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處處忍讓,為何生活還是那麼糟糕?”如何走出討好型人格

最近有個小師妹找我聊天,說工作好累。

師妹說自己工作了幾年,一直以來她都很熱心幫助其他同事,同事們也很樂意找她幫忙,所以即使自己有些為難,她還是會幫同事的忙。

她以為,她和同事們相處得很愉快,直到有一次,她聽到同事悄悄地說:“把最吃力不討好的工作給她,反正她不會拒絕的。”

那一瞬間,她覺得自己像個傻子,以為自己一直以來委屈自己幫同事們分擔工作,會換來大家的喜愛,沒想到,在大家眼中她只不過是一個什麼工作都不回拒絕的傻姑娘罷了。

她說很難過,晚上回家哭了一晚。第二天去上班,面對同事們的要求,她還是無法拒絕。

師妹這種就是討好型人格,委曲求全,辛苦了自己,還得不到認可。最後成了大家眼中的一個卑微到塵埃裡的人。

“我處處忍讓,為何生活還是那麼糟糕?”如何走出討好型人格

一、什麼是討好型人格?

心理學上,討好型人格又稱為“迎合型人格”,在人際交往中總是“老好人”的角色。

簡單來說,就是以得到別人的認可和感謝為前提,表現的熱心助人、善解人意、替人著想。而如果沒有的到認可,內心就會很痛苦。但這種痛苦只讓自己知道,不會表現出來。

正如小師妹,有的時候,她並不樂意幫忙,因為會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但當她察覺到對方情緒變化的時候,她就會有愧疚感,覺得自己應該要幫忙。

和她相處,一開始覺得很愉快,可是用不了多久啊,就會有一種窒息的感覺,因為她總是在付出。不得不承認,這種熱心腸剛開始很適合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是久而久之,就會讓人很不自在,總感覺自己被她的付出牽引著,要感謝她,不然就會覺得虧欠了她什麼。

因此,討好型人格和並不能真正收穫感情。

“我處處忍讓,為何生活還是那麼糟糕?”如何走出討好型人格

二、討好型人格有哪些特徵

討好型人格最明顯的特徵就是不懂拒絕,對別人的感受過度敏感,一味迎合別人,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有個老同學曾經向我吐苦水,說父母總是給她安排相親,每次相親,和一個陌生人坐在一起吃飯,總有說不出的尷尬。

我的建議是,直接和父母說出自己的感受,畢竟是父母,他們總是愛著你的。

可是同學卻說:“怕直接說,會傷了父母的心。反正不就是一頓飯的時間,尷尬點也就認了。”

生活中也有不少這樣的人,因為不好意思拒絕,怕拒絕之後對方會難過,於是不管自己多為難,都一口答應下來,最後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活得很累。

還有一次聚會,有人做了榴蓮餅給大家,我的這位同學是不吃榴蓮的,可當別人把榴蓮餅遞到她面前的時候,她還是笑著說好吃,最後全部嚥下去了,我在一旁看著都替她難受。

還有一次她的一個朋友出遠門,拜託他照顧家裡的小狗,她半句都不拒絕,三天兩頭就從城西跑到城東,一次往返要花4-5個小時。

沒有原則和底線,犧牲自己的感受和精力去成全別人。

“我處處忍讓,為何生活還是那麼糟糕?”如何走出討好型人格

三、討好型人格如何阻礙職場發展

職場不僅需要懂得巧妙地拒絕,還需要在必要的時候強勢。討好型人格不惜委屈自己成全別人,往往承擔過多的責任,承受更大的壓力。

同事小滕就是討好型人格的受害者。

公司有一個客戶是出了名的難纏,方案總是朝令夕改,而且還壓價壓得厲害。很多同事都不願意應付。於是,這個燙手山芋就丟到小滕手上了。

小滕在我們公司工作了幾年,能力也不錯,但積累了幾年經驗,領導就讓她跟進,領導也知道這個客戶不好應付,所以還特意安排兩位同事共同負責。

接下來一連幾天下班,我都看到小滕自己在加班。

小滕苦笑著說:“方案還得改呢,沒關係,我再做一會就走。”

“這個項目不是還有兩位同事一起負責的嗎?怎麼這幾天都是你一個人在加班?”

小滕說:“他們都說實在不知道怎麼改這個方案,而且晚上還有事,就都拜託我來做了。”

完了小滕還補充一句:“沒關係的,我很快就做好的了。”

從小滕的臉上,我分明看到了焦頭爛額,大概這個方案不好弄,另外兩名同事才扔給她了吧。

如果她說同事不配合,我會勸她向上級反映;如果她說客戶無理取鬧,我還能幫她想想辦法。可是都是她一口一句沒關係,我也不好說些什麼。

只能跟她說句加油,就默默離開了。

一個項目下來,我看她分明憔悴了不少,她幾乎一個人撐起了整個項目,可還是完成得不太理想。後來還聽說她跟領導請辭,又被勸了回來。

“我處處忍讓,為何生活還是那麼糟糕?”如何走出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的確不適合職場,職場是個分工合作的地方,尤其是管理層,要把握全局,如果都是討好型人格,工作都分配不了,還談什麼管理。面對客戶的時候,討好型人格一味退讓,也肯定與效益最大化的目標背道而馳。

所以儘管小滕能力不弱,卻只是從新員工熬成老員工。

討好型人格的痛苦,除了來源於得不到回報的付出,還來源於失去自我的生活。過度放大別人的感受,留給自己的只有痛苦,無論是職場還是生活,都舉步維艱,因為已經不是為自己而活了

“我處處忍讓,為何生活還是那麼糟糕?”如何走出討好型人格

四、走出討好型人格,為自己而活

也許造成這種不健康人格的原因很複雜,但如果想要擁有屬於自己的生活,走出討好型人格,除了自己努力,誰也幫不了。所以不妨試試以下建議:

1.多考慮自己的感受

每天晚上睡覺前,對著鏡子,回想一下今天發生的所有事情,並告訴自己,內心最真實的人想法和感受是怎樣的。比如說:今天我很累了,不想幫同事忙的;我不想參加父母安排的相親;聽說有個畫展,本來想要去參加的。

回想這一天有哪些想做卻沒有去做的事情,又有哪些不想做卻做了的事情。

敢於面對自己真實的感受,是走出討好型人格的第一步。

雖然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是你不想做就可以避免,但是至少你可以先傾聽內心的聲音。然後嘗試從一些簡單的事情上順從自己的感受。

“我處處忍讓,為何生活還是那麼糟糕?”如何走出討好型人格

2.培養興趣

辦公室的小滕一直掙扎在討好型人格中,可最近這兩個月,明顯看到她比以前自信多了。她說有位老師建議她去報個興趣班,她去學瑜伽和烘培。

奔走在充實的生活中,更廣的社交圈子,讓她不再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幾個人身上。不僅從瑜伽和烘培中體會到樂趣,還走出了自卑,她開始過屬於自己的生活。

前兩天,我聽到有同事因為自己晚上有安排,所以拜託她一件事。小滕笑笑說:“對不起啊,我今晚有瑜伽課,你再問問別的同事吧。”

她學會拒絕,而且不失禮貌。

“我處處忍讓,為何生活還是那麼糟糕?”如何走出討好型人格

3.切記討好並不等於高情商

討好是一種自卑的行為,因為害怕失去別人的認可,才會不停地委屈自己迎合別人。

有人說,這種處處為人著想的做法,不正是高情商的表現嗎?

不,不是這樣的。真正的高情商,並不是壓抑情緒,而是與情緒共存;並非委屈自己討好別人,而是用個人魅力征服對方,讓對方喜歡那個自尊自信真實的自己。

有別於討好,高情商的人既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又不會喪失自己的底線。交往過程中既讓別人舒服,也讓自己舒心。

想要贏得別人的喜愛,首先要喜歡上自己。

4.不求人人誇讚,但求問心無愧

蔣方舟在《奇葩說》中說:“被人喜歡這個需求被放大以後,就會有一個風險,被人喜歡的自己,會覆蓋真實的自己。”

可是被人喜歡的自己也不是完美的,這樣一來,束縛了真實的自己並沒有讓你有什麼得益。所以尊重自己內心的想法,做人做事不求人人誇讚,但求問心無愧,足矣。

這個世界上並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所以真實的自己就是最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