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两性潜规则:“破轨”的真相和困境

丫妈,大学教师,一位行走在文字中的理科女!欢迎关注“丫妈心语”!

成年人的两性潜规则:“破轨”的真相和困境


国内真正“谈话”的节目不多,一直关注《杨澜访谈录》,偶然的机会看到《圆桌派》,被节目中大胆言谈,轻松畅聊的气氛所吸引。

大咖群集,喝茶嬉闹,畅所欲言。某一期圆桌派,几位嘉宾谈起了两性关系中交往尺度的话题。

蒋方舟坦言:自己对于伴侣和异性交往的接受度很高,为异性拧瓶盖,单独跟别的女性过夜,甚至伴侣偶尔和异性发生几次关系均能接受。

但她无法接受伴侣和其他女性分享不能和她聊的私密之事。

窦文涛总结为,不能容忍伴侣的精神出轨。

而马未都的回答更是经典且意味深长:她还年轻,不懂这事的厉害。

不愧是江湖高手,一语道破男人隐藏的秘密!

公然举例讨论出轨,而且各执一词,轻松自如,这是打开了“谈话”的禁忌。

成年人的两性潜规则:“破轨”的真相和困境


1

出轨,本是心理学名词,源于交通词语。后被引申到社会学领域,说明社会中的两人脱离了大众约定俗成的道德标准获得心理或感情以及性的利益。

“出轨”的真相不是三言两语的讨论。很多讨论都停留在精神和身体两个方面。

如何衡量人的感情脱轨,与人们自身所处的文化和制度息息相关。

我们信奉的“从一而终”是由文化决定的,而让感情捆绑在一起,形成契约关系的“轨道”是由制度决定的。

所谓“破轨”很大程度上是人在成长的阶段,情感和精神需求已经无法在婚姻内无法得到满足,而迫于现实的压力,无奈或者是人的自私,贪婪,决定了人在婚姻外部寻找满足欲望的具象。

而现代人把这种现象和行为称之为“出轨”。同时也多了新鲜词汇衍生物“小三”。

很多文字,站在道德的高地,举例讨伐,言词激烈抨击。

其实,当人真正了解人性的弱,也就懂得了感情的势利,阶段性,多层次,多维度。

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出轨,还不如用心研究“人性”。

成年人的两性潜规则:“破轨”的真相和困境


2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很多人觉得谈钱伤感情,殊不知谈感情必须伤钱。

只是钱给了很多人选择感情的自由。自身资源丰富,在感情中易居于主动地位。

若两性之间出现了问题和矛盾,在难以调和的情况下,可以主动选择结束一段关系。不会让关系成为自身的负累,同时也不会在关系中纠缠妥协,导致两败俱伤,或者委屈求全,凑合度日。

残酷的现实让一部分人在感情中失去了再次选择的权利。有些人会权衡利弊,考虑得失。

离开一段关系的成本太高,而凑合活下去的日子过于孤独,艰难。有的两性关系,成了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在情感渴求愈发强烈的时候,人会越发的孤独。内心丰富如饕餮盛宴,却无人能够懂得欣赏,品尝。于是,求内不得则会向外索取。

当原则的下限被打破,一切合理或不合理的事都会顺理成章的发生。

此时,不仅仅是“破轨”。还会出现其他附带效应。

成年人的两性潜规则:“破轨”的真相和困境


3

很多情感成为一场“交易”。这场交易的起点,源于责任的缺失和心安的救赎。

自身物质丰裕的人,喜欢用金钱去弥补感情的空缺,或者是买一场心安理得的情感艳遇。

《安家》中,阚老板不惜花费2000多万购买莫奈花园赠予知否,更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免除麻烦。

有感情吗?有。只是感情的寿命太短,容易夭折。因为太爱自己的人,更爱惜自己的羽毛,外在荣誉,以及社会的评价。

一个在商场叱咤风云的人物,贪恋的成功不仅仅是金钱的数量,更要前庭欢愉,后院安好,一切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中。

否则,一点风吹草动,就等于触碰“逆鳞”。

这样的人出轨,极大的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同时骄傲的认为雄性威力得到最佳发挥,征服欲得到空前绝后的满足。

爱,成了满足征服欲的幌子,自鸣得意。只有在自己的利益被威胁的时候,才会如困兽般咆哮,露出真实的面貌。

交易失衡,分崩离析。此时,头脑中占上风的是利益。天平会导向责任更大的一方,而对于另一方,只求心安或者用尽心机保证自己全身而退。

此时,决定情感结果走向的是人性被激发的善,或恶。

4

探索轨道之外有无真爱的人,前仆后继,从古到今,从未停歇。

成年人的两性潜规则:“破轨”的真相和困境


“有一种感情,真实的发生了四天,却让人深刻的记了一辈子,最终穿越那座桥,骨灰相见。”阅读完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写的《廊桥遗梦》第一感受。

为何一部讲述婚外恋的爱情电影,没有被唾骂,最终被片中针织浓烈的爱情所感动呢?

因为这部电影有两条线。明线是弗朗西斯卡的婚外感情,暗线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寓意。

这部电影充斥着自由和责任的冲突与选择,是人面对感情的困境和挣扎。

弗朗西斯卡,一个有着自己梦想的家庭主妇,跟随丈夫从意大利搬到美国小镇生活,年复一年,重复平淡度日。

罗伯特的到来,打破了她表面的平静,内心的波澜涌动浮上水面。

她渴望被看见,被理解。而现实让她忙碌于柴米油盐中,内心长期压抑,却又不甘的想找到突破口,而家人都在忙着各自的事务,没有人关心她的落寞,无奈。

她的浪漫,鲜活,生动,风趣以及埋藏许久的梦想,那股从未显露的野性,都被淹没在小镇的庸常中。

罗伯特的到来,让她内心的自我唤醒了,似乎自己得到了重生。

她,重新活过来了。

这才是这场相遇的最大诱惑。因为你,让我变得更像自己。

小镇让她关闭了心灵之门,平静的生活没有让她活过来,反倒让她平日的生活多了几分寡落。

而罗伯特看见了那个隐藏的她,让她感受到做自己的快乐。

最后弗朗西斯卡的选择,是忠于责任,将那份自由囤积在灵魂里。

所以,这部电影堪称伟大之作。世间灵魂契合的婚姻确实罕见。

更多是在责任里奔波,彼此有个想扶到老的伴侣。

当内心的冲突与现实背道而驰,人的痛苦越会剧烈。

.如何自洽的活着?

.如何让那份鲜活的感情找到栖息之地?

.如何协调内心与现实的冲突?

现实和理想似乎是冤家,很难和平相处。

弗朗西斯卡无奈的说:“大家都不了解,女人决定结婚生子时,她的生命一方面开始了,另一方面却结束了。”那,男人呢?

问题在于,结束不代表欲望的泯灭。

所以,很多人初期选择妥协。随着生活的深入,为了突破困境和局限,最后不情愿的和生活和解,和岁月握手,跟自己不再撕扯,而是平静的接受。

见识了人性,也就懂得了世事无常,也能深刻的了解人和物,懂得了体谅和宽容。

成年人的两性潜规则:“破轨”的真相和困境


5

破解困境和冲突的最好途径就是:找到真实的自己,遵从内心去生活。

弗朗西斯卡选择忠于责任,最终回到孩子们的身边,而罗伯特继续追寻内心漂泊自由。

只是,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

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谁也无法站在上帝的视角去看待问题。

和谐的世界里,有多少次想出逃的念头,平静的笑容里,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无奈和无力。

所以,不管是小说,还是影视作品,最终都是按照主流价值观的方向行驶,所有“破轨”的感情,都在原谅中和解。

事实呢?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人生从来不易,“破轨”的真相和困境,还在继续上演。

什么才是出口?活着,就会伴随着无尽的欲望。或许,只有对未知未来的希望,让很多人增添了面对困境的勇气和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