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媽12次產檢均無問題,卻生出畸形兒,憑啥醫院稱無責任?

從媽媽懷上寶寶到妊娠結束,每個媽媽都恨不得有一雙透視眼,想要看到寶寶到底長得怎麼樣,可是就是

這一層肚皮,卻像是隔了千山萬水一樣遙遠。

於是媽媽只能通過產檢,來知道寶寶是否健康,可是醫院給媽媽們的產檢真的就可以信賴嗎?

孕媽12次產檢均無問題,卻生出畸形兒,憑啥醫院稱無責任?

新餘市29歲的孕媽小花,從懷孕開始就按醫院要求定期做產前檢查,她共在當地醫院做了12次產檢,每次檢查結果均為正常。

然而,當分娩當天,當小花聽到嬰兒的第一聲啼哭後,還沒來得及激動,緊接著助產護士的一句話卻讓她的心瞬間冰涼:“這孩子的腳怎麼回事?”

孕媽12次產檢均無問題,卻生出畸形兒,憑啥醫院稱無責任?

整個產房裡的氣氛立刻緊張起來。小花堅持著要求看看寶寶,沒想到眼前的場景卻讓她瞬間崩潰,寶寶先天雙足嚴重畸形。家人們都無法接受,12次的產檢竟然換來這個結果。

此後,寶寶被專業機構鑑定為二級殘疾,當事醫院給寶寶出具的出生證明上卻明確寫著“健康狀況良好”,這讓小花和家人更加怒不可遏,隨即將醫院告上法庭。

醫院的解釋是,影像醫學是一個輔助性學科,並不能確保100%的準確。

根據衛生部《產前診斷技術管理條例》規定,胎兒畸形的超聲檢查最佳時期為18到24周,大部分畸形能表現出來。

產前檢查主要是檢查孕婦的宮高、胎位等常規檢查,B超也只能檢查寶寶在宮內的大概情況,如果沒有更加針對性和特殊性的檢查,無法檢測出宮內寶寶是否存在畸形。

正因如此,很多寶寶才會出現孕檢一切正常,可出生後卻伴有畸形,不過這種情況一般都是輕微畸形或內部發育不全,很少有像案例中孕媽這種嚴重畸形情況的出現。

雖然說孕檢有很多項目並非是能百分百確定胎兒健康度,可孕檢的重要性也同樣不容忽視。

孕媽12次產檢均無問題,卻生出畸形兒,憑啥醫院稱無責任?

除了常規檢查之外,這幾項孕檢項目也尤為關鍵,切不可忘

一:唐氏篩查:16—18周

唐氏綜合徵篩查,主要是看寶寶是否是先天愚型。

通過靜脈抽血,根據媽媽血液中的不同指標,結合預產期、孕周、年齡等計算出危險係數。

唐氏篩查準確率並不太高,但大多數也能在早期及早發現,如果媽媽的檢測結果是高風險,就需要進一步做羊膜穿刺或DNA檢測繼續排查。

孕媽12次產檢均無問題,卻生出畸形兒,憑啥醫院稱無責任?

二:四維彩超:22—24周

四維彩超不是孕期產檢的必查項目,很多醫院也並不具備檢查條件,但是,四維彩超確實能夠相對清晰地看到胎寶寶的四肢面部是否存在明顯畸形,還能清楚看到臟器情況,對瞭解寶寶生長髮育有比較直觀的印象。

不少孕媽為了保險起見,還是堅持做四維彩超,還能成為寶寶的第一張照片,是個不錯的留念。

四維彩超需要提前預約,但檢查時,胎寶寶正好轉到了背對著媽媽的方向,也是很無奈了,媽媽也只好耐心等待。

三:超聲波排畸:22—28周

通過B超觀察胎寶寶在子宮內的活動,包括肢體,面部、四肢、各個臟器有無明顯畸形,顱骨、鼻骨有無缺失情況。

有的醫院分兩次做檢查,大排畸和小排畸,

大排畸在20—24周做,小排畸在28周做,有的醫院則只做一次檢查,把兩次結合為一次。

孕媽12次產檢均無問題,卻生出畸形兒,憑啥醫院稱無責任?

四:妊娠糖尿病篩查:22—24周

妊娠糖尿病主要是由於懷孕後沒有合理控制飲食,造成孕媽營養過剩。可以預防。

妊娠糖尿病在懷孕早期不會有明顯症狀,只有通過檢查才能發現,如果不注意就會對孕媽和胎寶寶有影響,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寶媽們,你們有做過上述檢查嗎?你們的孕檢過程順利嗎?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討論,喜歡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