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消費虛假繁榮?是真車釐子自由還是假候鳥式消費

從工作地杭州回安徽蕪湖過年的範團發現,車釐子成了春節期間這個小城的“網紅”。

街上賣車釐子的水果店變多了,而且是成箱成箱地擺出來賣。一百到三百多不等的車釐子整箱售價讓她驚訝,“我在杭州一般也只買30元一斤的,回家後發現很多人都買50多元一斤品質更好的車釐子。”

在湖北孝感,一個臨近省會武漢,房價還沒過萬的四線城市開水果店三年有餘的嶽麗感受同樣明顯。

“今年車釐子的銷量是往年的三倍以上,大年初四、初五就賣完了,後面也進不到貨了,批發商那裡的屯貨都被搶光了,真後悔沒多進一點。”嶽麗表示。“現在微博和抖音上不都說‘車釐子自由’嘛,看來小城市也不差啊。”

所謂“車釐子自由”,是網上流行的一種說法,指可以自由自在地買車釐子吃,買的時候不用顧忌價格也不用顧忌數量。網上把“車釐子自由”視為財務自由的一個階段,並認為經濟實力不錯的人才能實現“車釐子自由”。

“車釐子自由”之外,各種一線品牌陸續入駐三四線城市,星巴克人潮攢動,海底撈外賣生意火爆,價格幾乎對標一線城市的甜品店和奶茶店被年輕人朋友圈瘋狂“打卡”,移動互聯網在擴展人們的視野的同時,也悄然將對一線城市的想象搬進了現實。

從深圳回孝感過年的丁明也留意到這種變化,陸續開業的咖啡廳、奶茶店、餐廳,其和一線城市差異不大的菜單和價位讓她直言家鄉“時髦”了起來。

不一樣的春節

返鄉過年的範團也發現,今年這個春節“有點不一樣”。車釐子和草莓等較為昂貴的水果開始頻繁出現在走親訪友的餐桌上,往年熱門的砂糖橘、蘋果、橙子受到冷落,生鮮店鋪和海鮮種類也逐漸增多,越來越多的居民開始選擇網購和拼購的方式購買年貨。範團也看到了家鄉出現了太多網絡同款商品,“從零食到各種店鋪,應有盡有。”

以往過年準備飲料,範團媽媽都是在超市購買可樂或者果粒橙,今年則是網購了一箱奶茶,就是那種網上特別火的奶茶。範團外婆學會了使用支付寶,還用支付寶給範團和表妹發紅包。過年期間,外婆還一直想讓範團教她如何用支付寶淘寶。

範團注意到,家裡為親朋好友準備的禮品價位也有相應的提升,“現在更多會選擇知名品牌或者網上口碑比較好的品牌,感覺山寨品牌比往年少了,因為感覺大家更‘挑剔’了。”

家住廣州,過年會回城鎮走親訪友的藍寧感觸頗深。以前回去走親戚,藍寧都是在當地隨便買點糖餅。但今年一個親戚打電話來說,現在他們不吃這種糖餅了,雜牌子的東西他們不會吃,讓藍寧不要浪費錢了。因此,藍寧從香港買了十盒金莎巧克力帶回老家。

範團發現,以往的春節在家吃飯,今年也更多被外出就餐或者點外賣替代。範團去一個阿姨家吃飯,是點的海底撈外賣,阿姨說,“不用做飯還不用洗碗太方便了。”範團感覺,今年春節家庭支出更多地體現在了吃的方面,往年的一些保留項目比如買新衣都被取消了。

蕪湖這個距離省會合肥兩個半小時車程的小城,按照GDP規模,居民人均收入、一線品牌進入密度等要素被民間研究機構劃分為三線城市。蕪湖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蕪湖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3.84萬元。“房價基本在一萬左右,和一線城市肯定是比不了的。”範團說。但是從春節消費上,卻越來越與一線城市“看齊”。

多家電商發佈的消費數據,也在顯示著這些變化。

騰訊金融科技發佈的《2019年春節消費報告》顯示,用戶通過微信支付和QQ錢包的春節消費總額排名中,宿遷市、東莞市出人意料地排在全國前十,和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一爭高下。

阿里巴巴發佈的《2019春節經濟報告》顯示,天貓年貨消費一線城市的增速為51%,而三線、四線城市均達到55%。除夕到初三,餓了麼平臺上來自三線城市的訂單增長明顯,保定、廊坊、鹽城的餐飲外賣訂單增速位居全國前三,北京僅排第四。支付寶統計,上海、北京、廣州依然是春節境外消費最大城市前三,但舟山、濰坊等城市的增長速度卻比這些一線城市高出20個百分點以上。

三四線城市的核心消費人群也呈現年輕化趨勢。上述報告顯示,淘寶年貨消費人群中,80後和90後合計佔比6成,成為“張羅”春節的主力軍。京東春節消費數據顯示,春節期間,80後和90後用戶成為主力消費人群,銷售額佔比超過70%。

攜程統計顯示,在報名春節攜程國內遊、出境遊的用戶中,90後遊客佔總出遊人數13%,在三線及以下城市中,90後青年佔比達到16%。相比一二線城市,90後小鎮青年的出遊熱情高漲,遊客量增幅更高,同比增長速度達到101%,高於一二線城市51%的增長率。

移動互聯網浪潮下,包括小鎮青年在內的低線城市居民可以通過眾多媒介快速瞭解一二線城市的消費現狀和消費熱點,各種網紅店層出不窮,消費品的類型和層次也迅速對標一線。

從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回家過年的年輕人從奶茶、甜品、電影票等價位“升級”中感知了這一變化。

“我記得以前奶茶店很少連鎖的,價格也多在四五塊錢一杯,這次回家,發現街邊開了很多網紅奶茶店,動輒20塊錢一杯的價格,基本上和一線城市持平了。”丁明如是說。

“再也看不到20塊錢一張的電影票了,春節去看都是60塊錢一張。”家住東莞的小程說。範團特意留心對比了一下票價,蕪湖市中心的電影院票價基本在四五十元,她在郊區看也要接近40元,範團節後返回杭州看了一場《流浪地球》,發現票價也才32元。

“候鳥行情”?

範團回家後,每天母親總會在桌子上擺一大盆草莓和車釐子,“孩子回來了,就買點好的給她吃,日常的話偶爾還行,一般不會買這麼貴的水果。”範團的媽媽說。

“回家後的娛樂活動無非就是看看電影逛逛街,然後順便買點奶茶喝,價格還能接受,因為和深圳沒太大差別嘛。”丁明表示。

這樣的消費是否持續?微信發佈的2019年春節數據報告,記錄了支付領域的“候鳥型消費”情形。其將“候鳥型消費”定義為春節期間在非常駐地微信支付消費,消費遷徙路線多為從一線、新一線和二線城市向三線及以下城市。

數據顯示,越下沉的城市,受“候鳥型消費”影響越大,三線及以下城市,“候鳥人口”均貢獻了超過30%的微信支付交易筆數,其中在六線城市,“候鳥人口”貢獻了43%的微信支付交易筆數。除夕至初五,微信支付共產生12.4億筆“候鳥型消費”。

這些數據從側面說明,春節期間有大量人群從北上廣深等地返回三線及以下城市,在帶來這些城市支付方式改變的同時,或也影響了這些地方的消費行為。

據商務部統計,春節期間中國綠色食品、智能家電、新型數碼產品、地方特色產品等銷售保持較快增長,消費者消費商品更注重品質。2019年春節“黃金週”期間(2月4日-10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突破萬億元大關,比去年春節假期增長8.5%,但增速首次回落10%以下,且是2017年以來增速連續第2年下降。

從觀影數據也可看出,城鎮居民對“升級”的價格並不是照單全收。

財富證券分析師何晨指出,2019年春節檔電影觀影人次為1.29億,較2018年同期減少1545萬人,同比下降10.7%,是近7年來首次出現下滑。分城市看,除了一線城市觀影人數同比微增2.1%之外,二至五線城市觀影人次均有所下降,增速分別為-11.45%、-12.09%,-12.73%,-12.62%,同時二至五線城市上座率下滑幅度明顯大於一線城市。何晨認為2019年春節檔電影票價出現較大幅度上漲,部分價格敏感型人群觀影行為受到影響是觀影人次下降的主因之一。

範團的表弟小孟生活在蕪湖,學的是糕點製作專業,自稱“咖啡和甜品匠人”,注重生活品質,家裡有一整套咖啡製作設備,“生活品質可高了,自己採購生咖啡豆自己烘焙,還送了我幾袋試驗品。”範團說。

通過小孟的介紹,範團才知道,蕪湖來來回回開過很多甜品店和咖啡店,都開不長,小孟說有好幾家他覺得很不錯的咖啡店都倒閉了。小孟表示現在很多甜品店都是趁著春節開起來的,日常很多都沒人光顧。如今的小孟在家鄉幹起了賣保險的工作,“感覺這個更靠譜一些。”小孟這樣總結。

丁明發現,隨著春節假期的臨近尾聲,最近她經常關顧的那家奶茶店已經不再排隊了,“我那天中午去買,它還沒開門,一直到下午3點左右才開門。包括很多網上火爆的串串店、泡麵小食堂啥的,很多都是開了一陣子就倒閉了。”

隨著春節假期的結束,範團回到杭州上班。過年熱鬧的蕪湖逐漸歸於平靜,熱門店鋪依舊有人慕名而來,只是不復過年期間動輒兩百多號數個小時的長隊了。

這兩天,嶽麗開始規劃節後的水果進貨情況,“節後肯定不會再大量屯車釐子了,實際上初八初九開始,銷量就下去了。還是按照日常的銷量訂貨吧,這樣保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