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力圖“紅”起來 講述武漢市復工復產故事

打開百度地圖,武漢市越來越“紅”了,而這份顏色確實來之不易。

對於城市熱力圖“粉絲”而言,圖上的紅色往往代表著“人間煙火氣”,因此熱力圖也成為“草根版”城市競爭力排名的重要依據。

筆者昨日注意到,武漢的熱力圖顏色較3月份有了明顯變化,而深紅色的分佈,也提示了城市活力的來源。

首先,武漢幾大火車站輻射區域顏色較為鮮紅,這座“九省通衢”城市與外界的對話正通過鐵路運力的恢復而提升。

筆者查詢12306的鐵路運力數據發現,以4月15日為例,僅從“北上廣”三個重點城市抵達武漢的列車就合計187趟。這些運力與其承載的人群,正在成為武漢“熱起來”的最重要支撐。同時,從政策面來看,與人員流動對應的“穩就業”不僅是“六穩”之首,更是在戰“疫”與有序復工復產關鍵期被頂層設計視為重要抓手的政策安排。

其次,從武漢市熱力圖的熱點分佈來看,地鐵沿線的商圈、寫字樓熱度恢復較快,顯示該座城市內需的旺盛生命力。

無論是大型商場剛一解禁就排起的長隊,還是外賣騎手高峰期忙不完的訂單,這些都展示了武漢市民自身的消費力量。此外,4月15日起,武漢市民還可以“雲領取”央行牽頭、銀聯和商業銀行聯合落地發放的消費券,這對於消費的深入修復和升級無疑也將有明顯的拉動力。

事實上,不僅是武漢,湖北省復工復產進度最快的也是商貿流通企業。發改委4月14日披露數據顯示,湖北省商貿流通企業已基本實現恢復營業,全省重點監測的商超、農產品批發市場復工率達100%,35家重點電商企業已有34家正式復工。除武漢外,各市州90%以上的外經貿企業已實現復工復產。

第三,如果單從熱力圖維度來分析,武漢市制造業的人員復崗還有提升空間。不過,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來看,現狀已經好於預期。

在武漢市制造業相對集中的江夏區,即使是工作時間,熱力圖的顏色仍然只是呈現綠色和局部的黃色。事實上,這並不令人意外。畢竟,製造業的復工復產復崗需要自身軟硬件的匹配、人員到崗、產業鏈的聯動、物流業的支持,並不是打開生產線開關就一切就緒。

數據顯示,截至4月4日,武漢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工2853戶,開工率97.2%,員工到崗42.9萬人,到崗率60.5%,規上工業企業的用電量也已經恢復到去年同期八成以上。此外,在光谷,按照東湖高新區“雲上覆、有限復、逐步復”的要求,近200家互聯網企業完成了線上復工。從這些數據來看,武漢市制造業復工復產工作,快於預計、好於預期。

當然,城市熱力圖並不能反映一座城市的全貌,它講述的更多的是人們在這座城中的工作、生活軌跡。但筆者還是衷心期待,武漢市的“紅”能夠恢復甚至超越疫情之前,因為,在武漢市乃至湖北省之外,有太多的人為這座城市的全面復工復產而努力,其中也包括願意“吃胖三斤”的我們。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