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愛 接納愛

人就像樹木一樣,成長需要養分。樹木需要水和陽光,人需要愛。

缺愛的人無法成人,而成為我們常說的“巨嬰”。

人本身就是矛盾的集合,而這個世界也依靠著悖論在運轉。

上次與媽媽因婚戀觀再次爆發衝突時,我在激烈的情緒中寫了一篇文章。

這篇文章,媽媽看到了,兩天後她跟我道歉了,特別難得的道歉。

終於被聽到了,哪怕只是短暫的被聽到。我的心就釋然了,那層堅硬的殼碎了。

這個道歉讓我痛哭流涕又讓我無地自容,讓我意識到,我要的不是她的道歉,不是要“贏”過她、說服她。

相信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你哭的最慘時,是感受到被理解時,壓抑心底的委屈化作淚水一下子決堤而出。至今最能觸動我淚腺的人始終是我媽,我最想得到的認可來自於她,我的細膩敏感來自於她,我的生命來自於她……

我始終覺得父子、母女之間在一生中總會出現一次力量的角逐,只是有的家庭平穩過渡或者一生延續一種“權威”,有的家庭會出現激烈碰撞。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的理解了,不跟你愛的人講道理是什麼意思。與愛的人講道理,爭辯,是自傷,真的是很蠢很笨。

我想要的不是道理,是愛,是全然的接納。那為什麼我沒有理解到我愛的人也是同樣的需求,她的焦慮,她的無力,她想要的被理解……

我們對自己親近的人通常要求很高,“你應該懂我啊,我不說你也應該懂我的”,事實是隻要你不說,沒人懂你!甚至你自己都不懂自己,哪來的信心和自大覺得你身邊的人會懂你?你有需求自己表達出來,想要的自己去爭取,不要等著別人來懂,來施予,這才是成人處理事情的方式。


學會愛 接納愛


原因:有需求

目標:被滿足

手段:去溝通。

同時所有的矛盾也來自於溝通,你說了a,對方聽到了b,你以為你們探討的是a,對方以為你們探討的是b,基礎不同,越聊越不對,矛盾就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不要覺得很可笑,如果你細心觀察會發現,我們生活中的大部分矛盾就是由此而起,面對面的交流,你一言我一語,一個信息沒接收到位,信息傳輸出現偏差,渾然不覺,然後就覺得對方的話語越來越“不可理喻”,情緒開始不穩定,一點就著。

確保溝通的有效性建立在我們應該花大部分時間來確認互相聽到的內容是什麼,而不是甩出各自認為重要的觀點,在沒確認對方是否接收到你表達的意思後,就貿然開始對話。互相確認的目的就是要確保自己的需求被聽到,同時確認自己準確瞭解了對方的需求。

保守估計表達需要而非分析,能減少生活中90%的矛盾。


學會愛 接納愛


快過年了,父母與成年子女相處最長的時間段就要到來,希望大家都能用有效溝通化解“危機”,能擁有一段愉快的假期記憶。

不要責怪,不管對自己還是對親人,

對自己:人最怕的就是自我懷疑,“吾日三省吾身”個人覺得真不是個好習慣,這樣會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之中。

對親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侷限性,一定意義上講,每個人都在坐井觀天,只要參照系不斷放大。

雖然很不想承認,但很多方面我表現出來的就是個“巨嬰”形象。

我在努力學會愛、接納愛來滋養自身。

ps.雖用“巨嬰”一詞,但個人不認同武志紅的諸多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