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看不見的客人》難分伯仲,生而為人 作惡的人終會得到懲罰

有很多黑暗的電影它揭示的是這個殘酷的社會也是人性,日本有很多黑暗的影片充滿了神秘,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日本的一部犯罪嫌疑片。這部殺人者荒唐,復仇者冰冷的電影也是在警示著人類。它是一部有良心的推理作品,雖然故事的人物不多,但是製造的格局卻非常大敘事效率也非常高。和其它許多強調謀殺手段的電影相比這部電影卻是真正的關注現實,沒有俗套狗血劇情的好電影。其實這個世界就像電影中那個小教室一樣,在女教師在黑板上寫下面這個字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電影的名字叫做《告白》 ,改編自日本著名小說家東野圭吾的作品。

與《看不見的客人》難分伯仲,生而為人 作惡的人終會得到懲罰

關於電影的主要內容就是一所非常平凡的中學,但是這個平凡的中學卻出現了不平凡的事情。一切還要從電影的女主角那個女教師的4歲獨生女兒被溺死在游泳池說起。一年b級的所有學生正在期待著放假,教室裡亂哄哄的好像就是普通學校的場景,但這個班級的教師森口,卻無視全班的混亂靜靜的像班裡的同學做出最後的告白。

與《看不見的客人》難分伯仲,生而為人 作惡的人終會得到懲罰

這個女教師是一個單親媽媽,她的丈夫患有艾滋病只不過已經離婚了,所以她獨自撫養著自己的獨生女兒,但是她的女兒卻被發現在游泳池中溺水身亡,警察認定這是一場意外,但女教師堅決否認而且她認定自己的獨生女兒死於班上兩個同學之手。堅持認為是犯人A和B,而且宣佈將用自己的方式去給自己的獨生女兒復仇,並且還給大家說自己已經將HIV病毒放在了這兩個嫌疑人的牛奶中,然後就辭職了。而班級中所有的學生也開始心事重重的開啟了自己的假期。之後就是復仇者和被複仇者的腦力較量,所以這也是一部比較有推理性的電影。

與《看不見的客人》難分伯仲,生而為人 作惡的人終會得到懲罰

電影的主題其實可能就是揭示現在殘酷的人性人活在世上就應該善良。這世界上不乏有心理扭曲的人,心裡的陰影迫使他們沒有辦法對這個世界心存善意。教師的女兒只是一個4歲的小女孩,但是殺人兇手A和B就能先將其電暈,然後扔在游泳池溺亡。但是這兩個小殺人兇手卻沒有被抓住。殺人動機居然也意外搞笑,有著非常嚴重的戀母情結A認為只有自己作出很引人注目的事情之後,才能讓自己的母親重新在乎他,是由於他發明了一款防盜錢包,但是當天的報社頭條新聞卻是另一個殺人兇手的案件,所以他覺得做出最重要的成績都沒有用,只有殺人才能讓自己的母親在遇到他才能引人注目。這是何等扭曲的心理啊,他也真的是一個可憐的孩子。但是這些也不是他成為殺人兇手的理由。

與《看不見的客人》難分伯仲,生而為人 作惡的人終會得到懲罰

除此之外,電影的邏輯性也非常強,甚至於如果沒有較強的觀察力是看不懂這部電影的。我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一開始感覺一頭霧水,並不是很能理解女教師是怎麼發現兇手的。可是在之後隨著電影鏡頭的慢慢舒展,我似乎漸漸的發現了事情的真相。而整部電影充滿了濃郁的黑暗氣息,甚至於基本色調都是灰濛濛的,一部推理片愣是讓我看出了恐怖片的氣息,也是蠻讓人害怕的。

與《看不見的客人》難分伯仲,生而為人 作惡的人終會得到懲罰

整部電影剪輯的非常連貫而且理論也有理有據,沒有絲毫混亂的感覺。其實有時候警察沒有辦法制裁殺人兇手,那就只能靠自己的方式去給自己愛的人報仇了。我不支持電影中女教師的所作所為,雖然把兩個兇手逼成了人不人鬼不鬼的樣子,但這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只有得到社會關注和重視這類問題才能得到較好的改善。

與《看不見的客人》難分伯仲,生而為人 作惡的人終會得到懲罰

日本的電影就是這樣能從一些出其不意的細節中反映人的本性。雖然說古代的時候經常使用的酷刑在現代已經被拋棄了,但是殺人兇手終會得到懲罰,這是無可厚非的。有些人可能對這種充滿黑暗社會氣息的電影不感興趣,但愛好推理犯罪電影的可以去看看這部電影,相信會從中獲取很多。不過我始終相信,正義永遠會戰勝邪惡,人內心的善良始終可以戰勝丟失的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