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餘歡水》爆火,中年男人的戲要越“短”越好?

作者 | peipei


全網都在憐愛《我是餘歡水》中的郭京飛,每個人都在疲憊沉默的中年人餘歡水身上找自己。

相比正午陽光另一部年度古裝大劇《清平樂》開播前的聲量造勢,《我是餘歡水》倒是略顯平靜。不過相隔一天開播的兩部劇倒交換了命運,《清平樂》不僅未拉起扶貧劇《綠水青山帶笑顏》留下的低收視炒熱大盤,“節奏緩慢”“敘事雜亂”也把好不容易憑《知否》傍身的張開宙拉下臺階。而這邊《餘歡水》,不僅在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的電視劇搜索榜單上都佔據了前三的位置,光騰訊視頻一個APP的播放量就超過了6000多萬。3.1萬人在豆瓣打出8.5的高分,是目前2020開年來評分最高的國產劇。許多短評顯示,光是12集這個長度,就值得一個高分。


《我是餘歡水》爆火,中年男人的戲要越“短”越好?


標榜都市生活短劇的《我是餘歡水》是影視製作頭牌標兵正午陽光與視頻平臺的又一次牽手,早在2015年,正午就曾與搜狐聯手打造《他來了請閉眼》,開啟網臺聯播的先河。精品短劇從2017年開始一直作為愛奇藝的戰略發展目標被CEO龔宇反覆提及,也經過市場驗證,湧現出《河神》《無證之罪》等佳作。目前在市場上,受歡迎的短劇以懸疑,犯罪,偶像題材為主,這次愛奇藝與正午對現實題材的挖掘,是深耕精品短劇的又一次有效嘗試。

《我是餘歡水》爆火,中年男人的戲要越“短”越好?

解構荒誕的中國喪式“中年危機”


國產現實主義題材,總是落入狗血又難以自洽的俗套裡,讓社畜看完以後覺得“我活得沒這麼drama。”不信你看最近正午一哥靳東的新作《如果歲月可回頭》,豆瓣評分和美股一樣已經沒法看了,畢竟誰相信離婚後泡吧快閃賊精緻的白志勇,是陷入婚姻危機的中年社畜?

《我是餘歡水》爆火,中年男人的戲要越“短”越好?

(精神小夥靳東老師)

喪文化自2018年的全面入侵和網絡發酵,也在全球範圍內誕生了一批精品劇作。韓國的《我的大叔》和英劇《倫敦生活》可以說是各中代表,與瞄準中年危機的國內題材不同。各國影視劇各有側重,《我的大叔》主打“治鬱”,一邊與生活苦痛和解一邊成長,而大叔和年輕女孩相互取暖的設定不免為現實主義題材加上幾分童話色彩。《倫敦生活》是大齡青年生活在都市的自白,黃暴又荒誕,直白且孤獨。


《我是餘歡水》爆火,中年男人的戲要越“短”越好?


對男性中年危機的刻畫,好似是被近年來電影中的“逃亡”“跑路”等解決方式泡發而腫脹的饅頭,外頭沉甸甸,內裡軟綿綿,缺了氣力。在徐崢的囧系列和《西虹市首富》等開心麻花系列電影中,中年男人以逃為己任,短暫地活在造出夢境的“後中年”虛幻泡沫中,同時也因為電影題材長度的限制,少了拳拳到肉的發揮。

相比之下郭京飛塑造的餘歡水,可以說是當代喪的真實代表,前三集的餘歡水,是裝在套子裡小心翼翼的人。在家庭關係上,妻子嫌棄自己沒有作為存不下款,連樓上裝修擾民去調節這樣簡單的事情都搞不定。給兒子買個牛奶就遲到扣錢,下班晚了孩兒眼巴巴淋雨等著又心疼,實在難顧周全。


《我是餘歡水》爆火,中年男人的戲要越“短”越好?


繼蘇大強,樊勝美她媽之後最強“毒爹”出場,不遠路途跑來單位鬧只為給餘歡水毫無血緣的弟弟(餘歡水後媽的兒子)討來結婚錢,走之前還不忘提醒兒子,每個月生活費還得寄。

《我是餘歡水》爆火,中年男人的戲要越“短”越好?


事業上,小心翼翼的中年男人總被領導穿小鞋,甚至連後進的徒弟都能壓他一頭。

《我是餘歡水》爆火,中年男人的戲要越“短”越好?

(被領導死亡凝視的餘歡水視角)


以忍為大局的餘歡水,左右掣肘的姿勢,太讓人心疼了。

如果說照著這樣劇本寫12集,那一地雞毛的中年生活,實在是喪到誰也不忍心看。於是起飛的日子就這樣隨著餘歡水癌症的烏龍確診降臨了,在確診癌症後,男主醍醐灌頂想明白了人生就是“誰招我我幹誰”的爽文模式。


《我是餘歡水》爆火,中年男人的戲要越“短”越好?


喪文化下的荒誕與喜劇元素紛至沓來。誤打誤撞見義勇為的餘歡水被表彰成為城市英雄。


《我是餘歡水》爆火,中年男人的戲要越“短”越好?


被職場不公正蹂躪的社畜觸底反彈被升職為經理,諷刺之意甚濃。荒誕現實喜劇的基調,也同樣合理化了前期被認為稍顯誇張的“賣慘情節”。

《我是餘歡水》爆火,中年男人的戲要越“短”越好?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12集的體量,對習慣了國內長線劇集敘述節奏和劇作方式的正午來說是一次不小的挑戰。都挺好的班底,在已播過半的劇集中展現了節奏把控的功力,可以說是成功勝任。

在和煽情的拉扯中,編劇做了大量的留白處理,在悲情處按下暫停,讓節奏得以明快,主題更加鮮明,觀眾得以反思。餘歡水和前妻告解中,前妻得知其患絕症,沒有撕心裂肺的大戲,只有餘歡水冷靜地揭開真相,給觀眾潛在意識中幸福的餘溫降溫,他表示失敗的婚姻不需要再拯救,希望妻子能善待孩子,就此別過,短短几句道盡心酸現實。

有捨去當然也有精耕,精耕的部分在於細節。細節是立住人物的重要節點,比如,為一醉解憂的餘歡水一擲千金(雖然買了瓶假茅臺)買茅臺,第二天宿醉頭疼欲裂之際還不忘把茅臺裡最後幾滴假酒倒乾淨。不分青紅皂白訓斥孩子又生怕惹事的班主任,本該是愧對於師名,辦公室裡卻掛著優秀班主任的錦旗。


《我是餘歡水》爆火,中年男人的戲要越“短”越好?


這樣諷刺又一針見血展現人物性格的細節還有很多。

同時,主要人物性格也是複雜的,並不是一味的臉譜化。譬如前妻甘虹,她的憤怒與出軌有部分原因來自餘歡水的懦弱與謊言連篇,她對家庭曾是有付出和期許的。而餘歡水的善良,隱忍,懦弱和最為人詬病的“謊話連篇”也都有基底照應,一箇中年卻一事無成的男人,在遭受外圍打擊後,ptsd式的應激反應成為了其生活的常態,郭京飛在訪談中講到。

觀眾苦於國產劇“注水”久矣。動輒60集不僅成為現實題材標配,如今甚至連簡簡單單的小甜劇都能拍40集(點名編劇作妖的《下一站是幸福》和《冰糖燉雪梨》),往前推十年都是不常見的事。好在監管終於有了動向,2月6日,廣電總局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產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倡電視劇網絡劇拍攝不超過40集,鼓勵30集以內的創作。

近年來長劇的棄劇率越來越高,對於45集以上的電視劇,2016年的觀眾棄劇率是47%,2017年是50%,2018年 達到56%。也就是說,觀眾正在失去耐心,觀劇的時間成本也越來越高,體量越大的劇集,觀眾棄劇意願越強,棄劇率越高。數據顯示,短劇集觀眾追看到最後一集的比例是長劇集的4倍。

而愛優騰等視頻網絡平臺的網生基因和觀眾的碎片化需求與逐漸培養的會員付費習慣不謀而合,三家平臺都在竭力打造自己的短劇網絡生態。在內容製作上,與頭部公司合作,打造美劇與電影質感的優秀劇作,輔以季播和周播等創新排播,加速探索會員提前付費觀看等c端變現模式。


《我是餘歡水》爆火,中年男人的戲要越“短”越好?

(愛奇藝《唐人街探案》有望以季播模式排播)


因此,《我是餘歡水》的成功也對整個短劇製作市場,有重要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