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一個小破站有什麼好看的?(下)


B站,一個小破站有什麼好看的?(下)


三、二次元文化如何走進主流社會

圍繞著這個以二次元文化發家的視頻平臺,如今已然成功上市的B站無論是用戶規模、受眾結構還是商業模式,早已發生很大的改變。不過,我們至少可以預見,受限於自身、市場和政策的三重製約下,未來依然是縈繞在B站發展道路上的濃濃陰霾。早在2018年6月10日,全國掃黃打非辦就約談了包括B站、網易雲音樂、百度網盤等多家平臺,要求各平臺大力清理涉色情低俗問題的ASMR(中文譯稱「自發性知覺經絡反應」,主要產品為聲音內容,用於放鬆、助眠)內容,加強對相關內容的監管和審核。

事實上,B站內部對於低俗內容的處理也執行了一套非常嚴苛的制度。不僅在審核上以技術+人工的方式進行多重篩選審核,而且一旦發現有不合法規的內容被舉報,那麼公司必定會有人因為對此負責而卷鋪走人。然而,為何在如此嚴苛的內部審核和處罰機制下,B站依然會不時爆出內容醜聞。究其原因,一方面視頻平臺的審核,還沒有完全達到政策監管的要求,讓這些二次元的年輕人去審核本身在尺度上便很難拿捏得當。另一方面,這也與內容質量本身的下降不無關聯。

二次元雖然被定義為小眾文化,但經過幾年的發展,如今的二次元與主流文化的關係,早已從曾經的“井水不犯河水”變成了如今相互輸出與互補的關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二次元文化對主流文化的價值輸出和流量導入作用得到明顯增強。

首先是二次元的造梗能力。作為最早彈幕文化的發源地,構成二次元文化內容的,不僅包括UP主們上傳的各類視頻,彈幕本身也是文化創造的一部分。這裡的梗與詞彙往往成為「新青年」的必備標準話語。其次,二次元文化並不僅僅是動漫,而是擴展成為一種因興趣而自願生成的社區意識與分享精神。正如此次微博裡央視網力挺B站所展現的那樣,那些不合規的低俗內容並不是B站的主流。學習或課外自我充電,其實才是用戶觀看B站內容最主要因素。那麼,到底有多少人在B站上學習呢?看看評論區:

●我啊,一次函數就是我在b站聽了一個小時課學會的

●我線性代數學得一團糟,感謝舍友推薦的B站app,挽救了必掛的線代。

●眾所周知這是一個學習網站

●b站的眼光可不止二次元和遊戲區,學習,財經,金融,都是異軍突起,逐漸大眾了,不知道你們平時在b站主要混什麼區,反正我在b站學習

B站也正在逐步推動內容產品的多元化發展,尤其是在紀錄片領域的深耕令人矚目。近年來,B站相繼捧紅了《我在故宮修文物》《人生一串》等紀錄片,為紀錄片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與空間。甚至B站本身已經成為中國紀錄片產業最大的出品方之一。如果說B站的前十年,是二次元造就了B站的。那麼今天,B站的健康發展也會反哺二次元文化的升級、更新與迭代,這或許將是B站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

B站,一個小破站有什麼好看的?(下)

人們都說現在的90後00後,電話是用來拿外賣的,微信是用來當電話的,微博是用來當百度的,支付寶用來種樹的,小紅書用來種草的,相冊是用來存放表情包的,b站是用來學習的,可以用彈幕進行交流學習,學習內容廣泛、形式新穎,吸引眾多受眾,這次B站的跨年晚會,也是B站和新華網聯合主辦,B站的跨年晚會“很懂年輕人”。我們知道文化傳播是圈層化的,問題是B站作為青年亞文化,為什麼也受主流文化喜愛?幾大央媒都在撐它?

最開始是因為彈幕互動方式和二次元文化火了,持續火的原因有人認為是優質內容不斷輸出。B站還是個很好的學習渠道,很多人通過B站學習穿搭、化妝、電子競技、ps、pr等等。B站的互動視頻增加了觀看的互動性和趣味性,目前好象只有B站和愛奇藝可以上傳互動視頻。B站一個最重要的東西是彈幕,一方面彈幕是一種不可忽視的青年亞文化,另一方面彈幕讓人更有參與感,認同感。互動,是B站成功的必要條件,但還不是充分條件。

有人說,B站的媒介語言是對機構新聞的重要彌補,既漲姿勢又具娛樂性,填補受眾需求。也有人說,相對於用戶群體更多是鄉鎮青年的抖音快手,b站的視頻參與者在創作上更加貼近社會生活,更有文化交流和知識學習的味道。B站是興趣社區的邏輯,去中心化的。一個稿件發上去,粉絲自己會造梗,相當於二次創作。up主跟粉絲在共同創作內容,或者說共同打造一種氛圍、一種文化。這跟優愛騰包括頭條完全不一樣。問題是它如何進入主流社會和主流文化?

B站,一個小破站有什麼好看的?(下)

四、小破站是如何出“圈”的?

如果說一家僅靠惡搞的公司能在美國上市,能進入胡潤富豪榜前500位,那也真是周星馳般的存在了。事實是B站陪伴一代85後跟90後成長,隨著90、95、00慢慢掌握話語權,B站進入了主流文化視野。現在b站已經不再僅是惡搞為主,它和人民日報、央視、共青團中央都有合作,形成融合共生的態勢,上述單位也都在B站開通了賬號,經過10年深耕,B站開啟了“破圈之旅”。B站的文化輸出和延伸也在潤物細無聲地影響著主流媒體的調性。

筆者看了美食視頻《品城記》在B站上做的《姚大秋食遊記》,這一期表現30年來澳門人那種發自內心的幸福感,彈幕評論一片“這盛世如你所願”。現在的年輕一代成長於國家飛速發展的年代,他們是從骨子裡覺得國家強盛,從骨子裡是愛國的。B站整體的文化,既有輕鬆的解構,骨子裡三觀又正,官方當然喜歡。把握好了B站這個風向標就能更好掌握對未來社會中堅青年人的話語和價值觀傳播。B站是去中心化的,現在又再中心化了,成為網絡社會文化的中心。可以說,誰擁有青年誰就擁有未來。

人民日報官方微信頭條轉載共青團中央文章《網友:這場“跨年晚會”很懂年輕人!》評論稱,在大部分衛視都在請明星演唱流行單曲的時候,他們以年輕人興趣作為切入,通過對節目內容的走心策劃,滿足了粉絲們記憶深處最細膩的情緒。80後、90後已經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對晚會中的很多東西擁有強烈的共同記憶基礎。當它開口的時候,你才會驚覺,這是年輕人的聲音,是一代人的聲音。2018年9月,B站與人民日報達成戰略合作關係,共同成立媒體融合公益基金。

B站,一個小破站有什麼好看的?(下)

有人說,與孩子有沒有代溝只需回答兩個問題:知道B站嗎?知道洛天依嗎?B站主要受眾是18-30之間的受過中高等教育的青年人。但B站火起來還有一個原因是原來的B站粉絲隨著年齡增長在社會上逐漸擁有一定的話語權。可以說B站的火爆是文化融合的結果。B站作為典型的青年亞文化現象,接受了主流文化的收編,將青年亞文化的特點與優勢與主流文化相結合,找到了青年亞文化與主流文化的契合點,使兩個文化陣營的用戶都能夠接受。有專家指出, B站已從青年亞文化逐步走向社會主流文化。那麼,為什麼B站能做到,而其他視頻網站做不到呢?

B站是一個多元的網站,也許它的流量來自鬼畜,但是現在學習區的直播,生活區vlog,還有各種學習資源,紀錄片內容,無不展現它的內容向優質化發展,它的成功來自每一個內容生產者。反觀優愛騰,相當於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電視臺,內容分發權依然掌握在平臺手上。什麼內容能上首頁,上好的推薦位,就有流量。受眾實際上還是被動接受內容。還有一點就是B站堅持獨立運營。優愛騰頭條體量大,用戶多了就趨同了,很難形成獨特的文化,剛剛開始時抖音還有自己的調性,現在也逐漸快手化了。

我認為有一位童鞋分析得蠻好,她從三個角度來解釋B站出圈的原因:

一、從用戶粘性角度看:

b站的up主有著超強的內容產出能力,通過二次創作解構主流文化,聚集了大量用戶共同在b站上狂歡,另外b站的彈幕文化不僅增強了up主跟觀眾的互動,也增強了用戶跟用戶的互動。換句話說,就是b站用ugc吸引用戶並黏住用戶,激勵用戶生產內容去吸引和黏住用戶,維持著b站生態圈的可持續,助力b站形成龐大的用戶基礎和可觀的日活量為b站的破圈奠定了基礎。

二、從資本角度看:

b站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其背後逃不開資本的力量。在納克達斯上市的b站雖然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但是各大優質資本依舊認可它,如阿里,騰訊,高瓴等優質資本,B站也積極尋求盈利結構轉型升級。

三、從文化的角度看

B站以ACG(動漫遊戲的縮寫)文化起家,作為青年亞文化的聚集地。b站成長於90後的青年時期,興起於00後的青年時期,其實對於年輕一代而言,B站圈子裡的文化也是90後年輕一代的主流文化。隨著90後的成長並逐漸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逐漸掌握話語權,因此b站的出圈也可以看做是一代年輕人聲音力量的成長。

B站“出圈”也給傳統媒體轉型許多啟示,那麼媒體融合如何“打破圈層”呢?學者郭全中認為B站有以下經驗值得學習:1、以PUGV(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Video是指經過專業策劃和製作的用戶自制視頻)為核心發展內容生態圈;2、打造高粘性的社區化平臺;3、強力深耕“90後-00後”用戶群體。去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佈下設媒體融合發展司,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賽道。請問,你在這個賽道上嗎?


主要參考文章:

《B站乘風破浪的這10年》

《B站兇猛》

《B站攤上事兒了?》

《B站,你都幹了什麼!!!!!!》

《B站“出圈”啟示:媒體融合如何“打破圈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