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把事情做好,你要先懂這個

“做事先做人”這句話,很小的時候就聽大人說過,當時年少的我一直覺得這是一種社會陋習,大家不好好做事情,一天到晚琢磨著做人,這樣的組織怎麼可能會有效率呢。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增加,也漸漸感覺到,中國人口眾多,是一個人情社會,當你真正想推進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不先解決人的問題,就很難把事情解決好,很多所謂複雜的事情,往往不是因為事情本身複雜,而是其背後的各方利益糾葛非常難於梳理,能夠把各方利益理順,這件事情成功的概率就很高了。

想把事情做好,你要先懂這個

利益相關者地圖


這個概念在服務設計上有一個很時髦的名字,叫做“利益相關者地圖”,你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會有不同的角色參與其中,包括客戶,直接的夥伴,間接的夥伴,競爭對手 等等,如果把所有的角色都用兩個維度來進行衡量的話,那就是影響力和利益,這兩個維度可以把人群分成四個象限。如圖所示,橫軸是利益,從左到右是利益小到利益大, 縱軸是影響力,從低到高是影響力小到影響力大。 你把事情所涉及到的人按照這兩個維度進行劃分,分別填入這四個象限中,如果發現某個人對事情的影響力很大,但是利益卻很少,那這就要引起你的注意了,這就好比說,此人對事情有決定性的控制權,但這件事情對於他來說沒有什麼利益,那他是不是怎麼處理都是可以的,這就是不可控因素。 同樣,如果一個人對這件事情沒有太多的影響力,但在這件事情中還有很多利益,那就要評估下他是否有其他資源是有價值的,否則這個人就是獲得了他不該擁有的回報,這也是不適合的。

其實現在大部分人都是很聰明的,大家一起做事情,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有資源的出資源,然後大家都獲得相應的回報,這是一個比較良性的過程。如果利益與付出不匹配,則很難把事情推進。這個道理,看起來很容易,但真正碰到事情時,能夠這樣思考的並不多。

半年前的一個項目中,當時第一線的銷售人員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但由於之前公司的產品研發已經投入了大量的費用,領導並沒有意識到應該給銷售人員以重激勵,他是希望能夠收回一些成本後,再給銷售以獎勵。這就導致銷售缺少積極性,最終項目並未達到預期的目標。在這次的項目推進中,對事情起決定性因素的人就缺少了相應的利益,這樣的項目是很難成功的。

有時候我們說一件事情難,其實其真正的含義也許是這件事情很複雜,大部分人區分不了難和複雜的區別。 而複雜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正是因為涉及此事情背後的人之間的關係很複雜,理清楚這些關係,不管對於一個人還是一家企業,這都是實力的表現,也是智慧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