飆車速度,爆炸激情,從《絕地戰警》中回望邁克爾·貝的影像奇觀

就在今年,時隔25年的《絕地戰警》(又名《bad boys》)系列再出新片,這部《絕地戰警3:極速追擊》自1月17日上映美國以來,連續五週蟬聯北美票房總冠軍,累計全球票房更是有望突破五億。可以說《絕地3》達成了多個“今年第一”,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部電影就應該是好萊塢開年的最佳鉅製電影。(PS:我也不知道疫情如此嚴重的時間裡,為何他們還能開電影院,且獲得到這麼高的票房·····)


飆車速度,爆炸激情,從《絕地戰警》中回望邁克爾·貝的影像奇觀

海報


提到《絕地戰警》這一時間跨度長達25年的系列IP電影,讓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那三個“bad boy”,兩位主演馬丁·勞倫斯和威爾·史密斯,以及導演邁克爾·貝,從1995年的第一部《絕地戰警》到2003年的《絕地戰警2》,三個人一起經歷了從小有名氣到享譽世界的轉變。


飆車速度,爆炸激情,從《絕地戰警》中回望邁克爾·貝的影像奇觀

從左到右依次是馬丁·勞倫斯、威爾·史密斯以及邁克爾·貝


直至今年第三部絕地戰警系列電影的出現,正當我以為這將是他們時隔17年後的再次聚首時,才發現導演的名字早已換成他人(阿迪爾·埃爾·阿比和比拉勒·法拉赫:曾經合作導演過15年的《黑白生死戀》以及17年的《白粉飛》,新生代導演)。

不可否認,絕地戰警系列電影的成功離不開邁克爾·貝的執導,而邁克爾·貝對於絕地戰警系列而言,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在第三部中,許多場景和劇情依舊延續了前兩部作品中屬於邁克爾·貝的導演特徵,即貝式影像奇觀。


飆車速度,爆炸激情,從《絕地戰警》中回望邁克爾·貝的影像奇觀

邁克爾·貝導演


下面本文將從奇觀起源、邁克爾·貝的影像奇觀以及現實意義三個方面分析《絕地戰警》系列電影中邁克爾·貝的炫目影像奇觀。

電影奇觀起源:技術、商業化以及社會需求

技術依賴

1895年,一部在地下咖啡廳上映的黑白紀錄片預示著電影的誕生,直至今日,電影已經發展了130多年,在世界電影藝術不斷髮展的同時,各種電影技術也在不斷進步發展。而電影作為後工業時代發展的產物,必然擺脫不了對科學技術的依賴。


飆車速度,爆炸激情,從《絕地戰警》中回望邁克爾·貝的影像奇觀

《工廠的大門》劇照


正如羅伯特·C·艾倫在其代表作《電影史:理論與實踐》中寫到:一切藝術形式和傳播媒介都擁有其技術發展史,相對而言,電影作為一種持續性更強、視覺要求更高的影像性質產品,其對於技術的要求,只會更具複雜性,因為這是一部電影產生的前提和基礎。


飆車速度,爆炸激情,從《絕地戰警》中回望邁克爾·貝的影像奇觀

《電影史:理論與實踐》


要說個最具典型的例子的話,其實電影的誕生就是一個其依賴技術的經典案例,1895年,法國盧米埃爾兄弟發明了電影《工廠的大門》並公開放映,而這第一場電影的放映正是依賴於當時已經成形的攝影技術和擁有攝影、放映以及洗印等完整電影功能的電影機。

從此電影藝術和電影技術成了互相成就的關係,人們對於電影藝術的追求不斷提高,隨之而來的是對電影技術的更高要求。隨著聲音色彩技術和數字技術融入電影藝術中,電影經歷多次的技術變革後,其形態和美學觀念都得到了巨大突破。


飆車速度,爆炸激情,從《絕地戰警》中回望邁克爾·貝的影像奇觀

電影機


隨之而來的便是各種虛擬影像的出現,讓人們見識到了日常難以見到或者不可見到的影像,而這其實就是電影的奇觀世界由來,可以說,電影與電腦虛擬技術的結合形成了當今的電影奇觀世界。

就如邁克爾·貝執導的許多電影都大量使用電腦技術,如《變形金剛》《絕地戰警》《鬼影特攻》等,對於電腦特效技術的使用比率越來越高。


飆車速度,爆炸激情,從《絕地戰警》中回望邁克爾·貝的影像奇觀

《變形金剛》劇照


商業化追求

1977年,使用全新特效視覺效果的電影《星球大戰》一舉拿下奧斯卡包括最佳視覺效果在內的7項大獎以及超過4億美元的票房成績。這一突破性的戰果,也讓當時的導演們看到了電影+電腦特效的未來前景,電影數字化由此展開。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哈利波特》《納里亞傳奇》《指環王》等集電影藝術和電腦技術為一體的特效大片,無一不是創造了好萊塢電影世界甚至世界電影界的特效奇觀化時代。超高的票房收入以及大量的好評榮譽無一不證明了特效類奇觀影像的成功。


飆車速度,爆炸激情,從《絕地戰警》中回望邁克爾·貝的影像奇觀

《哈利波特》《納里亞傳奇》《指環王》


就如邁克爾·貝所執導的《變形金剛》,電影的投資幾乎大部分都用於特效的製作,而上映後,也不負所望,讓電影方獲得巨大商業利潤。也讓邁克爾·貝找到了未來電影的執導方向,有了對於特效奇觀的倚重。

社會化需求

隨著時代進步和社會經濟發展,當人們在物質生活中得到滿足時,他們對於精神文化層面的需求也將越來越高,相應的也就出現了一些如享樂主義等強調以慾望為主的意識形態以及都市生活方式。


飆車速度,爆炸激情,從《絕地戰警》中回望邁克爾·貝的影像奇觀

哲學家:伊壁鳩魯


而這一類的思想意識的出現,對於電影行業而言是具有兩面性的,既推動電影行業的發展,但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整個電影行業的多樣性發展。尤其是電影中奇觀影像的運用更是受到廣大觀眾的推崇,而這也讓電影行業產生了“專科”性的狀況。

就比如現代傳媒的口號:“抓住受眾的眼睛,就抓住了受眾的心。”(PS:有點“抓住男人的胃·····”),這讓許多電影製作者為了迎合觀眾的喜好,不斷在電影中添加奇觀影像,從而使電影完成奇觀化的轉變。


飆車速度,爆炸激情,從《絕地戰警》中回望邁克爾·貝的影像奇觀

《絕地戰警3:極速追擊》劇照


現今好萊塢等電影製片大廠,出產的各種特效大片,其實就是為了迎合社會的需求而產生的。

奇觀影像的盛行正是因為電影商業化的程度的提高以及廣大社會群眾不斷提升的視覺文化需求應運而生的,再加上電腦數字影像技術的輔助,使其成為當今電影界的時尚。

邁克爾·貝的影像奇觀

對於奇觀電影,南京大學教授周憲曾經對此做過概括,將奇觀影像分為種類型,即動作奇觀、身體奇觀、速度奇觀以及場面奇觀。但就像觀眾對於電影有不同解讀一樣,每一個導演對於奇觀的把控和以及使用特點也是不盡相同的。

如果從電影《絕地戰警》中分析,邁克爾·貝的奇觀特徵主要表現為爆炸和飆車。

爆炸

其實在電影迷的圈子裡對於邁克爾·貝導演,一直有一個響亮的外號,就像中國的甯浩導演的“寧瘋狂”一樣,他被稱為“爆炸貝”,人如其名,天天爆炸,幾乎他的每一部電影都會出現爆炸的場景。


飆車速度,爆炸激情,從《絕地戰警》中回望邁克爾·貝的影像奇觀

邁克爾·貝導演


在第一部絕地戰警中,小到遙控車爆炸,大到別墅引爆,都算是小場面,在《變現金剛》,更是將爆炸引到太空站和外星宇宙等場景中。

在許多特效電影中,當一些導演對於爆炸使用還處於基礎的情節需要的時候,邁克爾·貝早已將爆炸這一奇觀當做一種藝術——爆炸藝術。

從爆炸物的出現到爆炸後的成效,整個過程“爆炸貝”都要求精細無比,將爆炸的場景原原本本的展現在觀眾的面前,給觀眾帶來接近真實的體驗,感受爆炸的威能。


飆車速度,爆炸激情,從《絕地戰警》中回望邁克爾·貝的影像奇觀


在《絕地戰警3》中,也多次出現,特別是結局時刻,一架直升機從墜落到爆炸,再到爆炸後的火焰場景,讓我們又一次見識到爆炸的藝術奇觀。

爆炸奇觀雖然不是邁克爾·貝所發明,但也確實讓他摸到了前所未有的“蹊徑”。

飆車

飆車類型的奇觀,其實對於現今好萊塢電影是極為常見的,如拍了九部依舊票房大賣的《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甚至還出現了動畫電影《賽車總動員》系列,無一例外都成為票房和口碑雙豐收的代表之作。


飆車速度,爆炸激情,從《絕地戰警》中回望邁克爾·貝的影像奇觀

《速度與激情》和《賽車總動員》劇照


對於邁克爾·貝而言,汽車更像是一種人與時間的聯繫鎖釦,在電影中多是正反雙方的對決,無論是豪車競速,還是家用汽車之間的暴力碰撞,都會讓觀眾體驗到來自速度的視覺刺激和分秒必爭的緊張感

而飆車奇觀其實也是屬於速度奇觀之一,只不過邁克爾·貝將其更加具體化,更具有代表性和指向性,讓飆車競速成為其獨有的速度奇觀。

就如在《絕地戰警2》中,就有長達十五分鐘的飆車場景。在電影《珍珠港》中,也是將汽車換為戰鬥機,進行了一場空中的速度競賽。

奇觀並非邁克爾·貝所獨有,也並非只有這四種,因為奇觀電影隨著社會廣大觀眾的喜好不斷增加的同時,也出現更多、更有特色的新奇觀。


飆車速度,爆炸激情,從《絕地戰警》中回望邁克爾·貝的影像奇觀


現實意義

奇觀影像作為電影結構的重要元素,相對於傳統意義上的電影,更能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聽體驗和刺激感覺,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電影產業的發展。

但在追求奇觀視覺影像的同時,也不能一味的增加其帶來的特效視覺和感官刺激,要把握好度量,要知道無論電影技術有多高,電腦特效製作有多精良,導演劇本創作有多豐富出彩,電影始終在現實中是有跡可循的,而具紀實性的紀錄片也未曾消失。

說白了,電影就是一種藝術符號,它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敘事和表達主題立意。就如邁克爾·貝執導的《珍珠港》一樣,追求逼真特效奇觀場景就是為了還原真實戰爭場景以及電影背後的歷史。


飆車速度,爆炸激情,從《絕地戰警》中回望邁克爾·貝的影像奇觀


寫在最後

電影《絕地戰警3:極速追擊》沒有邁克爾·貝導演的參與,確實讓人可惜,但電影中所延續的貝式奇觀依舊讓人感到沸騰和刺激。

而電影中的兩位主演威爾·史密斯和馬丁·勞倫斯,17年後的他們,雖然早已不復當年的矯健身姿,但他們所代表的“雙黑組合”依舊讓觀眾感到熟悉,還是曾經的那個味道——搞怪、有趣、和諧。


飆車速度,爆炸激情,從《絕地戰警》中回望邁克爾·貝的影像奇觀


最後想唱:

"bad boys!bad boys!"

"Whatcha gonna do?"

"Whatcha gonna do when we come for you?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