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始、把握好人生第一步

慎始、把握好人生第一步

01

相信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有些事情,只要有了第一次,就會一發不可收拾,後來就會有無數次。所以,任何事情的第一次是最難的。所謂萬事開頭難,其實這個“難”是雙向的,不只是簡單的難做。難在難以權衡、難以把握、難以下決心等。如果“第一次”這個關沒有把好,走錯了第一步,後面就很難糾正過來。所以古人講“慎始”,也就是說凡事要重視開始。

慎始就是對任何事情的開頭要慎重,謹慎邁出第一步。《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中說:“慎始而敬終,終以不困。”漢代賈誼在《新書·胎教》中說:“故君子慎始。”清代李漁的《慎鸞交·待旦》中是這樣說的:“此生既能慎始,必能全終。”慎始,是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

俗話說,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如果最初的那個小錯誤、小漏洞、小誘惑、小妥協、小毛病沒有引起我們的重視,最後它很可能會變成擊垮我們的罪魁禍首。小時候常聽奶奶講一個故事,說一個小孩偷了別人一根針,他的母親不以為然,覺得孩子只不過偷了一根小小的縫衣針而已,無所謂。

後來這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地偷東西,小時候偷小東西,長大後偷大東西,直到有一次偷了王府的財寶,被護衛抓住關進大牢。由於案情重大,被判了死刑,臨死之前他對自己的母親說:“真正殺我的人是你!如果我第一次偷針的時候你能嚴厲地懲罰,我就不會有今天。”他的母親傷心至極、悲痛欲絕,但這卻沒有任何意義。這就是俗語“小時偷針,長大偷心”的典故。

好多事情就是這樣的,一旦有了第一個突破口,後來就會一發不可收拾。所以古人說:“君子慎始,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所謂慎始,就是戒慎於事情發生之初,在思想上築牢第一道防線,不存僥倖之心,不越雷池一步。對於信士而言,凡是真主所禁止的事情,一次都不能違犯。無論什麼時候,行所當行,止所當止。

漢班固在《白虎通》中寫道:“琴者,禁也,所以禁淫邪,正人心也。”後以“禁指”謂琴禁淫邪之意。其實,所有犯罪之人都不是一開始就犯大罪,而是先犯小罪,但只要有了第一次犯小罪的經歷,就會慢慢發展,越來越膽大,最後犯下滔天大罪。所以真主告誡我們,對一切罪惡之事,要保持足夠遠的距離。真主說:“如果你們遠離你們所受禁的一切大罪,我就赦宥你們的一切罪過,並使你們進入尊貴的境地。”(4:31)

比如喝酒,有些人本來不喝酒,但只要他坐在酒桌上,經不住別人的再三勸誘,就動心了。也許他本來只想喝一杯,但只要他喝了第一杯,就會接二連三地喝好多杯,直到酩酊大醉。所以,凡是坐到酒桌子上的人,都被視為飲酒者,教規上認為同桌同罪。由此可見,對於預防犯罪,“遠離”永遠是第一步,也是重要的措施。假如你拒絕不了第一步,第二步就更無法抗拒了。

常言道,欲做事,先作人;欲作人,先正心;欲正心,須慎始。“第一次”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有些事情只要做了一次,就意味著做了一百次、一千次、一萬次。生活中很多人都在講堅持,但真正能做到堅持的人並不多。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沒有把握住第一次,往後再怎麼彌補,也回不到當初了。

如果說堅持一件事情的難度為10分,那麼8分就在於開始。往後的堅持只剩下了2分的難度。壞事情是這樣的,好事情也是這樣的。比如跑步鍛鍊,不能堅持下去的人多。但是,大多數人卻是沒有開始跑。只要開始跑,堅持下去的可能性就有50%。而那些沒有開始的人,當然100%地放棄了。

那些沒有堅持下去的人,其實也是由於第一次找到了藉口。比如今天太忙了,明天再跑吧;今天太累了,明天再跑吧;今天心情不好,改天再跑吧,等等,當他第一次找到了偷懶的藉口,就等於打開了放棄的缺口,放棄的思想就會萌芽,後面就會出現接連不斷地藉口,直到最後完全放棄。

我每天都要寫篇短文,從2011年堅持到現在,中途沒有停過一天。其實我也有顧不上寫的時候,比如生病、開會、講課、外出參加活動等。很多次有理由停下來,但我還是咬緊牙關沒有停。大不了晚上少睡一會。當然,每次出門要帶電腦,也給我加了不少麻煩。為什麼不停下呢?就是怕一旦停一次,就會有第二次,後面再堅持不下去了。

因為沒有停下來的打算,所以大腦裡沒有停的這個意識。如此一來,那些本來可以成為“藉口”的因素,反而變成了寫作的“素材”。比如生病的時候寫健康,可以寫出平時感悟不到的東西;在老家忙得筋疲力盡的時候寫時光、寫精力,那些句子也是平時坐在樓房裡悟不出來的。被人傷害了,心情非常低落的時候寫忍耐,寫誤解,甚至寫愚蠢的危害性,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也許某一天真的會停下來,再也寫不下去了,那是真主的定然,一切全憑真主的意欲。但是,我們不能找藉口,不能替自己的懶惰開脫,這是我們可以做到的。記得作家村上春樹說過,因為不想跑步,所以要去跑步。因為從未有過一次“偷懶”,所以他堅持跑了幾十年。堅持做一件事情確實很難,因為我們總有不想做的時候,總會找到放棄的理由,讓自己處於輕鬆舒服的狀態中。

我們應該明白一個道理,即使堅持下去很難,也不要輕言放棄。只要你不讓它發生第一次,就會一直堅持下去。因為放棄一次,緊接著就會有第二次,第二次放棄比第一次容易多了。美國有位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項有趣的實驗,他選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把其中一輛車停在某個中產階級社區,而另一輛停在相對雜亂的貧民社區。

兩輛車放了好幾天,都平安無事。心理學家就把貧民區那輛車的車牌摘掉,天窗打開,結果那輛車當天晚上就被偷走了。而放在中產階級社區的那輛車,一個星期也無人理睬。後來,心理學家用錘子把車玻璃敲了一個洞。結果僅僅過了幾個小時,那輛車就不見了。

後來,有人以這項實驗為基礎,提出了“破窗效應”理論。意思是當一間房子的窗戶破了,如果沒有人去修補,過不了多久,其他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打破。路旁的牆面上出現了一些亂七八糟的塗鴉,如果沒有被及時清洗掉,很快牆上就會佈滿更多不堪入目的東西。

實驗證明,人們在特別乾淨的地方是不好意思扔垃圾的。可一旦地上出現了垃圾,人們就會毫不猶豫地隨地扔垃圾,絲毫不覺得羞愧。可見,凡是好的東西,人們都會自覺地保護它。而再好的東西,一旦有了第一次被破壞的跡象,人們就會不自覺地放任其變得更壞。所以,我們要守護好自己的第一次,不要有一次放縱的機會,一生都是乾淨的。

慎始、把握好人生第一步

02

明·何良俊的《四友齋叢說》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說人做官猶如“一襲白袍”,一旦不謹慎使白袍上沾上一點“墨”,後面黑點就會越來越多,最後永遠也洗不乾淨了。這就是“白袍點墨,終不可湔”的由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任何事物發生變化,都是從第一次開始的,然後從少到多,從量變到質變。“第一次”是量變之始,質變之源,假如白袍上沒有第一個墨點,便不會生出後面許多汙點來。

萬事皆有初,欲善終,當慎始。人一旦心存“一次不要緊”的僥倖心理,心靈中只要染上第一點“墨”,就失去了預防犯罪的“第一道防線”,緊接著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進而勢不可擋,一潰千里,最後讓放縱徹底淹沒了自己。因此,白袍點墨,終不可湔,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的一筆寶貴遺產,讓我們時刻保持慎始精神。

明朝的張瀚曾經擔任過御史,他寫過一本書叫《松窗夢語》。有一次他去拜見都臺長官王廷相,王廷相給他講了自己經歷過的一個小故事。有一天,他乘轎進城,因為剛剛下了一場過雨,街道上的水抗很多。一個轎伕因為穿的是新鞋,所以一直擇地而行,就怕弄髒了鞋子。後來由於轎伕一不小心踩到了泥水,一隻鞋被弄髒了。於是,他便“不復顧惜”。無所顧忌地向前走,再也不會小心翼翼了。

張瀚從這個小故事中悟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慎始才能善終。後來,他升任明朝吏部尚書,建樹頗多,一生沒有犯過大錯。這個故事告訴今天的我們,人一旦“踩了泥水坑”,便會放鬆戒備,心理上認為,反正“鞋已經髒了”,一次是髒,兩次也是髒,於是便不再怕“踩泥坑”了。這就是許多人對自己的氣節“不復顧惜”,直至萬劫不復之地的原因。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人本質上都是好的,就是因為偶爾一次“溼鞋”,思想開始鬆動,在“第一次失足”後,開始放縱私慾,不顧廉恥,一錯再錯。有些人在“下不為例”的安慰中放鬆了警惕,一步步走向罪惡的深淵。壞事是這樣的,好事也是這樣的。真主說:“你說:‘我確已奉命崇拜真主,忠誠地順從他。我奉命成為第一個順從的人。’” (39:11-12)

想必人祖阿丹和夏娃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這在天啟的經典中都有過記載。阿丹當初是真主用泥土造成的,後來真主又創造了夏娃,成為他的妻子。他們二人住在樂園裡,享受著無盡的恩典。後來惡魔誘騙夏娃偷吃禁果,違抗了真主的禁令,夫婦二人被趕出樂園。很多人聽完這個故事替他們感到惋惜,這二人享受著真主慈憫的那麼大的恩典,怎麼會犯那麼低級的錯誤呢?

其實,他們二人最初的警惕性還是很高的。後來,惡魔在蛇的幫助下混進樂園。為了誘騙他們,惡魔真是下足了功夫。它扮作信士的模樣,在那棵樹下“虔誠”地做禮拜長達300年。這在夏娃看來,是一位“教門”人啊!於是,便放鬆了警惕,慢慢接近它。惡魔誘騙夏娃的手段是:“真主只不過讓你們不要吃禁果,並沒有說不可以嘗一嘗呀,你可以嘗一嘗,嘗一次沒有關係的。”就是這句話,打動了夏娃的心,她在好奇心地驅使下,偷吃了禁果。

今天我們聽惡魔的這幾句話,是不是感覺有些耳熟?多少年輕人被拉下水,就是被這麼教唆的。很多悲劇就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抱著“試一試”“嘗一嘗”“看一看”的態度發生的。他們哪裡知道,有些事情,做一次就等於一萬次。

夏娃就因為犯了這一次錯,他們夫婦從此便趕出樂園,貶來到人世間來受苦。這個故事在其他尊教經典中也有記載,有些還很詳細。後來真主派遣我們的聖人後,又把它啟示給我們的聖人,讓聖人告訴我們。凡是犯罪的事情,沒有第一次,也沒有“試一試”“嘗一嘗”之說,一次足以讓人徹底完蛋。

今天,西方社會認為偷吃禁果是人類的原罪及一切罪惡的開端。其實,易思倆目並沒有原罪之說,但是,我們都是阿丹和夏娃的後代,都在為祖先的失足而買單,卻是不爭的事實。比如女人從此來月經,人性中充滿了私慾等,這就像某個人成為殺人犯後,理論上他的子女不會承擔法律罪責,但犯法的父親被槍決後,子女們一定會受到傷害,他們從此要過上沒有父親庇護的艱難生活,背上“殺人犯後代”的惡名等。

近年來,我們從政府查處的一些違法案件中發現,凡是被查處的貪官幾乎都是因為沒有守住第一道防線,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後身敗名裂。他們中有些人一開始並沒有做很離譜的事情,只是佔了點小便宜而已。殊不知,凡事就怕開頭,只要有了第一次,便會喪失警惕性,在私慾和貪腐的誘惑下向惡魔繳械投降。後來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歐陽修說,君子“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名節或操守,無疑是最珍貴而又最脆弱的東西。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住自己,認真對待自己的言行,在誘惑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冷靜的目光,以一顆敬畏的心對待生活、對待人生。不要說違法犯罪的事情,即便有懷疑的事情,也要遠離,千萬不要出現第一次。要記得只有慎始才能善終的道理。

經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常年在山上禮拜修行,但他總感覺自己的功修不能深入,心想自己堅持了這麼久,怎麼就沒有什麼一點“感應”。他認為自己的修行還是不得要領。一次偶然的機會,伊卜厲斯發現了他這個弱點,便化妝成一個道骨仙風的白鬚老者,來到他家。他看到如此“有道行”的人,便向它請教修行的秘訣。

伊卜厲斯給他說,我當年和你一樣,白天封齋,晚上徹夜禮拜,但是功修沒有一點“進步”。後來我犯了一次錯誤,然後為此而痛哭流涕地懺悔,很快就找到了做功修的感覺。從此我的功修大為進步,彷彿成仙了一般。這個人趕緊問,那我應該犯一個什麼樣的錯誤,才可以達到如此境界?

伊卜厲斯告訴他,你下山去,翻過一道山樑,有個酒館,你買一些酒喝了就可以了。這個人很猶豫,畢竟喝酒是真主嚴格禁止的禁令。但他經不住惡魔的再三唆使,下山找到了那個酒館買了酒,喝酒後便醉倒了,當晚和買酒的女人發生了關係。天亮時酒醒了,他發現自己竟然犯了姦淫大罪。這時伊卜厲斯在他耳邊提醒,趕緊殺了這個女人的丈夫,否則他會殺了你。

這人匆忙中殺了酒館的男主人,這時賣酒的女人大哭大叫起來,引來附近的村民,眾人把他扭送到官府。由於殺人案情很清楚,他也供認不諱,而殺人償命是天經地義的事,他很快就被判處了絞刑。當他被綁在木柱上,準備行刑時,他的內心恐懼到了極點。這時,伊卜厲斯來到他面前說:“現在除了我,誰也救不了你,只要你崇拜我,我就可以救你。”

這個人此時已經徹底絕望了。他說:“我現在被綁在這裡,如何崇拜你?”伊卜厲斯說:“很簡單,你只要向我點個頭,就可以了。”這個人就輕輕點了一下頭,這時,伊卜厲斯發出一聲得意的獰笑,揚長而去。只聽刑場上一聲吆喝,絞刑開始了。就這樣,這個人死於無伊瑪尼,臨死時變成了一個無信仰的隱昧者。

從一個幾十年如一日,晝夜不停幹功課的修士,最後變成隱昧者而死,就是因為開始的那一杯酒。這個故事估計像我這個年齡的人小時候都聽過,想必大家記憶猶新。它不僅給我們說明了飲酒的危害,也說明了沒有知識的瞎漢幹“教門”,往往容易變成糊里糊塗地瞎“虔誠”,很容易被人誤導,走火入魔。所以,穆聖說過一句名言:“睡覺的學者,強於禮拜的修士”,原因就在這裡。

惡魔誘導人,往往都是用小事情來誘惑的。不是小恩小惠,就是小錯小過,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放鬆警惕。如果你在那些小事情上守不住自己,一旦有了第一次,後面就徹底淪陷了。就像農夫為了防止野狗而扎的籬笆,如果野狗的頭能進來,那麼,它的身子就會完全擠進來,再也擋不住了。

如果你認為上面故事中的那個人第一次犯罪是喝酒,那就錯了。其實他第一次犯罪是迷信那個“教門人”,這是非常隱蔽的錯誤,今天我們周圍很多人依然在犯這樣的錯誤。每當看到道貌岸然的“老者”,就想當然是個“教門人”,就會對他們言聽計從,什麼時候把自己拉下水都不知道。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強調要多讀經典,加強學習教門知識的原因。

如果你認為那個人犯的大罪是殺人,那也錯了。他犯的最大的罪是竟然把生的希望寄託給那個“人”,向惡魔伊卜厲斯點頭。在他點頭的那一瞬間,伊瑪尼便失去了。所以,歷代先賢告誡我們,不能隨便向任何人點頭哈腰。雖然中國傳統文化把鞠躬當作禮節,其實那個動作對於信士而言是很危險的。也許某一次向人鞠躬,就徹底失去了伊瑪尼,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一個人這輩子會走什麼樣的道路,活成什麼樣的人,與他起初所交往人有很大的關係。有多少人,只因為當初結識了一個人,結果走上了一條道路。有的道路是好的;有的道路是壞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慎始的重點就是結識人。因為那是一切成就的開始。所以《教門八大原根》中有一條,叫“遠奸近賢”。

真主說:“你們當信我所降示的,這能證實你們所有的經典,你們不要做首先不信的人,不要廉價出賣我的跡象,你們應當只敬畏我。”(2:41)這裡的“首先”二字,既包含“第一個”“第一次”等意思,也包括“壞的開始”等意思。可見,慎始,是真主明確告訴我們的第一戒律。

慎始、把握好人生第一步

03

寫書法的人都知道首字領篇的道理,每一幅作品開始的第一個字,決定了整篇的謀篇佈局。準確地說,第一個字起著排頭兵的作用,它的筆畫輕重、結構大小及體勢意態,都將引導後面的筆畫,進而牽涉整篇的體裁。這和我們做任何事情一樣,開始那一步一定要走好,否則,後面很難再調整過來。

不只是寫書法、寫文章,我們平時說話也是一樣的。如果第一句說錯了,後面就會跟著錯下去。有些場合,也包括在群裡交流,第一句話起了個什麼“調”,後面就很難扭轉過來。所以,真主教我們做任何事情前先念太思米,這件事就是吉慶的。先賢們也很有智慧,在每個場合講話前,先要讀一段贊主贊聖的句子。即便是平時見面,也要先說一聲賽倆目,用“祝你平安”來開一個好頭。

有時候,別人說完一個觀點,或展示一個作品,我們會隨意評論一句,如果第一句話是肯定的,後面就會不斷地肯定,並且會找出很多肯定的理由。如果第一句話是反駁或不贊成的,後面就會越說越嚴重,對方越解釋你就越生氣,最後會找出一連串反駁的理由。所以,無論開會還是社交場合,第一句話都非常重要。

明白“慎始”的道理,我們就會自覺地增強自身免疫力,在思想上築起抵禦罪惡的堤壩,不留一點缺口。有人認為貪佔一點小便宜無所謂,其實大惡就是從小錯開始的。古人云:“見微知著。”《菜根譚》中有這樣一段話:“一念收斂,則萬善來同;一念放恣,則百邪乘釁。”因此,我們要時刻防止伊卜厲斯的教唆,常讀經典以淨化自己的心靈,從源頭上提防失足,時刻記得“慎始”二字。哪怕一點很小的違法之事,也要躲得遠遠的。

俗話說:“教婦初來,教子在懷。”這話確實有道理。剛結婚那段時間,新媳婦初來乍到,環境還不熟悉,那時的她是比較謹慎的、謙虛的,容易接受新觀念,正是學習家庭文化的好時機。但是,有些家人的做法卻顛倒了,把新媳婦當成姑奶奶供奉,時間長了便慣出了壞毛病,好吃懶做,橫行霸道。終於有一天,全家人都忍不下去了,這才開口說教,已經遲了。這時嘮叨非但不起任何作用,而且十有八九會導致吵架離婚。

小孩生下來,一家人喜歡得不得了。有些孩子兩家人輪流伺候著。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加上爸爸、媽媽,六七個人24小時圍著一個孩子轉。孩子就是皇帝、就是太陽,要什麼給什麼,從小沒有經歷過一點挫折或打擊,也不知道什麼叫禮貌、謙讓、尊卑、忍耐等,在這樣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一旦遇到挫折,比如考試成績不好、老師批評幾句,或者感情發生變故,精神就會立馬崩潰。所以,近年來為一點小事而跳樓自殺的孩子很多。

過去的人們常說,“三歲看大”。也就是說,孩子在三歲以前一定要教育好。三歲前的教育決定了一生,以後就來不及了。而我覺得現在的孩子,一歲半以前就要教育好,因為現在的孩子普遍懂事早,而且非常聰明。如果凡事都由著孩子的性子來,從小沒有什麼約束,沒有什麼畏懼,這些壞習氣就會成為他人格的一部分,以後很難被糾正過來。

父母不僅給子女遺傳了生理基因,也應該塑造孩子的人格和品質。誰家的孩子都是寶貝,但是,愛孩子要“真愛”,而不是“溺愛”,否則,便應了那句老話,慣子如殺子。從混沌初開的孩童,到學會用自己眼光看世界的成人,孩子的信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離不開家人的言傳身教。一定要在孩子在懷抱中就開始教育,一旦他們到了可以滿地跑,不需要大人抱的時候,就已經來不及了。慎始,對教育子女來說,更為重要。

對於我們每一個人而言,人生最初的那一兩年都是至關重要的,那是一生幸福的基礎,就連味覺都是那個時期形成的。幼兒家庭教育是任何學校無法代替的,既不能馬馬虎虎,也不能拔苗助長。通過家庭環境、氣氛,父母平時的生活習慣,如禮拜功修,誦讀經典、待人接物的方式、平時說話的語氣、日常行為等,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塑造孩子良好的人格與基本素質。

慎始,讓我們知道“第一次”的重要性。我們從一出生開始,就經歷著無數個第一次。第一次學走路,第一次學說話,第一次識字,第一次出遠門,第一次去寺裡,第一次禮拜……文學作品裡的第一次,總是那麼浪漫美好。而現實生活中的第一次也是很有意義的,有些“第一次”讓我們終身難忘。

有些第一次會成為我們人生的轉折點。就是因為不經意的那一次,我們成了今天的這個樣子,再也回不去了。有許多過往不能重來,有許多人不能再回到最初相遇的狀態。但是,這已經不重要了,因為我們經歷過了,懂得了。我們只著眼於未來,未來還有無數個第一次,等著我們去實踐。

那些錯誤的第一次,會成為我們生命中的傷痕,很難從記憶中消失。但它就像一個警鐘,提醒我們千萬不要再走那條路。而生命中那些美好的第一次,也會成為我們人生的標記,給我們的回憶增加甜蜜的味道和絢麗的色彩。無論如何,當明天的太陽昇起的時候,我們莊嚴地邁出第一步。慎始,成為一生的功課。

守身如玉當慎初。而作為信士的我們,不但要慎始,還要慎微。小事、小節中有魔鬼,一定要重視,千萬不能有一次失誤。無論多小的事情,都要有原則、有底線、有形象、有人格。孔子曾說過:“事君慎始而敬終”,人生之路多曲折,能善始善終專注堅毅者,才能從容以待,獲得兩世的吉慶。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說過:“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由此可見,第一步是何等重要。

有時候,第一次也許真的是失誤了,所以古人立下了這樣一個規矩:對人有再一再二,沒有再三再四。意思是,有時候別人說錯了一句話,做錯了一件事,如果真的是出於失誤或大意,我們可以原諒。但是,事不過三。也就是說,只能允許他錯兩次,不能給他第三次機會。如果你讓一個人連續騙你三次以上,那就不是騙子的問題,而是你比騙子更可惡。

事實上,一個人的行為,往往是會重複的。不信你回憶一下,那些凡是欺負過你一次的人,很可能會有下一次,以及後來的無數次。所以,與人交往時,對自己要嚴格要求,不能說假話,不能佔人便宜,不能失信於人,一次也不行,因為一次就是一萬次!而對別人,你最多可以原諒他兩次,其實,從第一次開始就要注意了,第二次是給他最後一次機會,絕不能有第三次。

以前的父母教育孩子,從早晨起床穿衣服時就不斷重複一句話:第一粒紐扣要仔細看,一定要扣對!如果第一粒釦子扣錯了,後面就會一錯再錯,最後便是衣冠不整。下過象棋的人都知道,如果第一個棋子落錯了位置,便會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慎始,在任何地方都同樣重要。尤其年輕人,從一開始就要選擇好方向,因為你邁出的第一步,基本上就決定了你人生的方向。

一年之際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每天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做晨禮,這是一天最好的開頭,禮過晨禮的人和沒有禮過的人,這一天的精神狀態完全不一樣。當你把握好了每一個早晨晨禮的機會,你的人生就是吉慶的。晨禮後,你再讀上幾段經文,就把握住了這一日之晨,必然會迎來與眾不同的一天 。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每一天我們認真邁出第一步,腳踏實地地做好本質工作,勤奮敬業。要知道,自己的人生自己把握,自己的未來是自己的,不能有任何含糊。你要記得自己最終要回去的那個地方,你要不斷地提醒自己,為它而準備了什麼?因為那是躲不開的道路,也是逃不掉的歸宿。只要你能記住這一點,事情不管多難,也會咬牙堅持下去。其實,當你勇敢地踏出第一步時,你離真主就很近了,樂園離你的距離也就縮短了。

只要你在真主的道路上勇敢地邁出第一步,人生的基礎就打好了80%。接下來,你的前方就有了明確的方向,心中就會有一盞明燈,把你前進的道路照得通亮。只要你不停地向前,就會變得更加堅強,足以承擔起真主賦予你代治者的使命。此後,你也許會受一些挫折,但絕不會被打敗。那些醜惡或骯髒的東西,一定會遠遠地躲開你。你的一生都是高貴的、吉慶的。

最後提醒大家,每週五是主麻日,應該去寺裡參加聚禮,千萬不可缺席。讓我們再學習一段尊貴的經文,祈求偉大的真主賜福我們每一位,身體健康,兩世吉慶。真主說:“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朝向,你們應當爭先行善。你們無論在哪裡,真主都會把你們集合起來,真主對於一切事物確是全能的。”(2:14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