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人:石頭畫讓家鄉美景躍然“石”上

山城區張亞南痴迷石頭畫讓家鄉美景躍然“石”上

@鶴壁人:石頭畫讓家鄉美景躍然“石”上


張亞南和他的作品


淇河晨報記者 岳珂/文 張志嵩/圖

從小生活在太行山腳下和淇河邊的張亞南對石頭有著特殊的感情,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愛上了作石頭畫。痴迷於此的他將繪畫和石頭結合在一起,一方冰冷的石頭經他的手後瞬間變得靈性十足。

突發奇想作石頭畫

張亞南很喜歡繪畫。“以前沒條件學,家裡也不贊成,就當成了業餘愛好。”1月7日,正在自己工作室裡繪畫的張亞南告訴記者,長大後他在市礦山機械廠工作,閒暇的時候總會寫寫畫畫。2000年前後,他系統地學習了繪畫知識,掌握了一定的繪畫技藝。

張亞南經常和朋友到淇河邊玩兒。2006年的一天,他和朋友在淇河邊邊走邊玩兒,順便撿了幾塊造型奇特的石頭,休息的時候張亞南突發奇想:“石頭的紋路這麼好看,能不能和繪畫結合起來呢?”

說幹就幹,張亞南挑了一塊造型合意的平展石頭開始了石頭畫的創作。然而,創作過程的複雜性超出了張亞南的想象:“石頭的質地和宣紙差太多,畫國畫用的顏料在石頭上不好用。”

試驗了幾次後,張亞南選定了丙烯——廣告畫的顏料。“以前在廠裡的時候做過一段時間宣傳工作,知道丙烯這種材料,一試之下發現效果的確很好。”張亞南說,確定了原料,後面就順利得多了,沒過多久張亞南就完成了第一幅石頭畫的創作。

依形下筆,順勢作畫,作品才有靈性

第一幅石頭畫的創作成功極大地增強了張亞南的信心,他開始專注於石頭畫的創作。與我們想象的不同,石頭畫的創作過程是十分複雜的。“不是所有的石頭都適合作石頭畫。”張亞南說,挑一塊合適的石頭要花很長時間,“石頭表面既不能太光滑也不能太粗糙,太光滑顏料很難附著上去,太粗糙又不容易出效果”。

石頭選好後要進行清洗,有時候清水洗不掉的泥垢得用稀硫酸清洗,水流衝不著的地方還要用刷子等工具清洗。張亞南說,有些石頭還得打磨,“一塊石頭可能就那麼一小片兒地方適合作畫,多餘的部分就要想辦法裁掉,可是還不能破壞石頭的主體。”

仔細清洗好石頭之後,作畫的過程才算是剛開始。採訪中,張亞南一再強調,在石頭上作畫並不能隨心所欲。“一定要依著石頭自身的樣式和形式作畫,依形下筆,順勢作畫,這樣出來的作品才有靈性。”張亞南指著某些作品說,“這個作品就適合表現風沙場景,你看這塊石頭本身的質地就是砂石,顏色偏黃,適合表達大漠邊疆的意境;這塊灰白色的石頭則適合表現冬季太行山的美景。”

為洛陽市創作了200幅作品

隨著時間的推移,張亞南在石頭上作畫的技藝越來越嫻熟,慢慢在一方也有了些名氣。2010年,洛陽市要舉辦一次會議,為了慶祝會議的召開,主辦方把張亞南請到了洛陽。張亞南笑著說,他一下車還沒入住賓館就看到了一整車的石頭,“這些是主辦方專門拉過來的,光挑石頭就花了一整天的時間”。

隨後的一週內,張亞南結合洛陽當地的特色和名勝、傳說創作了200幅作品,這些作品一展出就好評如潮。“不少參會的人專門找到我,詢問石頭畫的創作過程。”張亞南興奮地說。

由於石頭畫的特殊性,每一幅作品都是“絕版”。“沒辦法,天底下沒有兩塊一模一樣的石頭。”張亞南說,藉助石頭本身的紋理,二維的畫面被創作成三維的立體作品,這是石頭畫最大的特點。如今,張亞南已經不拘泥於材料的限制,在他的畫筆下能用的材料越來越多。“這幅作品是用路邊兒的建築瓷磚背面創作的。”張亞南指著一幅作品說。

對張亞南來說,石頭畫已經成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不動動畫筆就覺得少了點兒什麼。”張亞南希望大家能夠了解石頭畫並愛上石頭畫,“‘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喜歡的人多了我也高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