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從源頭增“綠”農業底色

華聲在線4月13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邢玲 通訊員 謝燕)4月10日上午,在桃江縣修山鎮蓮盆嘴村李家園組一條渠道旁,工人們忙著修整邊坡與清淤。這條渠道將被整治成一條寬3米、長522米的生態攔截溝,溝中種植梭魚草、美人蕉、鳶尾等水生植物,可消納近500畝農田排水和200多戶農戶生活汙水中的COD、氮、磷等汙染物。這意味著,桃江縣洞庭湖流域化肥農藥農業廢棄物汙染整治項目正式實施。

2018年10月,省農業部門印發洞庭湖化肥農藥農業廢棄物汙染整治工作方案,選擇洞庭湖區的望城區、岳陽樓區、桃江縣等15個縣市區,開展農業面源汙染綜合治理示範區建設,推動洞庭湖農業面源汙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努力構建全國大湖流域生態文明建設項目區。

桃江縣洞庭湖流域化肥農藥農業廢棄物汙染整治項目覆蓋修山鎮洪山、麻竹垸、蓮盆嘴3個自然村,建設工期4個月,包括農田面源汙染治理工程、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及無害化工程、生活汙水淨化工程、溼地公園建設與地表徑流汙染治理工程、水產汙水治理工程等。項目完工後,主要農作物化肥利用率可望提高5%、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達100%、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達41%,化學農藥使用總量減少15%至20%,農藥包裝、農膜全面回收與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8.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