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不易,老一輩的“勸和不勸離”道理何在?

現在的年輕人好像特別喜歡提離婚。教育理念不一樣,離,生活觀念不一樣,也離。像我和六姥爺這樣磕磕絆絆還能一直過下去的,估計有些年輕人都覺得不可思議了吧。這種動不動就把離婚提上日程的婚姻觀,往好了說是社會進步,人人個性獨立,可往壞了說就是思慮不周,任性浮躁。孩子們,我想以過來人的經歷和感悟,以為人母的角度和心情,和你們聊聊關於婚姻的事情,也希望你們在看完這些之後,能夠更加理解你們的媽媽。

婚姻不易,老一輩的“勸和不勸離”道理何在?

誰的婚姻不是從卿卿我我,心心念念開始,可兩個人在一起時間久了,一定會出現很多摩擦慪氣的地方。家務活我幹得多你幹得少啦,照顧孩子你一點都不上心啦,我想聊天你卻愛答不理啦,你總向著你媽不向著我啦……諸如此類的抱怨大概每個女人都曾有過。如果丈夫多些包容,妻子多些理解,那麼攜手走下去還算瑣碎而踏實。如果夫妻雙方都針鋒相對誰也不讓著誰,那麼日子過得肯定是一地雞毛。

再然後呢?過的不開心就離婚啊!何苦在一棵樹上吊死自己?女人要自強,要獨立,要大步向前追逐美好的未來!你看那誰誰,離婚後簡直好得不得了!

傻姑娘,這都是你們從那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網絡文章中看到的吧,你們的媽媽一定不會這樣說。因為媽媽們會預想你離婚後遇到的困難,會思慮風險,會權衡利弊。媽媽們的表達方式大多直接的讓人厭煩,老套到你們都不想聽,但媽媽們心中考慮的,永遠是如何讓自己的孩子在可選擇的範圍內,過得最好。

婚姻不易,老一輩的“勸和不勸離”道理何在?

媽媽會告訴你,你可得想好,離婚了一個人帶著孩子不容易。離婚後所面對的經濟壓力、育兒壓力,所要掰扯的各種縷不清的關係,很有可能讓你感受到比在婚姻中更多的不舒心,不如意。她不是看不到婚姻中的問題,更不是畏首畏尾,不敢向前,只是比你自己想的更多了一些。

我有一個朋友,老公家兄弟兩個,她生了一個女兒,妯娌生了個兒子。婆家重男輕女,她有次實在氣不過就去找婆婆理論,老公卻責怪她不應該和婆婆吵架。一氣之下,朋友提出離婚。她老公不同意,說自己的孩子自己喜歡就好,沒必要在意別人怎麼看,可她堅持說兩人理念不一樣,過不到一起,堅持要離。

兩年後組成了新家庭,她帶著女兒,男方帶個年齡差不多大的兒子。男方對她和女兒都很好,她也努力想把日子這麼踏實的過下去。可沒過十年,她又離婚了。主要矛盾是因為孩子,兩人吵架的內容全是孩子。你為什麼吵我的孩子?你為什麼偏心你的孩子?為什麼兩個孩子擇校花錢不一樣,你是不是不捨得?人都是有私心的,誰都會為自己的孩子打算的多一點,一碗水端平真的太難了。

婚姻不易,老一輩的“勸和不勸離”道理何在?

其實兩個人理念不一樣,並不代表一定過不到一起,只是會比較辛苦而已。辛苦的磨合,辛苦的尋求共鳴,慢慢的也會越來越接近幸福。就我自己來說,當年和六姥爺的教育理念不一樣,也曾心力交瘁,卻始終沒動過拆散家庭的念想。如今回頭想想,慶幸自己是理智的。假如當時我也任性一下,哪還有我們現在晚年的幸福呢?

另外,有些文章說女人要獨立,要自強,本身沒什麼錯,卻常常讓人理解錯了地方。自強自立,應該是無關婚姻狀態的本事,而不應是懵懵懂懂的離婚後,嚷嚷出來。

其實,不管婚姻是在什麼狀態,美滿或是不安,一個女人都應當保持自強自立,讓自己隨時具有“單身力”,也就是隨時可以接受單身狀態的能力。一個女人心理上獨立,經濟上自由,把男人當陪伴,而不是依附,這就擁有了“單身力”。擁有“單身力”並不是一定要恢復單身狀態,而是多了選擇的底氣,選擇我是接受你的缺點,彼此包容的走過一生,還是把你不再眷戀的一腳踢開,獨自帶著孩子看世界流光溢彩。

年輕男女的婚姻,就是一場雙方參與的博弈,唯有自強,可以帶給你更多的尊重和認可。女人自強,會擁有更多的話語權,把你的理念講給他聽時,他會更認真的對待,更客觀的思考,而不是好不耐煩的一言打斷,不當回事。女人自強,會擁有更多的主動權,你有能力,有實力,就會有魄力的做出一些決定,可以更好的把握住自己和孩子的未來。

婚姻不易,老一輩的“勸和不勸離”道理何在?

婚姻中的痛,離婚後的痛,二者都是痛,最理性的態度,是兩害權衡取其輕。如果這段婚姻觸碰到了你心中的底線,讓你在婚姻中痛不欲生,那麼果斷結束婚姻,及時止損。如果僅是因為可接受的矛盾或不觸及底線的衝突,那麼不妨多包容,以避免離婚後承受更大的痛。

家不是講理的地方,是講愛的地方。兩個人在一起,包容實在太重要了。記得對方的好,接受對方的不好,這並不是委屈自己去忍讓,而恰恰是放過自己不去鑽牛角尖。讓自己成為在婚姻中佔主動權的人,獨立,強大,具有得到幸福的能力。當你成為一個幸福的人,自然會帶動另一半成為幸福的人。記住,你的幸福不是別人給的,幸福的權利永遠握在自己手上。

孩子們,婚姻不易,該忍耐還是斷舍離,好好聽聽你們的內心,也多理解你們的媽媽。要知道,老一輩“勸和不勸離”的背後,全是對自己孩子滿滿的愛啊。我們不希望你因一點小事而衝動,也不因弱小好欺而隱忍,我們希望你能夠成為一個具有自我幸福能力的人,理智淡然的選擇一種最幸福的方式過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