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繁就簡,風格迥異——《我是唱作人》下半區值得期待

結束上半區比賽後,下半區的比拼令人期待。畢竟下半區集中了較多的成名歌手,他們如何走出舒適區拿出令人信服作品是個看點。

第一場四組對決中,個人覺得可以排到前三的是常石磊、錢正昊和胡海泉。

這一輪的人物登場以及歌曲設定,有點常規流行曲對決新風格的意思。如果從之前曲風來看,常石磊、胡海泉、金志文和白安可以劃歸為主流市場比較容易接受的風格的歌手,而剩下的錢正昊王以太等人則可以算比較另類一點的風格。但實際上錢正昊王以太所演繹的曲風,正是目前歐美以及國內市場都是主流的東西,周筆暢也不甘於在原來那些作品中停步不前,白舉綱的搖滾心氣一直沒變,他們的出現帶給這個節目,包括以往對他們已經形成固定概念的人們是新刺激。

常石磊的成功得益於他翻轉了“繁”與“簡”的模式。之前給很多大牌歌手做幕後,常石磊給人印象是旋律好、結構大和內容多。身為深耕行業多年的他,對主流市場需要的旋律需求把控是絕對有一套的。他另類的編曲方式讓動聽旋律披上不一樣的外衣。在Demo環節他就展示出他作為一名老手的完整性和旋律性,會讓人覺得他會唱一首工整編曲複雜的作品。事實上他做到了他說的SPA感覺,用簡約的電腦和郭一凡夢幻般的吉他就呈現出來。像後面點評裡說的,他是在正式賽時做到了demo的味道。但《噩夢驚醒之後》的夢境效果,他想傳達出對夢和噩夢的理解都放在音樂裡了。簡約但不影響聽感,有沉浸體驗讓人忘記編曲有多簡單。從簡單到複雜是一個飛昇,但從複雜迴歸到簡單是種境界。不管後面他如何變現,常石磊在這首歌中展示出的功力,的確超過大家對他的預期。

錢正昊 在demo環節和之前毛不易一樣,似乎沒給人留下太多思考和印象,但成品卻呈現出足夠張力。這個舞臺需要這種有潮流感的風格,同時他也做到了在旋律、節奏和完整度上的驚喜。相比金志文的常規操作,錢正昊副歌非常洗腦,一下讓人忘記前面金志文的表現。歌詞算是本期節目最簡單,可簡單和旋律的搭配剛好形成呼應,把一首情歌需要的感覺傳達出來。在唱和作的環節上,錢正昊的表現和年紀反差很大,靦腆的他在作品裡成熟完全是想不到的兩面。

胡海泉此前在其他節目中做過導師,拿過歌唱類節目的冠軍,此番為了自己喜歡的音樂劇風格站到選手位置上。在demo中我也以為《胡》是一首常規的羽泉式作品,商業但不會太多意外。誰知道海泉用了百老匯的形式,把一首麻將之歌唱得又輕鬆又有趣又有律動感。而且他在演唱方式上海泉也有改變,中間吹的口琴算是附送驚喜。音樂人應該有這樣的勇氣去打破既定框架。希望之後比賽中他依然能帶來驚喜,否則他的出現會和以前參加過的節目沒什麼區別。

至於白舉綱和王以太,感覺還是平淡一些。白舉綱平淡在旋律,王以太平淡在整體。白安的新歌和原來風格區別不算大,周筆暢則顯得小心翼翼了一點,有突破有驚喜,但還沒有把它放大。初次試探後,相信每個唱作人都對其他選手和節目有所瞭解,下一期應該會有人邁出更大的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