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三大文廟 掛44塊匾額堪稱全國之最 當地卻1300年沒出過狀元


中國第三大文廟 掛44塊匾額堪稱全國之最 當地卻1300年沒出過狀元

甘肅省武威市,作為曾經的西北首府和河西走廊東端第一重鎮,境內自然景觀與名勝古蹟交相輝映,具有極高的旅遊價值。位於城區東南部的武威文廟,始建於明正統四年(1439年),是西北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廟,自古被譽為“隴右學宮之冠”。 (來自:亂碼的旅行故事)

中國第三大文廟 掛44塊匾額堪稱全國之最 當地卻1300年沒出過狀元

武威文廟佔地面積2.5萬平方米,由文昌宮、孔廟和儒學院三組建築構成,是整個武威城內為數不多的保持完好的古建築。它的平面佈局承襲了我國傳統的四合宮殿體系,規模僅次於曲阜孔廟、建水文廟,是全國三大文廟之一,由此可見其地位之重要。 (來自:亂碼的旅行故事)

中國第三大文廟 掛44塊匾額堪稱全國之最 當地卻1300年沒出過狀元

武威文廟自南至北建有萬仞宮牆(照壁)、泮池、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和東、西兩側配殿等建築。古樹參天的院內供奉著一尊孔子行教像,石像雙手作捧書狀,神情和藹,一副諄諄教導的樣子,令人倍感親切。 (來自:亂碼的旅行故事)

中國第三大文廟 掛44塊匾額堪稱全國之最 當地卻1300年沒出過狀元

第一進院落內有一灣半月形的“泮池”,橫跨在泮池之上的泮橋,是古代所有文人學子心中的聖橋,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值得一提的是,泮橋南面的“萬仞宮牆”,曾經是文廟的正門,按照文廟規矩,只有學子考取狀元后,才能把正門打開,走上狀元橋。 (來自:亂碼的旅行故事)

中國第三大文廟 掛44塊匾額堪稱全國之最 當地卻1300年沒出過狀元

中國科舉制度從隋大業三年(607年)開始實行,到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為止,共經歷了1300多年。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因武威歷來尚武,1300多年來從未出過狀元,所以此門一直沒有打開。由於現在取消了科舉制度,這扇門恐怕永遠不會打開了。 (來自:亂碼的旅行故事)

中國第三大文廟 掛44塊匾額堪稱全國之最 當地卻1300年沒出過狀元

文廟內現存文物4.4萬多件,其中最吸引視線的是桂籍殿前廊簷下懸掛的44塊匾額。這些匾額的書寫年代,自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至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至今依然保存完好。而數量如此之多的匾額集中懸掛在一起,在國內極為罕見。 (來自:亂碼的旅行故事)

中國第三大文廟 掛44塊匾額堪稱全國之最 當地卻1300年沒出過狀元

據說桂籍殿在民國末期被當作辦公室使用,由於西北地區冬季寒冷,人們便在殿宇前廊下又砌起一面牆,懸掛在廊簷下的這些匾額也一起被遮擋了起來。近年來相關部門對文廟古建築進行維修時,這些匾額才得以“重見天日”。 (來自:亂碼的旅行故事)

中國第三大文廟 掛44塊匾額堪稱全國之最 當地卻1300年沒出過狀元

大成殿是文廟的主殿,殿內正中供奉著至聖先師孔子像。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卒於公元前479年,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歷代皇帝奉為聖明。數百年來,武威學生入學前都會到此祭拜孔子,現已成為固定的儀式。 (來自:亂碼的旅行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