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樑當選乒協主席,並非僅為劍指2020年東奧

劉國樑當選乒協主席,並非僅為劍指2020年東奧

劉國樑當選新一屆國家乒乓球協會主席!這算得上體育界一大幸事,社會一大新聞。

從少年隊到專業隊再到青年國家隊;從球員到球星再到大滿貫得主;從劉指導到劉組長再到劉主席;訓練的艱苦背後,帶隊的操勞堅守,迷茫時的不甘失落,都是人生重大的考驗。

而這樣華麗轉身也並非偶然,絕非偶然。

人生,本沒有不受重力的飛翔。

在這樣的榮譽背後凝聚了人氣,毅力和決心。

1

師父蔡振華在他結婚的時候曾這樣評價他,“國樑是一個很有靈氣的人,當運動員時是這樣,現在做了主教練依舊是這樣,自從他擔任中國男隊的主教練以來,取得的成績已經證明了他可以勝任這個工作,我對他很放心。現在他要結婚了,我想對於他更是一件好事,俗話說成家立業,以往他沒成家的時候事業就已經很好了,這一次成家將更使他進一步成熟,更具有責任感,對於他的事業也是一個推動!”

而得之他當選新一屆國家乒乓球協會主席,他的弟子們和眾多乒乓球隊員們都通過社交平臺向劉主席表示祝賀,由此可見劉國樑在他的弟子們心中的分量。

劉國樑當選乒協主席,並非僅為劍指2020年東奧
劉國樑當選乒協主席,並非僅為劍指2020年東奧
劉國樑當選乒協主席,並非僅為劍指2020年東奧
劉國樑當選乒協主席,並非僅為劍指2020年東奧

摯友孔令輝曾這樣評價他,“他很有創意,很多人發現不了的問題,他都會說得很清楚。他平時就特別善於觀察別人,也善於總結。不僅是對主力隊員,對年輕隊員他也都很瞭解,能把他們的特長、弱點說得很清楚。”

據說日常中的他,極其的低調和謙虛。從不會在別人面前說過分的話。而且相當自律,執教的幾年甚至很多時候比隊員到場的時間都早。

作風硬朗,一絲不苟,嚴於律己,這是我們聽到的最多的詞語。

2

專業人做專業的事,這是目前體育界的大變革,也是新的理念。

在中國籃球成績下滑,備受質疑和考驗之時。姚明接管了中國籃球,成了新一屆的籃協主席,之後不斷在籃球的發展上做出改革和調整。並加入了很多國外的籃球執教概念,並將中國男籃分為紅、藍兩隊分別訓練,加大人才的培養,給更多年輕人提供更好的發展平臺。

這一新的變革和引進,促使中國男籃的整體水平大大提升,重登亞洲之巔指日可待。

在本次就任發言中,劉國樑多次提到了國乒遇到的很多問題,以及談到了日本等國家乒乓球的崛起給國乒帶來的挑戰,同時也提到了與專業團隊合作,藉助先進科技手段配合國家隊訓練的方案。

其中,他還提到兩個重大改革,一是建立教練員運動員雙向選擇機制,二是成立運動員委員會。

劉國樑當選乒協主席,並非僅為劍指2020年東奧

他描述,“由協會出面在球隊內部成立運動員委員會‘是一種大膽而有益的嘗試’,可以充分體現‘以運動員為中心’的奧運備戰理念,不但有利於調動運動員的潛能和發揮他們的作用,還將是教練組與運動員溝通的重要渠道,必將成為球隊管理體系的豐富與補充。

立竿見影的陳述,也是有備而來的陳述。

這樣的變革理念,還有很多,比如郎平指導同時還擔任了羽毛球協會的副主席,以及國足眾多的足球名宿開始走向中國足球的管理崗位。

術業有專攻,專業人士就做專業的事。要很好地把控當下專業出現的狀況並能夠及時做出正確的選擇與調整,並不是紙上談兵。

3

有人說國乒劍指東京,是因為受了日本乒乓球的極大挑戰?

並非。

“指東京”而“非東京”,不會因為“失東京”就被看輕,“得東京”而沾沾自喜,孤傲不得。

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號稱“夢之隊”的美國男籃被“黃金一代”的阿根廷隊在半決賽中淘汰。美國群眾一度不能接受,輿論壓力迫使美國籃球負責人上下反思。

然而,美國開始正式自己的短板,收起曾經膨脹的心態,重頭再來。2008年北京奧運會一舉奪冠。在此之後,他們沒有在失利過,只是不斷地在增加衛冕的次數。

同樣是2004年雅典奧運會,乒乓球男單決賽,王皓以2-4輸給韓國球員柳承敏。王皓丟掉的這枚金牌是自1996年至今,22年來5屆奧運會兵乓球項目中國隊唯一丟掉的金牌。這5屆奧運會乒乓球項目一共設有24枚金牌,中國拿了23塊。

這場失利可想而知,造成的社會影響極其巨大。各種媒體的報道鋪天蓋地,“中國的乒乓球從此衰落了嗎?”“中國還能奪得冠軍嗎?”

十幾年過去,大賽上國乒幾乎沒有再丟過冠軍,國乒隊員水平也依然繼續保持世界水準之巔。

劉國樑當選乒協主席,並非僅為劍指2020年東奧

人生來不是隻允許成功,不允許失敗的;也不是隻允許自己勝利,不允許他人勝利的。

做到自始至終謙卑,不驕不餒。隨時保持清晰的頭腦,認清自己的方向,更為重要。而將奧運目標掛在嘴上,更深的意義在於鞭策和行動。

劉國樑坦言,他在離開國乒這一年來的感受,“我覺得,跳出來後,看得更清楚了。除了拿冠軍,把市場做好,憑藉乒乓球的影響力是有可能的。”

這就是一個決心,作為新一屆乒協的“國乒夢”。

在這樣的大背景、大環境下,國乒的盛衰牽動著中國體育的命脈。“國球”不單單是一個簡單的代名詞,而中國體育的發展,也正需要這樣的改革機制來助推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