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率先在歐洲復工,但華商們還是不敢開門

採寫 | 王磬 羅美涵

與新冠病毒鏖戰近兩個月後,歐洲終於迎來疫情拐點。經濟停擺的重壓之下,部分國家開始探索解封的可能。首先邁出這一步的是中歐國家奧地利,其後是捷克、丹麥、西班牙。

自4月14日起,奧地利的小型商店、加油站、修車廠、建材園藝市場等可恢復營業。總理庫爾茨表示,店員和顧客須佩戴口罩、嚴格保持社交距離。他補充道,解封需要“一步一步來”,因為“我們尚未走出困境。”

但這一舉動,遭至了包括世衛組織在內的批評:“現在解除限制可能帶來致命疫情的復活”。據界面新聞了解,儘管允許開業,不少奧地利華人企業主仍持觀望態度。

“我不敢復工,開了也沒有顧客,不如繼續停業。華人大部分是這樣的。”維也納一家商店店主孫女士告訴界面新聞。

一邊是隨時可能捲土重來的兇猛疫情,一邊是繼續停擺造成的重大經濟損失,這不僅是奧地利的政府和商界需要面臨的選擇,也是擺在整個歐洲面前的兩難。

奧地利:為何最早啟動解封?

在給《紐約時報》的郵件回覆中,總理庫爾茨表示,“奧地利的(防疫)行動比其他國家更快,更果斷……我們設法防止了最壞的情況。這也使我們能夠更快地從危機中走出來。”

奧地利是歐洲國家中受新冠影響較小的。根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實時統計數據,截至4月15日,奧地利的新冠確診人數為14226人,處於歐洲中游。每百萬人中的死亡人數奧地利為41,重災區意大利是它的近10倍。它還有相對較高的測試能力,每百萬人中的測試數為16479,處於歐洲上游。

奧地利也較早地採取了防疫措施。它於2月25日發現了從意大利來的首個輸入病例,於3月12日出現了首例死亡病例。五天之後,政府宣佈禁止所有大型活動、關停餐飲業、限制民眾出門。政府在3月底開展了疫區裡的隨機新冠測試,認為本國的感染率約在0.33%。奧地利還是最早在公共場合引入口罩義務的歐洲國家之一。

奥地利率先在欧洲复工,但华商们还是不敢开门

自3月中旬封城以來,奧地利的病例增長明顯放緩。疫情在3月下旬達到頂峰,隨後進入相對平穩的階段。但在疫情好轉的同時,經濟卻蒙受巨大損失。

奧地利中央銀行於4月8日表示,該國的損失規模已達110億歐元,佔其年度國內生產總值的2.8%。在政府採取措施遏制病毒傳播的五週中,經濟萎縮了29%。

根據國際流行的一種估算,每星期的封鎖至少會使經濟生產損失0.5個百分點。如果奧地利能在未來5-6週迴復相對正常的狀態,可以將GDP損失限制在4.5%;如果不解除封鎖,GDP將暴跌至少7%。

壓力之下,政府開始討論“退出機制”,探索解封的可能。但這一步仍然邁得小心翼翼。

根據庫爾茨政府發佈的時間表,從4月14日起——也就是復活節之後的首個工作日——面積小於400平米的商店可以開始營業,同時採取戴口罩、消毒、限制人流量等防控措施。

緊隨其後的是商場、大型購物中心、美髮店——它們將於5月1日開放,同時採取特殊管理。例如,只有當商店能為每位購物者提供20平方米的空間時,才能被允許營業。

餐館、酒店則需等到5月中旬,公共活動將至少要到6月下旬。本學期的大學教學將通過在線授課進行,考試和研究將盡可能地遠程進行,學校教育將以在家自學為主。

庫爾茨強調,會對新措施進行實時監控。一旦疫情再度惡化,會隨時按下解封的“剎車”。

華商:損失慘重,但不敢復工

從小型商店開始鬆綁,既是防控疫情的需要,也與私人消費在奧地利經濟中所佔的高比重有關。

奧地利銀行巨頭Raiffeisen Bank International的研究部主任Gunter Deuber撰文分析指出,私人消費通常是奧地利GDP的穩定組成部分,約佔50%。即使在投資與外貿暴跌的情況中,私人消費也往往是GDP的穩定劑。但是這一次,封鎖造成了私人消費的大幅下滑。根據最新計算,私人消費為封鎖之後經濟產出的急劇下降貢獻了65%。

驟然停擺的商業活動,讓企業主們措手不及。

“沒有預兆。3月16日下午三點多,突然之間就全部停業了。”在維也納經營一間餐廳的李先生告訴界面新聞,“現在很鬧心,不知道具體怎麼弄,愁死了。”

他的美食城約有300平方米,平日裡營業額每月有10000多歐元。他在3月剛購入一臺價值上千歐元的烤串機器,又在3月6、7日進了幾千歐元的凍貨、蔬菜。

“一停業,全都在冰箱裡放著,蔬菜都爛掉。(往常)這個時候生意正好還不錯,損失可大了。”李先生表示。

除了囤積的貨品損失,還有依舊高企的店鋪運營費用。李先生每月需繳納3338歐元,其中包括房租、物業費和垃圾費。停業之後,他跟房東交談後,房租獲得了70%的減免,但仍需繳納1000多歐元。

停業了,客人沒法進門,李先生的美食城繼續做著外賣生意。但據他稱,利潤很小,需要給外賣公司抽成30%,收入還要給政府納稅,“根本就是白忙活”。

在首都維也納經營一間商店的孫女士告訴界面新聞,對於企業主,政府有補助,數額根據店鋪的營業額、納稅情況來算,一般在3000到6000歐元之間。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3月15日至4月15日,也就是首次封城的時間段。對於工人,國家承擔80%的工資。

她的商店有100多平米,月收入為10000多歐元,她一共可以收到3000多歐元的補助。第一階段的1000歐元在申請後兩天就到賬了,第二階段還沒定時間,要看疫情的狀況。“如果再封,政府也吃不消。”她說。

疫情以來,奧地利聯邦政府已經出臺了380億歐元的經濟援助計劃,包括90億歐元的擔保和債務,100億歐元的延期稅款,40億歐元的緊急援助,及150億歐元的新冠援助基金。

孫女士表示,政府現在要採取群體免疫,沒檢測出來的估計還有1萬多人。和周圍大部分華商一樣,她現在還不敢復工,先看看疫情如何發展。“如果大家都上街買東西,那就開業,否則沒客人,還要冒著危險。”

歐洲:與病毒共存或成新常態

奧地利並不是唯一一個積極備戰解封的歐洲國家。

在北歐的丹麥,幼兒園將從4月15日起重新開放。在東部的捷克,出售非必需品的商店將從4月16日起被允許開放。即使是在疫情嚴重的南歐國家西班牙,由於新增和死亡人數都在下降,本週起已經開始允許一些非必要的企業復工復產。

這些舉措給疫情陰霾下的歐洲民眾帶來了一絲希望,生活似乎開始重回正軌。但它們並非不受爭議。

在西班牙,商業協會CEOE警告說,許多公司、特別是在西班牙經濟中佔多數的小公司,無法獲得保障員工安全所需的防護設備,例如手套和口罩。加泰羅尼亞自治區主席Quim Torra表示,允許復工是魯莽的行為。

對疫情會捲土重來的擔憂無所不在。世衛組織歐洲區主任漢斯·克魯格(Hans Kluge)則警告說,儘管看到了一些“積極跡象”,但現在放鬆遏制措施為時過早。

儘管所有嘗試解封的國家都會強調,會密切監測疫情,一旦發現惡化、可以立即將封鎖措施加回來。但不少專家仍對此提出了質疑。

庫爾茨的防疫政策顧問之一、維也納大學的數學教授Walter Schachermayer對《紐約時報》表示,這種監測將要求大量的測試能力。由於病毒具有潛伏期,很難正確及時地處理,因為一切都會延遲兩週。

他還警告,與病毒共存可能才是新常態。在疫苗出現之前,期待通過獲得群體免疫、而不用付出巨大傷亡的想法,是“完全是一種幻想”。他援引西班牙大流感的例子指出,完全有第二波致命疫情的可能。

眼下,在三個最主要的歐洲國家——英國、法國、德國——拐點仍未降臨,每日新增的感染數仍未進入穩定期。就在奧地利開放小商店營業的前一天,法國總統馬克龍剛剛宣佈,法國的封鎖措施將持續到5月11日。

“這就像走鋼絲一樣。”在已經決定要逐步放松管制的丹麥,總理弗雷德裡克森這樣形容, “如果我們站著不動,可能就會跌下去。如果走得太快,可能很快就會出錯。 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次站穩腳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