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盲盒最高溢價近40倍,吃幹吃麵的孩子長大了?

最近“盲盒”的出現,讓一批人賺的盆滿缽滿,盲盒的炒價到底是什麼原理?

先來科普一下盲盒到底是什麼?

盲盒起源於日本,名字叫mini figures,由於人們的共識,開始被稱作blind box。顧名思義,盲盒就是一個肉眼不可見的盒子,裡面裝著不同樣式的玩偶手辦,一套十二個盒子擺在你面前供你選擇,充滿了未知性。

炒盲盒最高溢價近40倍,吃幹吃麵的孩子長大了?

盲盒一定是某位營銷天才想出來的東西,光賣手辦,肉眼可見,大家的購買慾望完全提不起來。就算有心購買,也只是會選擇一套中的幾個,而不會全部購買。但是將一整套手辦放到盲盒中就不一樣了。勾起了人們的好奇心,好奇害死貓。人們非常渴望打開盲盒那一瞬間的喜悅感。

也正是利用了人們的這種好奇心,所以可以一直刺激用戶的購買慾望。商家完全可以把部分款式做的稀有,讓用戶不斷追求稀有商品,從而不斷從中獲取利益。

現在的這一幕像不像曾經的幹吃麵裡面的卡片?

炒盲盒最高溢價近40倍,吃幹吃麵的孩子長大了?

小時後,一幫孩子為了幹吃麵裡面的水滸傳人物卡片,瘋狂的去買幹吃麵。

那幫小孩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集齊108張卡,但是就是享受打開幹吃麵看到卡片的那一瞬間的喜悅,亦或者是失望。失望過後反倒對成功更加的渴望,他們像上癮了一樣,不斷地去買幹吃麵,即使他們根本不想吃幹吃麵,只是為了獲得卡片。

收集癖:每個人都是收集癖,即使他們也不知道全部收集完後會給他們帶來什麼。

或許是見不慣不完美,所以一碰到這種需要收集的東西一定要想盡辦法收集齊。入坑一個月,花了三千多……據說現在“買夠100個盲盒就收手”已經與“現在出門,馬上到”、“今天一定不熬夜”,一起成為當代社會第三大經典謊言。有報道顯示,盲盒俘獲了大量忠粉的心,一對來自北京的夫婦,4個月花了 20萬在盲盒潮玩上;還有一位60歲的玩家,一年花費70多萬購買盲盒。

下到十幾歲的孩子,上到60歲的長者,仍然無法控制自己的收集癖和對未知的神秘感。慾望就像是個無底洞,用錢是永遠填不完這個坑的。

炒盲盒最高溢價近40倍,吃幹吃麵的孩子長大了?

從幾年前的郵票、紀念幣再到現在的盲盒,我們應該有所感悟,或許你可以喜好之中的任何東西,但是請不要留給奸商可乘之機。一些奸商專門挑選這種時機,哄抬價格,使得物品價格遠遠超過其價值。

外加一些極度喜好者推波助瀾,價格自然而然就被炒的很高。本來是在普通不過的東西,到後來的天價,一直在不斷地吸食著你口袋中的金錢。

或許商家習慣了割韭菜的賺錢方式,因為正樣可以很容易獲取大量利潤,但是苦了一波有一波的韭菜,收集癖不算壞事,可以說是人對事物完美的追求度。但是一定不要喪失理智,在炒作面前保留理智,能夠明辨是非。

人不要被慾望所主導,清心寡慾才是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