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蘇州耦園,讓你明白什麼是愛情,其實古人比現代人更懂得浪漫

我走過了很多的蘇州園林,他們或是奢華精美、或是清新淡雅。來到了耦園,卻又被他的另一種美所打動。因為耦園不僅景色優美,在它的背後,還有一段美麗的愛情佳話。

遊蘇州耦園,讓你明白什麼是愛情,其實古人比現代人更懂得浪漫

“耦”通“偶”,含有佳偶天成的意思。耦園的主人沈秉成,官至廣西、安徽巡撫。這樣一位封疆大吏,在退出了官場後,選擇了攜夫人嚴永華來到蘇州。在這裡,他造了幾間屋子、置了兩個園子,閒時聽夫人彈琴,興致來時,夫唱婦和,一位吟詩,一位作畫,該是多麼的琴瑟和鳴呀。

遊蘇州耦園,讓你明白什麼是愛情,其實古人比現代人更懂得浪漫

進入耦園,步過門廳,就是轎廳了。廳上題有“偕隱雙山”匾額。表達了主人夫婦雙雙攜手、歸隱山林的美好期望。

遊蘇州耦園,讓你明白什麼是愛情,其實古人比現代人更懂得浪漫

轉過轎廳,這裡是載酒堂,是主人宴請賓客或者是舉行重大儀式的場所。“載酒堂”三個字,出自宋人的那句“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的詩裡,到了這裡,主人配了一句“東園載酒西園醉,南陌尋花北陌歸。”不難想象,在陌上花開的時候,男女主人攜手同行,尋花而歸,晚上若是再來個把酒言詩,又是何等的愜意啊!

遊蘇州耦園,讓你明白什麼是愛情,其實古人比現代人更懂得浪漫

耦園總體佈局為中間住宅,東西兩邊建有花園。西花園比較簡潔,主要有藏書樓、織簾老屋等部分組成。在中間的庭院裡,用太湖石假山、綠樹等進行點綴,整體顯得清雅舒爽。

遊蘇州耦園,讓你明白什麼是愛情,其實古人比現代人更懂得浪漫

在東西花園中間,有個小庭院,名為“無俗韻軒”。這裡是主人的書房,牆上掛有木刻的詩和畫。我仔細讀來,是女主人嚴永華的臘梅詩,詩句如下:“不願春光放早冬,消寒含醉酒千盅……”, 在這個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小天地裡,想必園主人們經常吟詩聯句相和吧?

遊蘇州耦園,讓你明白什麼是愛情,其實古人比現代人更懂得浪漫

走過無俗韻軒,來到東花園中,這裡就是耦園最為精彩的地方。入眼是一座古樸渾厚的黃石假山,相比較太湖石假山的瘦骨嶙峋、七竅玲瓏感,這座黃石假山就顯得尤為大氣和厚重,有一種天然的山林野趣味。

遊蘇州耦園,讓你明白什麼是愛情,其實古人比現代人更懂得浪漫

山水相依,假山旁必臨水池,水池旁也必然有涼亭,這個造園手法已經是蘇州園林的慣例了。耦園也一樣,但在細節處,它還體現了園主人對妻子的愛惜之情。不信,您瞧——沿著園子,在屋宇與涼亭之間、涼亭與樓臺之間,兩側都建有迴廊,必然讓愛妻在行走之中,太陽曬不著、雨天也淋不著……

遊蘇州耦園,讓你明白什麼是愛情,其實古人比現代人更懂得浪漫

還記得當年讀浮生六記的時候,心情很是複雜。男主也姓沈,號三白,蘇州人。我一開始感動於沈三白對芸孃的柔情蜜意中,後來讀到芸娘病逝、兒子夭折時,頓時對沈三白好感盡消。對外,他無足夠的能力養家餬口,讓芸娘愁困於鬥米之中;對內,他處理不好芸娘無父母的關係,讓他們的小家庭被驅逐在外流離失所。

遊蘇州耦園,讓你明白什麼是愛情,其實古人比現代人更懂得浪漫

我以為,自古以來男女之間,愛情或者是喜歡,之間總有一個限度的吧?就比如沈三白,他對芸娘從來就沒有付出過他的全部心思。可同樣年間,在蘇州的耦園主人沈秉成不同,他對嚴永華的愛情是費盡了心思,這心思不僅掛在牆上、還體現在了細節之處,比如那個圓月洞門、比如那個圓鏡式花窗、比如那對涼亭、比如那四處蜿蜒的迴廊……

遊蘇州耦園,讓你明白什麼是愛情,其實古人比現代人更懂得浪漫

得夫如此,婦復何求?來吧,來耦園走一走,你會明白,什麼是愛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