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千年前的黑科技,科學家至今仍歎為觀止

《晉書》有載,“記裡鼓車,駕四,形制如司南,其中有木人執棰向鼓,行一里則打一棰”。記裡鼓車是一種專門設計用於測量道路里程的長度計量儀器。它是利用車輪與一套減速齒輪系相配合,使得車輪走滿1裡時,有一個齒輪剛好轉1周,並撥動車上的木人擊鼓1次,從而起到自動計量里程的作用。唐代以後,記裡鼓車的計量里程裝置出現了雙層設計:行滿1裡,下層木人擊鼓1次;行滿10裡,上層木人擊鼓1次。古代的人們通過記錄上、下層木人擊鼓的次數,就可以計算出所行里程。

流傳千年前的黑科技,科學家至今仍歎為觀止

自晉以降,記裡鼓車便同指南車一樣,被用於鹵簿儀仗之前導。它們同為古代天子大駕出行、象徵威武皇權的儀仗車輛。兩者的規格基本相同,裝飾豪華富麗。它們時常並駕齊行,為“先啟之乘”。可想而知,在此儀仗車隊為先導之後,便隨即就是浩浩蕩蕩的皇朝大軍.從而彰顯出皇權的威武和華貴。然而,這兩輛被歷代皇帝寵愛有加的神車,卻在宋以後“風光不再”。

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今河南開封),北宋滅亡。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即蒙古族建立的朝代。由於生活習俗和文化背景的差異,元朝皇家車輅中再無“指南車”、“記裡鼓車”等車輿建制。由於蒙古族為遊牧民族,習慣騎乘而少車輿,加上元朝第五位皇帝——元英宗(1303年-1323)在位期間對車輅進行改制,規定鹵簿中多用馬,甚至駱駝和騾,而少用車,故絕大多數的車輿種類都被取消。幾千年來封建帝王發展形成的車輿之制,一時間幾乎消失殆盡。從此,“指南車”與“記裡鼓車”便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不見蹤影。

流傳千年前的黑科技,科學家至今仍歎為觀止

1937年,王振鐸先生基於《宋史·輿服志》的文獻記載,成功複製了“指南車”與“記裡鼓車”,為後人研究古代的機械史做了實物方面的補充。“指南車”與“記裡鼓車”再一次“風光”得向世人展示了中國古代在齒輪傳動系和離合裝置的應用方面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今天的我們也有幸在計量博物館內見到這兩輛中國機械史上的重大發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