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之美——更高文明,更多答案,比特幣算力夠用嗎?

從古希臘的蘇格拉底到剛剛離我們而去的霍金,古往今來無數人在探尋生命的意義,宇宙的極限,什麼是開始,什麼是終結,從何而來,到何處去。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宇宙天然而熵增,沒有大小,沒有時間,一直處在變化之中,而除此之外,我們都處在熵減中,喧囂歸寂,浮華成空。

但一些人仍然不甘於這宿命,他們想通過推理計算為人類覓到“一線生機”,笛卡爾、萊布尼茨、斯賓諾莎、康德這些碳基生命的佼佼者,個個爭當麥克斯韋妖,想通過自己的個人算力,找到冥冥之中的絕對存在,明瞭人類到底是不是毫無意義的“遞歸循環”。

算力之美——更高文明,更多答案,比特幣算力夠用嗎?

就算擁有頂尖智慧,但個人算力終有窮盡,必須尋找到更有效的辦法,才有可能在數學和哲學上更進一步,除了優化算法,集中硅基算力為人類服務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手段。

算力,可能是人類通往更高文明的一種有效手段,也是與熵增對抗的最有效方式。

比特幣現在的全網算力達到約3000萬萬億次哈希碰撞每秒,相當於約600臺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看起來貌似強大,但如果放眼整個星空,真的要去尋找宇宙奧義,這點算力還談不上權力。在我看來,算力是為了去除人性在整個系統裡的權重,在未來,它有可能超脫於碳基意志,會成為我們意想不到的防護網。現在我們還不能對算力機制過於置疑,這需要時間來檢驗,如果還不能找到更好的辦法,我們也不能過於高估自己的批判力。

也有人說這樣的算力機制並不優雅,每10分鐘左右3000萬萬億次碰撞出一個符合要求的哈希值,完全是一種微觀的施暴,不具備宏觀審美。但宇宙的美學是什麼呢?“最初三分鐘”從一個體積無限小的點爆炸,物質和能量也由此產生,那一瞬間力量如此強悍,不也產生出無限的美嗎?也許宇宙美學與我們眼中的美學不一定相同。

算力之美——更高文明,更多答案,比特幣算力夠用嗎?

哈希的本質是數學,數學一定應該站在藝術的一邊嗎?我們並不知道。

我們可以換一種視角來看待算力之美,那些本來靜寂無名的西部村莊,那些在工業時代從未有人光顧的領地,因為算力的進入,它們開始散發出“科幻”的光芒,這些算力散落在岷江支流大渡河邊,沉迷於鄂爾多斯的達拉特旗的夜晚,酣睡於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某個小城……科技文明和自然之力,通過算力達到了一種融合。

算力之美——更高文明,更多答案,比特幣算力夠用嗎?

自從萊布尼茨打開了數理邏輯之門後,歷經布爾、哥德爾、圖靈、馮·諾依曼等人的加持,對於擁有更多算力慢慢成為一種本能的追求。在這裡,我們談一談大家一直關注的量子算力。

從理論上來說,一個量子比特就可以儲存無限信息,量子比特中存儲的信息將始終處於動態演化過程之中。也就是說,你每一次測量的並不是同一系統,而是不同世界,所以有人說“量子計算”是利用平行宇宙來計算,有超強的並行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