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這個“水性楊花”的姑娘被萬千人寵愛

點擊右上方"關注"按鈕關注我們



白色的小花飄浮在水面上,由於它總是不停的隨著水波盪漾,所以海菜在雲南麗江也被戲稱為“水性楊花”。

夏季結爪形肉質“菜果”。野菜海菜的葉翠綠欲滴,莖白如玉,花朵清香宜人,是一種蛋白質豐富和富有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天然野生水菜。野菜海菜的食用方法包括炒、氽、燴、煮等多種方式。

在雲南,這個“水性楊花”的姑娘被萬千人寵愛

海菜是多年生綠藻類植物,喜歡擠在一起“群居“,個子隨著水的深淺可高可低,短的幾釐米,長的兩三米。它根扎於土中,莖葉隨波搖曳,花朵露出水面,如同水中精靈。它的花瓣潔白,盛開的時候,感覺一條河、一個湖泊都在開花。


在雲南,這個“水性楊花”的姑娘被萬千人寵愛


在雲南,這個“水性楊花”的姑娘被萬千人寵愛


海菜雖然帶著一個“海”字,但它並不是生長在海里。由於它對生長環境的水質要求很嚴苛,也被稱為“富貴菜”。這種神奇的植物跟雲南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對雲南人而言,它可不僅僅只是一種單純的植物而已。

海菜原本在雲南省大小湖泊的淺水帶均有生長,但由過度開發和汙染,海菜在一些湖泊相繼消失。如滇池、異龍湖、杞麓湖等湖泊中的海菜花已絕滅。


在雲南,這個“水性楊花”的姑娘被萬千人寵愛


在雲南,這個“水性楊花”的姑娘被萬千人寵愛


清人吳其濬在雲南等10多個省當過官,他在《植物名實圖考》中說到“海菜生雲南水中”,“又名龍爪菜”,食用方法是“摘其莖炸食之”。可能是油炸與海菜嬌柔的氣質不匹配,口味上也不好,現在鮮有聽聞。


在雲南,這個“水性楊花”的姑娘被萬千人寵愛


春風十里,不如吃你

其實海菜的美味遠不止如此。一鍋湯一道菜其實也並不難,多食海菜有清熱;止咳;利水;消腫。主肺熱咳嗽;淋證;小便不利;水腫的作用。

煮|散發海菜的光鮮

雲南大部分地方拿海菜燒湯和炒,而且特別喜歡和芋頭搭配,形成交相呼應的“黏糊氣場”。這道菜可以說是海菜與芋頭的天作之合。

一碗煮好的“海菜芋頭湯”端上桌來,白糯的芋頭、青碧的海菜,宛如翡翠碧玉,賞心悅目,不吃光看著,也是一種莫大的享受。

在雲南,這個“水性楊花”的姑娘被萬千人寵愛


在雲南,這個“水性楊花”的姑娘被萬千人寵愛


鮓|激出海菜的奇鮮

鮓是鹹菜的一種獨特的做法。

在雲南,白族的豬肝鮓、玉溪的蘿蔔絲鮓饃肉都是全省聞名的鮓,除此而外還有茄子鮓、辣子鮓、香菇鮓、魚鮓、蝦鮓.......

炒香的米麵,混合海菜以及各種蔬菜乾的芬芳,在鹽、糖、酒的幫助下緩慢發酵,形成了一種層次豐富的口感。做成的海菜鮓吸收了各種香,有點焦脆又可以慢慢地嚼......當你還在細細辨別是什麼味道時,一不留神已經下了三碗飯。

在雲南,這個“水性楊花”的姑娘被萬千人寵愛


在雲南,這個“水性楊花”的姑娘被萬千人寵愛


海菜花除了可以食用以外,還和雲南的一種民歌形式相關——海菜腔。

雲南名族文化深厚,很多群眾根據日常生活的經驗發明了很多娛樂形式,“海菜腔”是彝族勞動群眾在長期的勞動和生活中創作的。

在雲南,這個“水性楊花”的姑娘被萬千人寵愛


由青年男女在山野、田間、湖上談情說愛唱出的山歌發展衍變而來的,海菜腔主要流行地是石屏彝族,又稱“石屏腔”、“曲子”,俗稱“倒搬槳”,此唱腔正是以異龍湖中的“海菜花”而得名,同時,此唱腔也為漢族群眾所喜愛,流傳於建水、開遠、通海、箇舊等地。


在雲南,這個“水性楊花”的姑娘被萬千人寵愛


老一輩的昆明經常會說起他們小時候在滇池“拿魚摸蝦”、“撈海菜”的記憶。在老昆明的童謠裡,“海菜花,開白花,愛洗澡的小娃娃;清清的水不帶泥也不帶髒,蓮池到處都是海菜的家”也已成為一種追憶。


在雲南,這個“水性楊花”的姑娘被萬千人寵愛


在雲南,這個“水性楊花”的姑娘被萬千人寵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