培養黨員致富帶頭人150多名,發展特色產業、農產品電商網點等130多個,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600多個。

湖北英山扶貧持續發力 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


突出問題導向,補齊脫貧攻堅工作短板。新建、改擴建和提檔不達標黨員群眾服務中心153個,開展支部主題黨日、黨費收繳、發展黨員、黨組織換屆專項檢查抽查,財政新增預算730多萬元,落實了村黨組織活動和工作經費、黨員培訓經費;為78個重點貧困村建成78座光伏發電站;推行“黨組織+合作社+農戶”模式,成立村級自強互助社313個,吸引能人簽約投資額93.58億元。把社區建設納入全縣“十個六”工程續建項目,7個社區探索成立了社區“大黨委”;開展機關“紅旗黨支部”創建,機關黨建“兩張皮”、“燈下黑”問題明顯好轉;紮實推進“百日鞏固行動”,調整選派205名黨建指導員,落實工作記實、“雙百分”考核掛鉤、黨費返還和以獎代補等保障機制,非公黨建水平明顯提升。

做好結合文章 聚力產業扶貧

該縣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群眾脫貧致富的治本之策,全縣農業特色產業基地規模達到64萬畝,形成了“縣有支柱產業,鄉有特色產業,村有當家產業,戶有增收產業”的穩定脫貧格局。

與完善產業發展機制相結合,向機制要效益。堅持“縣級統籌、專班主抓、部門聯動、鄉村落實”,引領各級各部門合力推進,對貧困戶自主開設網店和開辦“農家樂”分別補助1500元、1萬元;對參與退耕還林和退耕還草的,每畝分別補助1500元、1000元;分別獎勵產業脫貧戶500元和1000元,獎勵規範管理、實體運作的合作社1萬元,獎勵真扶貧、扶真貧的132家市場主體492萬元。建立風險補償基金5850萬元,向102家市場主體發放貸款2.82億元、落實貼息1921.1萬元;向12559個貧困戶發放小額扶貧貸款1.52億元。堅持整合資金優先投入產業扶貧,2016年投入7052.5萬元佔比19.73%、2017年投入8603.8元佔比22.1%、2018年投入9031萬元佔比32.5%。強化培訓指導機制。先後開展合作社負責人經營管理培訓3期300多人次、市場主體對接幫扶培訓2期200多人次、貧困家庭明白人創業技能培訓4期1700多人次。

湖北英山扶貧持續發力 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


與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向綠色發展要效益。推進茶葉產業扶貧,發展茶葉25.8萬畝、千畝茶葉小區50多個、萬畝生態茶葉帶5個,對接1.3萬貧困戶;推進藥材產業扶貧,發展基地24萬畝,建設50畝以上連片示範基地166個,對接1.04萬貧困戶;推進綠色養殖業扶貧,建成蔬菜專業村21個,發展黑土豬、黑山羊、茶鄉雞、土黃牛等特色養殖業基地25個,對接6300個貧困戶;推進旅遊產業扶貧,發展4A級旅遊景區2個、3A級4個、省級以上旅遊名村和休閒農業示範點9個、鄉村旅遊基地20多個,帶動48個貧困村2500多個貧困戶吃上“旅遊飯”。推進光伏產業扶貧,建成村級光伏扶貧電站78座,帶動2000個貧困戶戶均增收1500元。

與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相結合,向產業發展需求要效益。發動160多家市場主體對接幫帶2.3萬貧困戶,以“七送三高”推動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貧困群眾增收。轉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以提供訂單、信息、種苗、技術的方式,把流轉田地山場反包給農戶集約生產經營,規避了過去農戶分散經營、盲目生產的市場風險。轉變農特產品營銷方式,先後發展“互聯網+”市場主體2500家、農村電商服務站293家,2018年農特產品線上交易額突破15億元;在超市開辦扶貧專櫃120多個,保價銷售貧困戶農特產品。

湖北英山扶貧持續發力 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


與抱團創業相結合,向帶貧減貧要效益。按照有長遠發展規劃、定期召開股東大會、一定規模的產業基地、定期的合作社股份分紅、定期開展的技術服務培訓、產業發展能力強的農戶加入、優勢主導產業來引領、1-3家市場主體參與聯繫、好的產業發展典型的建設標準,組建村級自強互助脫貧合作社,組織貧困群眾抱團創業增收。推行“合作社+市場主體”,解決就業務工崗位1.5萬餘個,開展技術指導500多批次。推行“合作社+基地”,集中連片開發特色產業基地8萬餘畝,完成“精準滅荒”植樹造林1.5萬畝。推行合作社+公益性崗位,投入2200萬餘元,開發生態護林員等村級公益性崗位3500個,由合作社統籌安排貧困人口通過務工增收脫貧。

強化政策落實 實現搬遷脫貧

截止2019年8月底,全縣易地搬遷戶住房和配套設施建設已全面完成,10戶以上集中安置點349個,集中安置率82%,實現100%“交鑰匙”,90%以上常態化入住,100%拆舊,“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基本實現。

在精準對象上嚴把“原址生存條件惡劣、建檔立卡貧困戶、群眾自願”三道卡。守好“貧困戶自願申請、群眾評議、村級公示、鄉鎮複核、鄉鎮公示”五道程序關;幫助易遷戶算好“建房、就業、政策、生活成本”四筆賬,及時化解搬遷貧困戶心結,讓易遷對象應遷盡遷。

在建設質量上堅持“五統一”“五確保”。統一採取部門現場聯合勘查、集中會審、選址把關,確保選址的科學性;統一分流域按徽派和新中式兩種風格進行規劃設計,確保建設風格的統一性;統一由縣財政投資評審中心確定標的、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招標,縣住建部門辦理建設許可手續,確保建設程序的規範性;統一由縣住建部門牽頭,嚴把建設材料檢測關、施工監督關、竣工驗收關,狠抓缺陷問題的整改,確保工程質量的合格性;統一由鄉鎮將選址會籤表、地勘資料、規劃圖紙、施工圖紙、招標文件、竣工驗收等工程資料系統整理後,移交縣專業檔案管理機構集中保存,確保工程資料的完備性。

湖北英山扶貧持續發力 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


在安心入住上實施“四大”配套工程。配套基礎設施,按照人均13500元的標準,安置點基礎設施做到“四通四到位”(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公共場地平整到位、地災隱患排治到位、排汙池管安裝到位、綠化美化建設到位)。配套服務設施,按照不同安置規模分別配建25平方米、50平方米、75平方米的公共服務用房,集中安置點配套文化健身設備,有條件的配備衛生室、公共食堂、商店、電商工作站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生活設施,整合投入援助資金2000多萬元,配備消防設施,每戶配套柴火房,每人配套0.03畝菜園地,特困戶配備必需生活用品。配套管理服務,設置公共服務管理崗位500個,每個安置點配備1-2名公共服務管理人員,縣政府按每人每年6000元的標準支付工資。

在還款保障上下功夫。強力推進拆舊復墾,認真審核無房戶,從嚴把關需保護的傳統村落,逐戶建立縣鄉兩級拆舊復墾臺賬。按1000元/每戶的標準補助拆舊費用,復墾費用按土地增減掛鉤的政策予以獎勵。

在穩定脫貧堅持安置與扶持同步推進。扶持每個有勞動能力的搬遷戶發展一項當家產業或至少一人就業增收,對在村內安置的易遷戶吸收到村級自強互助脫貧合作社,優先流轉搬遷戶土地發展高效特色產業,並在基地務工。2017年全縣村級合作社共發展產業基地2.2萬畝,建設扶貧就業車間10個,實行就業技能培訓全覆蓋,對吸納搬遷戶就業的市場主體實行獎補。對在鎮區集中安置的搬遷戶,建設門店,以資產收益分配的措施確保搬遷戶穩定增收脫貧。有針對性地開展精神扶貧、勞動就業現場招聘等專題活動,優先為搬遷戶安排生態護林員、保潔員、護路員、管水員、網格員等公益性崗位,實現搬遷後的穩定增收。

加強金融扶貧 激發支點效應

在精準扶貧中,該縣通過充分發揮金融扶貧的支點作用,助推強縣富民產業,為如期實現“戶脫貧、村出列、縣摘帽”夯實了基礎。

精準信貸促扶貧。建立縣級風險補償及擔保基金5120萬元,對104家市場主體發放產業精準扶貧貸款2.64億元,幫扶貧困戶12780戶;發放精準扶貧小額貼息貸款2.56億元,幫扶貧困戶15934戶。

湖北英山扶貧持續發力 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


湖北英山扶貧持續發力 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


支持產業促扶貧。以“政府+銀行+企業+貧困戶”的方式,助力發展茶葉產業,全縣茶園面積達到25.8萬畝,年茶葉產量2739萬公斤、產值19.81億元,發展省級茶葉龍頭企業4家、市級茶葉龍頭企業13家、參與精準扶貧茶葉市場主體72家,簽訂貧困戶幫扶“五方協議”9888戶,佔全縣五大產業精準扶貧戶總數的30%。助力發展藥材產業,發展蒼朮、桔梗、天麻等道地中藥材扶貧基地20萬畝,40多家中藥材市場主體帶動1.04萬戶貧困戶種藥材,畝平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戶平增收1萬元以上。助力發展特色養殖,帶動2691戶貧困戶發展適合本地的特色養殖業,實現戶均年增收過1萬元,25家參與畜牧業精準扶貧的市場主體,共幫扶3601戶11523人,人均增收346元,戶平增收1107元。助力發展電子商務,引導電商企業參與電商精準扶貧4家,簽訂電商精準扶貧五方協議555份,成立電商精準扶貧合作社4個,並與京東商城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全縣建設農村電商服務站點156家,其中精準扶貧戶建立電商服務站48家。助力發展休閒旅遊業,扶持旅遊產業市場主體7家,帶動1334戶貧困戶參與鄉村旅遊產業鏈,實現戶均年增收過1萬元;依託景區帶動發展的貧困村達到48個,已建成神峰山莊生態農業園、烏雲山茶葉公園等精品景點20多個,成功打造出兩個國家級4A級旅遊景區、1個國家3A級旅遊景區、1個全國休閒農業旅遊示範點、6個省級休閒農業示範點、120餘個農業景點。助力光伏扶貧產業,發放扶貧再貸款5000萬元,支持78個貧困村建設光伏扶貧項目。

保險證券促扶貧。實施精準扶貧補充醫療保險、精準扶貧小額保險、精準扶貧大病保險,貧困戶參保率均達到100%。與愛建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開展“一司一縣”全領域對口幫扶,通過中證互聯網消費平臺幫助推薦和上架銷售茶葉等特色農副產品,通過公益項目資助英山貧困學校,推薦一批外地企業遷址英山縣申報IPO,對英山縣旅遊、茶葉、中藥材等優質企業進行梳理和培育,輔導申報IPO和新三板掛牌,協助英山開展企業上市工作,研究設立藥材產業引導基金。

(文字:殷延威 周全鑫 李業 程賢良 李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