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味网红比明星还赚钱,《惊雷》爆红网络,审丑文化为啥会盛行?

导读:土味网红比明星还赚钱,《惊雷》爆红网络,审丑文化为啥会盛行?

网络发达带火了网络直播这个行业,而直播的兴起带火了一帮草根网红,曾经的杀马特岁月,被演绎成了如今人人“真香”的土味文化。本来我们应该对每一种文化都抱着海纳百川的心态去包容,可惜土味文化滋生出的部分恶臭网红以及他们无下限的操作,让人感到迷惑和恶臭。试问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我们还会有什么样的审美?

土味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土味网红比明星还赚钱,《惊雷》爆红网络,审丑文化为啥会盛行?

在“审美”的时代里,“审丑”偏偏横空出世,土味网红靠着猎奇,让土味文化开始在网络中生根发芽。早期出名的土味艺人例如雄鹰高飞“大师”,愣是靠着自己魔性的发音和土到极致的视频成为了那几年最炙手可热的网红。

接着再到后来的法克姐、么么哒、寒王等人,一开始大家不过是对这种从未见过的的喊麦和精神小伙语录吸引,图个好玩儿开始争相模仿。随后靠着表情包和“自来水”的发散,他们开始逐步出圈。不过事态也开始有些不受控制了!

土味网红比明星还赚钱,《惊雷》爆红网络,审丑文化为啥会盛行?

装疯卖傻成了他们直播的日常,明明是毫无营养也没有正能量的憨憨行为,却被粉丝们称作为艺术。前两年随处都能见到的“带带大师兄”,靠着粉丝和陈冠希隔空开战。没被封杀前的药水哥,公然和连麦女主播开荤段子。最近势头正热的郭老师,靠着和老公的各种迷惑行为开始霸占热搜数次。钱也赚了,出圈也出了,可一次次踩底线的行为却迟迟未被整治。

土味文化的产物

土味网红比明星还赚钱,《惊雷》爆红网络,审丑文化为啥会盛行?

喊麦与精神语录是土味文化最早期,也是命脉最长的产物。两者靠着押韵词语的堆积,成功“洗脑”不少网友。喊麦并没有什么曲调,和歌曲其实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演唱人一般用喊或者说的方式,配上动感的伴奏,再套用一些古诗词就这样像烫嘴一样对着麦喊,根本不是音乐的“唱”。而精神语录,说白了和当年QQ空间被疯转的语录文章没什么区别。

可是就是这样的文化,本来娱乐一番也就算了,如今变成了某种“指南”、“教科书”,不光是成年人会争相模仿,就连不少青少年都沉迷其中以此为乐。

去年大火的“郭老师”还带火了“郭言郭语”,如果说“暗渡陈仓、无中生有”这些只是入门,那么“shua bi (傻b)、耶斯莫拉(一种郭氏语气词)、老嫂子”这些高阶郭语才是信徒们接头的暗号。“郭老师”凭借自己的装疯卖傻,成功跻身为新一代网红,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网络直播狂欢。

存在真的即是合理吗

土味网红比明星还赚钱,《惊雷》爆红网络,审丑文化为啥会盛行?

前日杨坤因听完《惊雷》被雷到,公开diss了这首歌后,《惊雷》原创MC六道回应杨坤称“给人快乐的音乐就是好音乐”,并表示“存在即合理”。可是存在就真是一定合理吗?

土味文化兴起的背后有直播行业的繁荣作支撑,直播这块香饽饽已经成了不少人的选择,在没有钱没有背景的情况下,直播无疑是成本最低的“创业途径”,而比起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装疯卖傻”无疑也是最引流的方法之一。

尽管大部分的成年人对这些东西已经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可是尚未形成自己独立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青少年们,在面对这些“轻而易举”就能获得“财富”、“人气”的途径时,能受得住诱惑吗?他们在观看这些恶俗的文化时,无意识的模仿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带来的后果又是什么,有人能够承担吗?土味网红的直播间频繁涉及到黄色和其他不堪内容,真的对他们有益吗?

剑走偏锋的赚钱方式如今俨然已经成为了不少青少年的模仿对象,他们放弃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开始靠着这些方式赚钱。尽管真的能赚到钱,那么这会是长久之道吗?近几年,青少年模仿直播中猎奇行为遭到反噬的新闻更是层出不穷,到底要如何才能保证他们的安全呢?

土味网红比明星还赚钱,《惊雷》爆红网络,审丑文化为啥会盛行?

有的网红努力营业,赚钱养家糊口低调做善事回馈社会,可是有的网红拿着月入十万百万的收入,却靠着在网上公开装疯卖傻踩下线出圈。以“土”为傲、以“美”为傲是每个人不同的选择,可是当价值观偏离了轨道开始残害青少年,“审丑”背后的狂欢还有继续的必要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