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信仰的基礎與核心

01

人們常說態度決定一切,這個態度應該是建立在敬畏基礎之上的。人只有有了敬畏之心,才有良好的態度。漢語詞典對敬畏的解釋是,“敬”是指嚴肅和認真;“畏”是指慎重,即畏懼和謹慎,不懈怠。合起來是指人在崇高的造物主面前,表現出一種謹慎的態度,並且是一種帶有懼怕、臣服、尊敬以及謙卑的狀態。

我們平常說的“敬畏”,其實是譯自阿語“悶臺給乃”或“泰格瓦”“哈式歐乃”等詞,現在這是一個專用名詞,專指敬畏真主的人。其實,中國傳統文化也有這個詞,並且使用得非常恰當。例如《論語·季氏》中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朱子語類》中朱熹說:“然敬有甚物,只如畏字相似,不是塊然兀坐,耳無聞目無見,全不省事之謂,只收斂身心,整齊純一,不恁地放縱,便是敬。”

孔子的意思是,君子有三種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居於高位的人,敬畏聖人的遺言,也就是“聖訓”。有了敬畏之心,人們在做事情的時候,才有良好的態度,舉手投足之間才有尺度。敬畏天命,我們便不會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情,這樣,才能守住心中的信仰。敬畏真主,我們才能得到真主的庇護,人生才有希望。

朱熹的意思是,人如果敬畏某件事物,十分地畏懼,安靜地坐在這裡,耳朵不聽,眼睛不看,不問世間的事。以及只要收斂身心,使之整齊與純潔,保持一致,不放縱自己,便是敬畏。也就是說,凡是人們敬畏的事情,人們才會畢恭畢敬地對待;凡是人們不敬畏的事物,人們就會隨意地踐踏和汙衊。


敬畏,信仰的基礎與核心


所謂敬畏之心,重點在於面對偉大的造物主,心生敬重與畏懼,從而認識到自己的渺小,不敢膽大妄為。所以人有憂才會無憂,有懼才會無懼。人對造物主心存敬畏,其實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一個人有智慧的表現。他來到人世間,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這樣使自己永遠不會跌入罪惡的深淵。有了敬畏之心,就等於為自己未來的生活鋪平了道路。

為什麼那麼多人承認自己有信仰,但卻沒有基本操守,沒有與之相匹配的素質,甚至做起事來還不如沒有信仰的人,就是因為他的信仰中沒有“敬畏”這個靈魂。這種人的信仰是一件既不能保暖又不能遮體的透明外衣。他以為自己穿衣服了,其實是在裸奔。凡是敬畏真主的人,一定是高素質的人,品德一定是高尚的。他會尊敬上級,尊敬同事,遵守制度;認真對待家庭和婚姻,最終會擁有長久的幸福。

所以,一個人只有保持敬畏之心,他的人生才會有好結果。現在很多人缺少的就是敬畏之心,做任何事都是用無所謂的心態。試想一下,你對生活無所謂,生活回報給你的自然也是無所謂。有些人感覺自己是天下第一,誰也比不了,總覺得自己了不起,所以無視法規和制度,真應了西方那句名言:“上帝讓誰滅亡,必先讓其瘋狂。”

其實,我們敬畏法律、敬畏眾人、敬畏天命,最終都是在敬畏真主,就如一切讚頌,歸根結底都是在讚美真主一樣。“敬畏”是真主在經典中多次啟示給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人類對待萬事萬物的一種謙恭態度。“敬”除了彬彬有禮,恭恭敬敬外,還指做事嚴肅認真,避免犯錯誤;“畏”除了害怕、擔心、憂慮外,還指戰戰兢兢,謙卑和低調。

當我們抱著既敬重又畏懼的態度做事時,一定是小心謹慎的,不會大而化之,馬馬虎虎。無論是事業單位的人,還是企業單位的人,這種態度是不可或缺的。懷有敬畏的態度,從小的方面說,能讓人懂得自警與自省,有助於規範與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從大的方面說,有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形成和諧關係的作用。

所以,敬畏是信仰的根本與核心。只有樹立起敬畏之心,信仰才能發揮其本質作用。否則,信仰功修就等於投機心理下的迷信活動。有了敬畏之心,人們就會善待自己、禮遇他人,懂得尊重造物主的法度和規律,懂得順勢而為、趁勢而起;懂得祈求真主,求主相助自己度過難關。在成就自己的同時,也幫助了別人。

《布哈里聖訓實錄》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據伊本·歐麥爾傳來主的使者說,從前有三個趕路人,途中為了躲避大暴雨而走進一個山洞。突然,從山洞的上方滾下來一塊巨石,堵住了洞口,瞬間一片漆黑,三個人被困在洞中。面對突然其來的災難,他們束手無策。其中一人說,我們坐下來說說自己曾經做過的善事,以此來祈求真主開恩,或許我們能走出困境。

其中一個人說:“主啊!我堂上有年邁的父母,還有幾個孩子,我每天的工作是放羊。每天晚上,我回家擠完奶,先讓父母喝羊奶,然後再讓孩子們喝。有一次我去遠處放牧,回來的比較晚,父母都睡著了。我像往常一樣擠了奶,捧著羊奶站在父母床前,這時我不忍心看著孩子們捱餓,但我想起偉大的你,因為敬畏你,我手捧著羊奶一直等到天亮。”

“真主啊,如果你認為我這樣做是善功;我對你的敬畏可以取得你的喜悅,就請你解救我們吧!”這個人剛說完,突然傳來一聲巨響,山洞口上方開了一道縫隙,透進來一絲亮光。

第二個人說:“真主啊!我有個堂妹,長的非常漂亮,我喜愛她超越了一般的親情,我想與她發生關係,但她一直拒絕我。後來,她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困難,在萬般無奈下她答應了我的要求。我在慾望的唆使下,帶了一百個銀幣去見她,當她接過錢的時候,我看見她渾身在發抖,我問她怕什麼?她說:‘我怕真主的懲罰。’於是,我放棄了做那件事,但我把錢給了她。”

“真主啊!當我聽到她提起了你的名字,我因為敬畏你而放棄了那件事,如果你認為我這樣做可以取得你的喜悅,就請你解救我們吧!”他剛說完這句話,山洞又傳來一聲巨響,那道縫隙更寬了一些,一束刺眼的亮光照了進來,但他們還是出不去。

第三個人說:“真主啊!我曾僱用了一名工人,我們商議好了報酬,當他幹完活,還未等我給他工錢,他就走了。我用他的工錢購置了一頭母牛,後來牛生牛,繁殖了一大群。多年後的一天他來找我,問我是否記得當年的工錢,意思是想讓我把他的工錢給他。我指著那群牛說:‘這些全是你的,你連那個牧童一起帶走吧!’他說:‘你當敬畏真主,不要嘲笑我。’我說:‘我絕不嘲笑你,這是真的!’他彷彿做夢一般,千恩萬謝地帶著那群牛和牧童走了。”

“真主啊!我這麼做完全是因為敬畏你,如果你認為我這樣做可以取得你的喜悅,就請你解救我們,使洞口的那塊巨石移開吧!”當他說完這句話,只聽一聲巨響,洞口的巨石完全移開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無論是居家對待父母,還是在企業裡對待員工,在生意上對待合作伙伴,信仰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信仰的核心就是敬畏,缺少敬畏的信仰,是毫無意義的。一個人有信仰而沒有敬畏之心,就像一個國家有法律而沒有執行機構一樣。幾乎所有的違法亂紀,違背真主法度的事情發生,都是因為當事人缺少敬畏之心導致的。

為什麼有那麼多聰明人進了監獄,就是因為缺少敬畏之心。人一旦失去敬畏之心,就會對任何規矩抱無所謂的態度,隨意踐踏和違反。大到國家法律,中到企業制度,小到人與人之間的契約。人如果沒有敬畏之心,就沒有服從管理的意識,職場就會失去平衡,家庭就會失去倫理。 真主說:“眾人啊!你們的主,創造了你們,和你們以前的人,你們當崇拜他,以便你們敬畏。”(2:21)

02

有些人把信仰看成一種獨立於生活之外的東西,甚至是按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某種儀式。其實,那就真的只是一種精神寄託,和百無聊賴時打遊戲下棋沒有什麼區別。比如前幾天朋友介紹我認識一位女士,據她自己說,她已經聽過好幾個人給她介紹易思倆目,並且在穆思臨家庭中做過客,她認為易思倆目就是真正值得信仰的教門,但是,她還是不想信仰,因為信仰後需要戴頭巾,她不想戴頭巾。就因這個原因,她後來信仰了基督教。

因為是朋友介紹的,我花費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給她解釋易思倆目,她總是找出穆思臨的種種“不好”,比如說回族太保守,太封閉,不讓外人隨便看經典等。她說不讓我們漢族看經典,那我們怎麼相信呢?我說你說的也有道理,這樣吧 ,我現在就寄給你一本翻譯最好的天經,你看後會信仰嗎?他說不用了,這些經她都看過。後來我發現,她不是在找信仰,而是在找一種心理慰藉。

信仰的核心是敬畏。脫離了敬畏之心,任何道理都不能說服一個人。你給他說經,他不信經;你給她說理,他不講理。所以,在信仰的歷程中,失去敬畏之心的一切舉動,就如脫離了水塘的蓮花,除非是一束人造景觀的假花,否則,一定會凋謝的。所有的信仰,所有指導人心靈的思想,都是對有敬畏之心的人起作用。也只有保持敬畏之心,信仰才有意義。

有一個朋友對我說,他想要生活得好一點,所以不得不放棄去寺裡禮拜,甚至不得不去大眾餐廳吃飯,否則他的工作和前途會受到影響。我對他說,是的,我們的信仰規定是活的,不是死的,特殊情況下可以靈活掌握。但是,你的心中要有敬畏。如果你丟掉了敬畏之心,就等於你徹底地告別了自己的信仰,徹底背叛了自己。

每天早晨,天沒有亮之前,那時你在自己的房間裡,任何人都看不到此時的你在做什麼,我不信單位會在你是臥室裡安裝監控攝像頭。你吃飯還是上廁所,完全是自由的。這時,你沒有履行晨禮,你敢說這是由於環境的原因?其實,今天許多人找的許多借口,並沒有欺騙任何人,只是在自欺而已。當一個人失去了對真主的敬畏之心,環境的種種不利只是一個自欺的藉口而已。

當你覺得某種東西重要或者不重要的時候,實際上是你自己的思想在對事物作區分。你認為什麼是重要的,那你就會想方設法地去做,你認為什麼事是有害的,你會像逃避瘟疫一樣地躲開。你所有的行為,其實都是你思想深處的意識所指導的結果。你不要說自己教門的功修有多複雜,其他尊教的功修有多麼簡單,你只要看看自己的心中有沒有敬畏就可以了。

當一個窮人向你伸手時,你是否能用對待上司和名人的態度去對待他?先不論你有沒有錢,給不給他,這是另外一碼事。所以,大多數人不是沒有敬畏,而是隻敬畏眼前的厲害關係,其實本質上敬畏的是自己的私慾和魔鬼的法術。一個敬畏真主的人,他的日常生活中不區分什麼是教門,什麼是世俗,他把每一步都當作真主監督下的人生體驗,他始終會以平等心待人。


敬畏,信仰的基礎與核心


有了敬畏之心,小小的善舉會得到巨大的回賜,因為真主只看人心。缺少敬畏之心,施捨得再多,也是沽名釣譽的,是沒有任何結果的。所有的忍耐,吃虧、施捨、禮拜、齋戒、朝覲等功修,都必須在敬畏的基礎上進行,這樣才有效果。否則,就是水上刻畫,沒有任何結果。哈里發歐麥爾曾經說過:“你們不要看一個人的齋戒和拜功,你們要看他說話誠不誠實,守不守信用,敬不敬畏真主。”

只要你的心中保持敬畏,你就是真正意義上的信士。即是你身居高位,偶爾有朋友來找你辦事,這本可以成為一種世俗的交易,但你卻用敬畏的態度對待他、幫助他,使他不敢用那種骯髒的東西賄賂你,甚至比以前更懂得敬畏法律,敬畏權力,敬畏真主。這個時候,你儘管身居廟堂,卻在踐行真主喜悅的功修,你在世俗的崗位上超越了世俗。

我也很世俗,最近一段時間很少出門,但每次出去和朋友們在一起,總會有人說起我的文章。每當此時,我心中都會有些害怕,怕我誤導了他們,畢竟他們是在認真地閱讀。每當別人對我的文章認真地閱讀時,我的負擔就越發沉重,我知道自己的水平有限,而現代傳媒的力量又是那麼強大,完全超出了自己可控的範圍。

有些人在談到我的時候會說:“馬石頭這傢伙,每天寫幾行字就能掙稿費!”當我聽到這種談論時我就開心地笑了,熟人能這麼人為,我就可以鬆一口氣了。我從來不敢給別人以神聖的感覺,而是盡力做到快樂的樣子,就像寫作真的掙到了錢一樣。其實是儘量讓外圍的瑣事,不要衝淡那顆敬畏之心。我絕不會用生命、時間、精力、自由和尊嚴去換幾個銅板。

最高級的敬畏,不是表現出一種虔誠的樣子,或者打扮成苦行僧,更不是討好權威的奴性心態,而是一種對真理的嚮往。有些人覺得,在環境非常惡劣、市場競爭特別激烈的時代,要想保命,要想有錢,就必須付出信仰和道德。換句話說,為了生存,什麼信仰功修,什麼品德高尚,統統都先丟到一邊,只要自己不受窮,幹什麼都可以。其實他最終還是被消滅了,甚至死的更難看。

真主說:“真主不會讓信士們常處在自己的現狀之中,(他考驗你們),直到他甄別惡劣的與善良的。真主不會讓你們發現未見的(幽玄),但真主從眾使者中選拔他所意欲的人。所以,你們要信仰真主和其使者們。如果你們信仰且敬畏,那麼,你們將會獲得很大的報酬。”(3:179)

由於缺少敬畏,社會越來越糟糕。人們總是試圖滿足無止境的慾望,個人素質也好,社會秩序也罷,都是按下葫蘆浮起瓢,麻煩不斷,危機不斷。信仰的削弱帶給人類的,只是無窮無盡的麻煩。比如,現代科學發展得越快,人類可能毀滅得越快,因為它會加大能量的消耗,看似在治理環境,其實是在用更狠的方式在做更大的破壞,而且這種破壞是更徹底、更難以恢復的。

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現在所謂的大環境受限制,實際上是限制了慾望膨脹的那個部分,真正意義上的信仰功修部分,並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除非你是在搞形式,是為了表演,顯然表演受到限制了。這一點我們必須記住,任何時代,人類遇到多麼嚴酷的考驗,都沒有辦法剝奪人的敬畏之心。只要敬畏之心在,任何打擊都是在幫助你,而不會給你帶來真正的損失。

我們看國際社會,那些為了覬覦別國的豐富資源,不惜找各種奇葩的理由製造戰爭的;那些不惜栽贓陷害,捏造事實,指鹿為馬的,哪個不是放棄了敬畏之心的大魔頭?從大肆修建核電站,到各種形式的核武器,都是科技含量最高的新成果。所以有人擔心,現有的這些核能一旦失去控制,會給整個人類帶來滅頂之災,而這個擔心並不是沒有道理。

心存敬畏,聰明才是有用的。因為心存敬畏,人才能行有所止,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懂得適可而止。無論信仰哪一種尊教,如果沒有敬畏之心,都只是一種表演形式或風俗習慣,不會是觸動靈魂的舉動。所以,敬畏是一切信仰的基礎和核心。敬畏生命、敬畏天道、敬畏規律、敬畏道德,敬畏一切應該敬畏的東西,都是敬畏真主。

心存敬畏,你就會珍惜造物主的恩賜,對世界上所有的東西,包括植物、動物,一切世間存在的事物,都心存感激。相反,一個人如果什麼都不敬,什麼都不怕,什麼都不信,什麼都敢做,行無所止,對天地萬物失去敬畏之心,那他勢必會失去做人的底線,肆無忌憚,為所欲為,隨意褻犢,必將受到應有的懲罰。

生活在西北山區的人們,生活是比較艱苦的。但他們即使住在半山上,深溝裡,吃雜糧,穿粗布,但幸福感一點都不比大城市裡的人低。因為,他們心中有敬畏,就有滿足感。在滿足了基本生存條件之後,重點關注的是精神建設。所以,人的幸福與物質條件沒有直接關係,它只跟人的心理狀態有關係。也就是說,假如你的心態不是平和的,心靈不是安寧的,無論你有多少物質財富,都不會有真正的快樂。

道理很簡單,在貪婪者的眼裡,總有自己沒有達到的位置;總有自己沒有享受到的福利;總有自己沒擁有的東西;總想去擁有那些自己得不到的東西,這種“總想有”的心態,會讓他永遠無法活得快樂,他的一生是非常辛苦的、可憐的,甚至不如他家的保姆和那條看門狗。

快樂是這樣,尊嚴也是這樣,一切有意義的事情都是這樣的。有人覺得,開會沒有坐上主席臺,就感覺沒有被人尊重。也有人感覺某個場合自己沒有被安排講話,就失去了尊嚴。實際上,一個人的尊嚴是不能被人傷害的,你自以為的尊嚴,其實是一種虛榮。真正的尊嚴,是發自內心的敬畏。

有了敬畏之心,你的內心就有了堅守的東西,無論你出現在哪裡,都只會感覺到一份責任與擔當。如果被人抬舉坐在高處,那是實現了心靈自主之後的一份坦然。如果沒有機會發言表達自己的觀點,那是真主對你的保護而沒有讓你暴露。尊嚴,豈能是一個座位和兩句話能奪走的。所以,你所有的不愉快和所有的思想問題,都是缺乏敬畏之心的表現,要引起高度重視。

只要你有一顆敬畏之心,就會不計較自己的得失,自然就會活得快樂幸福,也自然能夠活得有尊嚴。這時你所擁有的東西,才是人生中真正的尊嚴。有些大樹在狂風中被無情地搖晃,但它的根仍然牢牢地咬住泥土,狂風過後,它們很快恢復了以往的姿態,好像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過一樣。信仰是一個人的根,而敬畏就是牢牢抓住泥土的那種力量。

真正的尊嚴只體現在一個人的嚮往中。一個人假如沒有信仰,就沒有自己的未來,自然也就沒有真正的嚮往。在正確信仰的指導下,人會嚮往一種比現在更加美好的未來世界,也希望自己比現在更加高級的存在。當一個人對某種信仰保持敬畏時,才有可能嚮往它。所以,最高端的敬畏,不是膽小怕事,不是明哲保身,不是畏手畏腳,而是一種端正的嚮往,是智慧到了最高境界的體現。

03

無論你有沒有信仰,只要你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人和事,需要你保持一顆敬畏之心。比如對待父母,對待家人,對待朋友,需要我們的孝敬、愛護、忠誠;對待陌生人,也需要我們的善良。即便對待路邊的小貓小狗,花草樹木,都要有一顆憐憫之心。當然,敬畏不是因懼怕而躲得遠遠的,而是不敢妄為,是認真遵從規律,謹守真主的法度。

生活中總有一種人,他們什麼話都敢說,什麼事情都敢做,真的是無法無天。你千萬不要認為這是“瀟灑”,這種人是在拿自己的人生做勸誡別人的“課件”。若干年後,他們就是最有說服力的勸誡案例。那些心中沒有敬畏的人,做事是沒有底線的,言行沒有所止。這樣的人雖然不是敵人,但也絕不敢把他們當朋友。

我們回頭看朱熹的名言:“君子之心,常懷敬畏”,很有深意。人只有常懷敬畏之心,才會明白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才會真正懂得約束自己的行為,做一名追求真、善、美的君子。明朝學者方孝孺也曾說過:“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意思是說,我們對人對事要懂得敬重和畏懼,要有底線,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敬畏,信仰的基礎與核心


人們常說“無知者無畏”,意思是一個人如果什麼都不知道,那他自然就沒有畏懼。曾經有人認為這也是“好事”,可以讓人不顧一切地做事,也許能成就一番事業。其實這個理論是站不住腳的。試想一下,一個完全不懂法律法規和社會道德準則、肆意妄為、我行我素,沒有原則和底線的人,怎麼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只有那些常懷敬畏之心,遵紀守法,堅守主道的人,才有可能幹成一番事業。俗話說的好,“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古往今來,真正能做到“知人”並“自知”的人並不是很多,關鍵是缺乏信仰,以及信仰之後的敬畏之心。真主說:“不然,凡踐約且敬畏的人,(都是真主所喜愛的),因為真主確實喜愛敬畏者。”(3:76)

通常情況下,面對人生的起伏和人情冷暖,人們都時而會感到歡樂暢快,時而又感到痛苦難受,心境難以平復。如果我們有敬畏之心,那就可以幫助我們磨練心性,讓我們學會客觀地看待人世間的一切,尊重和畏懼天道規律。處於順境時放平心態,不驕不躁、居安思危;處於逆境時,保持心境平穩,不急不躁、不怨天尤人。

蒼茫世界,唯有信仰才是最好的依靠,信仰中的敬畏才是最大的力量。無論我們當下的處境如何,未來能否獲得美好的結局,就在於我們是否能堅守住自己的信仰,也就是說,有沒有一個正確的方向。如果我們有正確的人生方向,堅持不懈地走下去,最終的結果一定是美好的。真主說:“他們無論做什麼善功,絕不至於徒勞無酬。真主是全知敬畏者的。”(3:115)

心存敬畏,不僅僅是一種人生態度,更是一種價值取向。是人生的大智慧。以一顆敬畏之心來面對生活,面對我們棲身的這個世界,守住做人的底線,哪怕別人許給多高的官位,開出多大的籌碼,也不能出賣民族利益。如果失去了敬畏之心,即便把官做到多大,也會受到族人永遠的唾棄;後世必定遭受真主最嚴厲的懲罰。

有了敬畏之心,我們就做個小小老百姓,平平安安的,那也是正人君子。有了敬畏之心,在家鄉做個小阿訇,那也是給真主的教門看門,不丟人啊。是的,敬畏者的生活是清貧了一些,但在真主那裡是有份額的,是聖門子弟的傳人,那些失去敬畏之心,用民族利益給自己換頂戴者,即便他爬進京城的狗洞,也是下三濫的回奸和民族敗類,一定不會有好結果。

有了敬畏之心,無論生在哪裡都是一朵花,不是因為這朵花有多麼美麗,而是因為它是純潔的。有了敬畏之心,日子過得多麼平凡,也會像一棵草、一片葉,都有自己與生俱來的尊嚴。因為正是由於世界上有了這些平凡的植物、綠色,人類才有糧食、果實和希望,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地球才不會變成荒漠,不會變得荒涼和無趣。

有 了敬畏之心,我們會尊重一隻小螞蟻,絕不因為弱小而輕視它,倒是看見它,就記起真主在經典中提到它曾經和蘇萊曼聖人對話的故事。聖人都因與它們的對話而深受教育,何況我們。有了敬畏之心,我們才有同情心。我們同情一條魚和一條蟲子,在我們眼裡,它們和獅子是一樣的,都是偉大真主的被造物,它們都有活著的權力。同情它們,愛護它們,就是敬畏偉大的真主。

所以,不要被良好的自我感覺和各種名相束縛住了自己的理智,不要自以為是地對待身邊的人和事,不要貪求眼前的利益,即便是金山銀山,和真主在後世給信士許諾的恩典相比,不如蒼蠅的一片翅膀。只要你自稱是信士,一言一行要做到利眾向善,體現出信仰的高貴和敬畏精神,用敬畏詮釋自己的信仰。

常懷敬畏之心,我們就懂得了什麼叫“尊重”,然後我們的心智才能成長。才能在自己的潛意識裡提高對長輩、同事,好友的敬重。所有的沒有禮貌,所有的驕傲自滿,都是缺乏敬畏之心的表現。有了敬畏之心,我們會下意識地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解決困難,這些最終都會成為真主喜悅的善功。

與此同時,敬畏之心也警醒我們,不能忽視小罪惡的危害,常懷憂患和危機意識,真正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止。與任何人交往都要有“底線”,不能沒有原則。敬畏之心也警醒我們,無論在哪裡發言講話,都要有界限,都要懂得把握分寸。要知道,諂媚主子的一句舔痔呻吟,會給自己的民族造成多大的危害;你想過沒有,在真主那裡將如何交代?

從古至今,上到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即便那些沒有信仰的人,也對“舉頭三尺有神明”深信不疑。那麼,這句話的本質是什麼?就是說人要有敬畏之心。所以,每次看到那些莊嚴的大寺被禍害後的樣子,心中不由得一陣顫慄,它的頂子被人用來換了自己頭上的頂戴,這是何等地膽大妄為啊?

人一旦失去敬畏,就開始走向毀滅,任何人不能保護他,註定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生命中有所畏懼,才會有尊嚴。除了尊嚴,生命的價值就在於對造物主的敬畏,其他東西看起來都很重要,比如榮辱、貧富、貴賤等,其實只不過是一些記憶罷了,都是些轉瞬即逝的煙霧。好也罷,壞也罷,你想留也留不住,很快就過去了,沒有任何實質意義。

一個社會中,如果人人失去了敬畏之心,只剩下法律,那這個社會就危險了。就在前天,2019年10月22日上午,甘肅省人民醫院肛腸科一位42歲的女醫師,倒在了三年前她挽救了其生命的癌症患者的屠刀之下,令人悲憤難抑。期間毫無醫療糾紛,直腸癌手術後活了三年,然後成為持刀傷人者,不能不說當時的手術是很成功的。

當然,一切暴力行為最終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這位剛剛扶貧回來的醫師,留下了上初中的孩子,永遠地失去了生命。法律最大的震懾力就是殺人償命,但這對於那些不怕死的亡命之徒,又有什麼用呢?今天人們的良知以及自覺維護社會秩序的意識,都是各種尊教信仰下的敬畏之心在起作用,而非法律,明白這一點非常重要。

最後,讓我們共同學習一段尊貴的經文,真主說:“天地萬物,只是真主的。我確已囑咐在你們之前曾受天經的人, 也囑咐你們:‘你們當敬畏真主。’如果你們負恩忘義,那麼,你們要知道,天地萬物只是真主的,真主是無求的,是可頌的。”(4:13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