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縣浪拔湖鎮創新“雙季稻+蔬菜”種植模式

華聲在線益陽頻道記者 龔柏威 通訊員 周瑋瑋 譚馨

“換一種思路,就有更加廣闊的前景。”4月14日,南縣浪拔湖紅星村,朝暉合作社負責人朱豔平望著大片青翠的集中育秧“稻稻菜”示範園,滿懷信心地說。

朝暉合作社共有流轉土地2350畝,2013年開始採用“水稻+蔬菜”的種植模式,即一季水稻,一季蔬菜。今年春種,鎮裡幹部找到朱豔平,“國家推廣雙季稻,我們一起想點辦法,說不定對你們合作社正好是個提升的機會。”“我肯定要帶頭,先讓我和其它3個股東商量一下。”朱豔平還有一個身份——紅星村的黨總支書記。

但第一次的股東大會,眾人不歡而散,合作社發展這麼多年,早已建好了固定渠道,尤其是蔬菜,每年10月份開始,直供廣東市場。如果改種雙季稻,那蔬菜怎麼辦?蔬菜可是合作社最關鍵的利潤點。

改種雙季稻,糧食產量上去了,但合作社的效益反而可能降低,兩者該如何兼得呢?浪拔湖鎮農技服務站站長、高級農藝師胡建提出瞭解決方案,將蔬菜上市時間推遲2個月左右,實施“雙季稻+蔬菜”的種植方式。

胡建給紅星合作社的幾位股東算了一筆賬,實施“雙季稻+蔬菜”的種植方式,每畝田較以前可多產糧食1000斤、增加補貼270元,蔬菜產量穩定,合作社每畝將多出500元產出。眾人不再遲疑,在政府支持下,立即著手建設紅星村水稻專業化集中育秧“稻稻菜”示範園。

浪拔湖鎮黨委書記龍治國說,有朝暉合作社示範,鎮裡一些種糧大戶紛紛效仿,今年全鎮雙季稻種植面積由去年的360畝增至今年的1.6萬畝,“雙季稻+蔬菜”種植面積有4000餘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