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幽默大師淳于髡,是如何以寓言化解了一場戰爭?

我們經常通說過這樣的成語比如“樂極生悲”、“不辱使命”、“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以及口頭禪“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等成語,其實都與一個古人有關,這個人即是《史記·滑稽列傳》開篇人物淳于髡(音昆)。

滑稽幽默大師淳于髡,是如何以寓言化解了一場戰爭?

淳于髡,戰國時期齊國人,以風趣幽默、滑稽善辯享譽齊國。《史記·滑稽列傳》即以淳于髡的故事開篇。淳于髡學識淵博,能言善辯。他勸諫國君或與人辯論時,善用“隱語”,就是富含寓意的諷喻;其言辭詼諧風趣,令人心悅誠服、印象深刻。

一則寓言化解戰爭

齊威王八年,楚國派出大軍,攻打齊國。齊威王想派淳于髡到趙國請求援兵,送給趙國的禮物是黃金百斤、車馬十駟。淳于髡看到這些禮物,不禁仰天大笑,還把帽子上的帶子都扯斷了。

齊威王不解地問:“先生,難道覺得禮物太少?”淳于髡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講了一個故事。

他說:“今天,下臣從東方來的時候,看到路邊有個農夫正在祭神。他一手拿著豬蹄,一手拿著酒杯,對天祭祀,祝禱說:‘求天神保佑我五穀豐登,糧食滿倉!’臣見他持有的東西太少,而想得到的卻很多,所以才笑起來。”

滑稽幽默大師淳于髡,是如何以寓言化解了一場戰爭?

齊威王明白了他的意思,於是把所贈黃金增加到上千斤,又加了十雙白璧、百駟車馬。淳于髡帶上這份大禮前往趙國。趙王對齊國的大禮很滿意,於是派出十萬精兵助齊。楚國探知消息,竟在一夜之間撤兵回國。

後來齊威王想要討伐魏國,淳于髡勸諫說:“韓子盧,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犬;東郭逡,是四海內最狡猾的兔子。狗追著兔子繞著山跑了三圈,又翻過山嶺追了五趟。結果雙方都疲憊不堪,活活累死了。農夫見狀,毫不費力就把它們一塊撿走了。今日,齊、魏兩國相持不下,兩國兵民都不堪其苦,疲憊不已。臣擔心,強盛的秦國和楚國正在等著坐收農夫之利。”齊王聽懂了淳于髡的勸諫,不再出兵,讓軍民得以休養生息。

出使楚國,不辱使命

古人說:“出使四方,不辱君命。”作為使臣,經常會遇到各種沒辦法事先預測的狀況,所以應變能力尤為重要。淳于髡出使他國,遇到了突發情況,他是如何解決的呢?

滑稽幽默大師淳于髡,是如何以寓言化解了一場戰爭?

齊王想獻給楚王一隻天鵝,派淳于髡去送。可是剛出城邑大門,這隻天鵝就飛走了。淳于髡沒有擔心,他想好一套說辭,提著空籠子來到楚國。

淳于髡見到楚王,說道:“齊王派下臣為您獻上一隻天鵝。路上走水路時,我見天鵝口渴難耐,於是放它去飲水,不料它竟然飛走了。我準備自殺謝罪,但因擔心別人會說我王因為一隻鳥,逼得士人自殺,故而躊躇未決。我也曾想買一隻相同的長毛禽鳥取代它,可那樣做又不講信用,是在欺騙我王。我想逃亡他國,又痛心因為我的原因,使齊楚兩國斷絕交往。所以,我特意來到這裡,向大王請罪,甘願受罰!”

楚王說:“你說得真好。想不到,齊國竟有如此誠信之士!”於是重賞淳于髡,所賜財物比那隻天鵝還要貴重。

這幾則短小的故事,並不能概述淳于髡的全部生平;點滴行文,也無法道盡他的神采風貌,不過卻足以折射出兩千多年前先賢睿智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