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集市變“天天”夜市 成都二江坊“煙火氣”迴歸

週末集市變“天天”夜市 成都二江坊“煙火氣”迴歸

隨著流動商販攤位得到管理,這裡的夜市人氣越來越旺

【前言】

今年3月,《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許一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助力經濟發展措施》正式出臺,允許設置臨時佔道攤點攤區;允許臨街店鋪臨時越門經營;允許大型商場開展佔道促銷;允許流動商販販賣經營;允許互聯網租賃自行車企業擴大停放區域。同時,堅持柔性執法和審慎包容監管。

這樣暖心政策的實施下,那些曾經擁有“高人氣”的街巷會是一番怎樣的風景?連日來,本報記者走進熟悉的街巷,體驗“煙火氣”迴歸後的城市夜生活,探尋發生在街角巷間的溫情故事。

春日的午後,暖暖的陽光灑落在位於成都天府新區華陽街道的“二江坊”廣都文化商業街。

下午2點,鍾俊推著自己的貨攤準時來到了二江坊街角處的小路邊,備好材料,起鍋燒油,短短几分鐘,一個個金黃油亮的糖油果子就已經炸好撈出,散發出香甜的味道。幾個小時後,這裡將迎來下班的高峰,有著賣了9年糖油果子的鐘俊深諳,那時將是自己生意最火爆的時候。

同樣的時間,華陽街道綜合執法隊六中隊隊員戰祥敏也早早來到了這裡,等候著和鍾俊一樣的“遊商”們,為他們安排位置,囑咐注意事項。看著越來越多的商販推車“入駐”,戰祥敏知道,二江坊又將迎來一個熱鬧的夜市。

允許遊商販賣經營

柔性執法 貼近商販

過去的兩個多月,受疫情影響,讓二江坊這個本來熱鬧非凡的街道一時間變得蕭瑟冷清。

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大部分商家恢復了正常經營,然而沒有固定經營場地,甚至有些“不合規”的遊商又該如何面對疫情帶來的生計難題?記者從成都天府新區生態環境和城管局獲悉,按照《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許一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助力經濟發展措施》的要求,成都天府新區根據對轄區遊商的瞭解情況制定了分時、分地統一管理方案,在特定區域為遊商們劃定經營區域,採取統一管理、限時經營的模式,一改往日遊商、執法隊員“打游擊”的方式,讓遊商們在養活生計的同時,也為百姓生活帶來更多的方便。

“現在有了固定、合法的經營場地,回頭客多了起來,執法人員還會幫助我們整理攤位,提醒我們打掃衛生,心裡踏實多了。” 鍾俊是新政實施的第一批受益人,在她看來,“允許流動商販販賣經營”這條政策給自己帶來的不僅是收入的增加,還有和執法隊員心與心的貼近。

週末集市變“天天”夜市

生意漸好 街市旺了

晚上8點,華燈已上,二江坊街上的店鋪全部從“關門”重新“開張”,二江坊的煙火氣再次升起。

李永興的奶茶店就是這些商鋪中最為典型的一個。去年9月份開張,錯過了盛夏最好的生意期,翻年又遇上了疫情影響,雖然享受到了租金減免的扶持,但是兩個多月不開張還是讓這個年紀輕輕的小夥心裡急切萬分。

“我們復工已經有半個多月了,剛開始我們只提供外賣打包,現在已經逐步在開放堂食,忙得不得了。”李永興笑著告訴記者,復工以來,二江坊的人氣越來越旺。“我們開完笑說是大家好久沒喝到奶茶‘憋壞了’,其實這多虧了街道和社區推出的‘引流法’,外面這些集市攤位幫了大忙。”

負責“引流”的是二江坊上設置的集市攤位,據介紹,這些攤位在以往只有週末才會出現,疫情期間則被統一安置在街沿處,變成了每日都會開張的夜市。記者注意到,這些攤位涵蓋的內容多種多樣,有小吃、有日用品、有小飾品,還有文創產品。

“城市管理需要更加精細化、人性化。”成都天府新區生態環境和城市管理局市容秩序處負責人表示,目前,成都天府新區已經結合“五允許一堅持”要求創新推出了10條城市管理舉措,疏通了經濟復甦的毛細血管。後續也將總結經驗、進一步完善便民利民服務措施,探索尋求群眾需求、柔性執法與市容秩序管控之間的最大公約數,不斷提升城市管理服務實效,最大限度助力復工復產復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