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包容 幸福 ——疫情讀《我們仨》有感

珍惜 包容 幸福


珍惜 包容 幸福

——疫情讀《我們仨》有感

合上《我們仨》這本書,仍心有慼慼焉,抬頭遠眺,窗外霧濛濛的一片,如情緒欠佳的一位仙子,隨手撒了一層雲霧,恰似我低迷且有點傷痛的心情。
書中沒有激情的表達,沒有華麗的詞藻,猶如一位老祖母在絮叨著他們一家平凡生活中相攜相伴的溫情及相繼失散的悲傷。
從青絲到白髮,從芳華到暮年,也許,先生經歷了太多的生離死別,早已看破了紅塵。所以,她的文字,總是剋制與隱忍著自己的情感,只是波瀾不驚的敘述。我卻在這平平淡淡的敘述中,感悟到生活別樣的滋味……

珍惜包容 幸福     ——疫情讀《我們仨》有感

一、人的一生,註定是一場一場的告別,提醒我們學會珍惜。

1997年,楊絳,錢鍾書失去了他們的愛女錢瑗,1998年,楊絳又失去了丈夫錢鍾書。

在書的最後,楊絳先生說:“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樣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我一人了……”

是呀,細想想,人的一生,註定是一場一場的告別。有時候,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即使有人會和你相伴雨季,走過一段年華,但終究會在新的渡口離散……誰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那麼最好的生活狀態就是:做好當下事,珍惜眼前人。

好好的活在當下,賞一朵花開,看一片雲飄,攜一縷陽光,品一脈書香……平靜的享受生活的每一寸光陰,賦予它們絢爛的色彩。

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一個人不懂如何去好好生活,還研究死幹什麼呢。你看,聖人對死亡都閉口不談,我們普通人對死亡更諱莫如深了。

珍惜包容 幸福     ——疫情讀《我們仨》有感

書中楊絳第一次感到特別悲痛欲絕的是:她的母親在日軍入侵時逃難路途中去世。當時楊絳在國外留學,那時她女兒才剛六個月大。“我自己才做了半年媽媽,就失去了自己的媽媽。”她悲苦的不知如何是好,唯有慟哭,錢鍾書百般安慰,她只是拼命忍住。

等到後來他們失去女兒,她已無法啼哭。她寫到:“我覺得我的心上給捅了一下,綻出一個血泡,像一隻飽含熱淚的眼睛……”

親人的離世會讓人痛徹心扉,有些人的悄然離去卻震撼我們的心靈。

珍惜包容 幸福     ——疫情讀《我們仨》有感

庚子鼠年春節,疫情肆虐,宅在家中,我們每天都關注著疫情的進展,更悲痛著那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離我們而去……

因感染新型冠狀肺炎的劉智明院長,不幸離世。看著他的愛人跟著殯儀車奔跑,伸出手去,卻再也抓住愛人的衣角,張大雙眼,卻怎麼也留不住愛人的身影,那悲痛欲絕的樣子,讓我們痛哭流涕……

“吹哨人”李文亮,感染病毒後接受媒體採訪說:“恢復後想上一線,不想當逃兵。”眾多網友的祈福沒能留住他在世上的腳步,遺憾悲痛襲擊了我們。

彭銀華醫生,打算正月初八舉行婚禮,辦公抽屜裡還放著沒有來得及分發出的請柬,推遲的婚禮卻永遠也無法舉行了。我們不由為之淚目……

珍惜包容 幸福     ——疫情讀《我們仨》有感

讀《我們仨》這本書,讓我們學會珍惜骨肉至親相守的歲月,珍惜相親相愛的人度過的年華;讀生活這部書,讓我們更加珍惜歲月靜好的生活,銘記那些替我們負重前行的人,珍惜他們無畏無懼的付出!

二,愛是慈悲,是忍耐,是包容。

《我們仨》這本書,花費筆墨最多的不是對生活困苦悲痛的描述,而是溫馨快樂平淡瑣碎的生活日常。楊絳先生一個人孤獨的回憶他們仨曾經相守的過往,點點滴滴,撫慰著她孤寂的心。是呀,正如普希金的詩所言:“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不同的年齡、經歷、性格,讀同一本書,會有不同的感悟。年輕人讀此書,可能會嫌有點瑣碎;個性張揚的人,讀此書可能會嫌棄平淡;人到中年的我讀此書,卻從中體悟到淡然中的那片深情。

錢鍾書分不清左右腳,拿筷子只會和小孩兒一樣一把抓,不愛整潔,趁著楊絳出國,不鋪床不收拾,得知她快回家時才趕忙整理……

錢鍾書還會趁著楊絳睡著時在她臉上畫花臉,誰知,楊絳的臉有點兒“”吃墨”,快洗破了還有淡淡的墨痕,嚇得他再也不敢在她臉上亂畫。還趁女兒睡著時,在她的肚皮上畫畫兒,(女兒很小時)……

可能一般人覺得錢老生活方面有點笨拙,有點憨憨的,可在楊絳的筆下及心中覺得他哪哪都是可愛的。

珍惜包容 幸福     ——疫情讀《我們仨》有感

是呀,你看,愛有多深,包容就有多深。

這世上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完美的關係。但幸運的是。我們心中有愛,我們因心中的愛要學會包容我們所愛的人。

疫情期間,孩子們“停課不停學”。多少家庭上演這樣的場景:不談學習,母慈子孝;一談學習,大吵大鬧。父母們焦慮孩子的學習、生活、成長。恨不得讓他們把什麼事情都做到最好。可“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做父母的,唯有愛孩子,接納孩子的不完美,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當然,父母要有善意的提醒,平和的溝通),不急不躁的成長,孩子也許才會進步的更快。

當然,這世上,也沒有完美的婚姻。那些所有看似完美的婚姻,只不過是兩個人互相關愛,互相包容,主動為對方做出改變,最終才磨合得越來越和諧罷了。

特別喜歡“靜等花開”這個詞語,你只需要給花兒恰當的陽光雨露,它就會自行成長,不經意間,綻放出屬於自己的絢爛!

珍惜包容 幸福     ——疫情讀《我們仨》有感

三,若精神契合,苦樂平淡,盛名平凡皆是幸福。

楊絳和錢鍾書,一個是翻譯家文學家,一個是學者大師,作家。他們曾在祖國風雨飄搖的那段歲月生活過,歷經坎坷磨難,住過女兒的辦公室,住過所謂的牛棚,住過潮溼陰暗沒有暖氣的房子,到了晚年,才在三里河寓所安定下來。但不論身處何種境地,他們都以讀書為樂,不理會世俗的嘈雜,不計較個人的得失,平靜的生活在他們自己設置的祥和世界裡。他們患難與共,相扶相持,其樂融融,在書的第三部分“我一個人回憶我們仨”,楊絳先生的筆下,時光悠然而逝,歲月平緩流淌,雖然也有苦楚,但她的回憶中彷彿沒有風雨,只洋溢著幸福。那種感覺,如冬日暖陽,柔柔的,溫馨了人的心田,像淙淙溪水,清清的,唱著歡麗的歌。

錢鍾書先生曾這樣評價自己的妻子楊絳:“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這樣精神契合,幸福生活的伴侶不止刻印在書中,在現實生活裡也上演著。

珍惜包容 幸福     ——疫情讀《我們仨》有感

鍾南山和李少芬,一個是著名呼吸學專家,工程院院士;一位年輕時曾是全國籃球隊隊員,現在任中國籃球協會副主席。他們當時的婚禮沒有婚紗鑽戒,也沒有鮮花美酒只有。簡單的一張合影,一個不足十平方米的新房,放了一張桌子和兩樣簡單的傢俱。他們相攜相伴一路走來,有人這樣評價說:在體育界,鍾南山是成功女人李少芬背後的那個男人;在醫學界,李少芬是成功男人鍾南山背後的那個女人。他們因同樣的興趣愛好——喜歡運動而喜結良緣。你看,物質基礎決定不了幸福的味道,精神世界的相通卻能讓人幸福滿懷。

4月2日,李蘭娟院士攜團隊回家,她的丈夫鄭樹森院士打著雨傘等候在機場。他瞞著妻子前來接機,只為穿過人海牽著她的手,給妻子一個驚喜。

珍惜包容 幸福     ——疫情讀《我們仨》有感

還記得,李蘭娟院士出發去武漢時,丈夫鄭樹森自己燒菜為妻子踐行。(因為倆人都是專家,工作忙碌,很少自己在家做飯。)但只要對方需要,另一個就默默付出。

有網友說:最幸福的生活也許就是盛名之下,歸於平淡。人生就是這般吧,無論在外是什麼身份,有著怎樣的光芒,面對另一半,你就是丈夫或妻子,這樣的夫妻,生活過的才會簡單而快樂。

“珍惜,包容,幸福” 這些最普通,最常用,最易懂的詞語,有時也許需要我們一生來細細品味,品味它們帶給我們那濃的化不開的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