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武王的心理入手,淺析他為何要舉鼎

秦武王舉鼎絕臏這件事在歷史上總被人津津樂道,這一天秦武王來到洛陽,與孟說比試武力,看誰能將大鼎舉起,於是秦武王就舉起了“龍文赤鼎”,但是由於鼎實在太重,秦武王的身體承受不了,所以“兩目出血,絕臏而死”(《帝王世紀》)。那麼秦武王為什麼要去舉鼎呢?

對於秦武王舉鼎的原因,大致有兩種觀點:一是秦武王自認武力過人,不服輸,喜歡跟人比試武力;二是認為秦武王是個有野心的人,舉鼎是為了秦國霸業,想要直逼周天子之位。

那麼,這兩種觀點成立嗎?秦武王心裡又是怎麼想的呢?今天我們就從秦武王的心理入手,來淺析這兩種觀點。

從秦武王的心理入手,淺析他為何要舉鼎

大秦帝國秦武王劇照

01

第一個觀點看起來挺有說服力的,也是大部分人認同的,畢竟“武王有力,好戲”(《史記·秦本紀》),秦武王一向都是孔武有力的,喜歡跟人摔跤比賽,而且因為自己喜歡武力,還把當時的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等都請來做官,時常跟他們比試武力。

而當時的九鼎,非常的重,在此之前還從來沒有人能舉得起來,這就激起了秦武王興奮的心情了,秦武王覺得,別人都不行,自己可是秦國力氣最大的人,應該可以舉得起來,而且先前他的屬下孟說雖然不能將鼎整個舉起,但是也能搬離地面,秦武王當然不能服輸,輸給孟說不是太沒面子了,一定要超過孟說。

而且從秦武王的心理來看,如果他能舉起別人不能舉起的九鼎,會有很大的自豪感,這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說的每個人都有的“成為偉人之慾”(戴爾·卡耐基《人性的弱點》引),秦武王心裡希望能成為一個“偉人”,在自己擅長的“武力”上,受到別人的仰慕和崇拜,滿足自己的自重感。

注:當時九鼎的重量眾說紛紜,但是現在出土規格最大的青銅鼎為“司母戊鼎”,重為八百七十五千克,所以九鼎的重量應該不會超過這個數字。

另一方面,秦國地處西邊,跟蠻夷接鄰,為了抵抗他們的侵犯,秦人一向都是英勇強悍,一直有尚武之風,連商君都說“摶民力以待外事,然後患可以去,而王可致也 ”(《商君書·農戰》),所以人民的“武力”越強大,國家的軍力也隨之增強,因此秦國的“尚武之風”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秦國發展的步伐,使得秦國士兵強勁,國力強盛

而秦武王覺得自己作為一國之主,又是尚武的推崇者和領導者,當然有義務給全國的英勇將士做一個良好的榜樣,而舉重是當時力士的主要表現方式,如果秦武王能舉起周天子的國寶九鼎,自然能給秦國的將兵很大的鼓舞,為他們增加勇猛的士氣,有利於秦國的開拓和發展。

所以,第一個觀點是成立的,秦武王確實不服輸,喜歡跟人比較,滿足勝利的自重感,同時也想給秦國的英勇士兵一個好的榜樣。

從秦武王的心理入手,淺析他為何要舉鼎

羋月傳秦武王劇照

02

第二個觀點有些人是不認可的,畢竟很多人覺得能把自己作死的秦武王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人,其實歷史上的秦武王也並不是那麼的沒用,他也做了很多有利於秦國發展的事情。

秦武王繼位後,秦惠王剛剛兼併的巴蜀就發生了叛亂,“丹、犁臣蜀,相壯殺蜀侯來降”(《史記·秦本紀》),秦武王為了安定巴蜀,於是派甘茂等人攻伐巴蜀,殺死陳壯,然後討伐丹、犁兩個部族。過了一年,秦武王開始在秦國設置丞相之位,任命甘茂、樗裡疾為左右丞相,這是秦國首次設立丞相之位,所以可以看出秦武王其實是個有作為有想法的國君。

在治理了一段時間的國家後,秦武王想要“車通三川,窺周室”(《史記·秦本紀》),於是就派人攻取韓國的宜陽,

由於宜陽是個大縣比較難攻克,因此很多人反對,但是秦武王還是仍然堅持要攻克宜陽,最後通過增加士兵,終於將宜陽攻克。那麼為何秦武王那麼堅持要攻克韓國的宜陽的,其實先前張儀的想法也跟秦武王相同。

《史記·張儀列傳》記載:儀曰:“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週之郊,誅周王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能救,九鼎寶器必出。據九鼎,案圖籍,挾天子以令於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也。”

剛開始周天子是居住在鎬京,而將象徵天子權威的九鼎放置在洛陽,如果哪個諸侯要取代周天子,都要先佔有鎬京和洛陽這兩個代表權力的地方,秦武王覺得秦國早已經佔有了周王室的舊都鎬京,現在只要拿下洛陽就能控制天下了。但是現在又不能馬上攻伐周王室,所以秦武王決定先通過蠶食周王室旁邊的土地來威懾周天子,而在周王室四周的韓國就成了最佳地方,這可是控制京畿最有利的地方。

在攻取了韓國的宜陽之後,秦武王就開始進窺周王室,所以才有了秦武王舉鼎的事情。秦武王終於看到了代表天下權力的九鼎,心裡很心動,想要拿下它,拿下它就等於拿下了它象徵的權力。

這時秦武王的心理,是想要通過舉鼎來直逼周天子的位置,想挾天子以令天下,因為九鼎從夏商周三朝都是最高統治權力的象徵,是國家政權存亡的標誌,隨著朝代一代一代地傳下去,秦國佔有了九鼎離稱霸天下就不遠了。

所以,第二個觀點也是成立的,秦武王確實是個有野心的人,想通過舉鼎直逼周王室,進一步稱霸天下。

從秦武王的心理入手,淺析他為何要舉鼎

結語

從秦武王的心理入手,淺析他為何要舉鼎。秦武王舉鼎,既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也是為了窺視周室,好進一步挾天子以令天下。雖然秦武王這次舉鼎失敗了,絕臏而死,但是仍然推進了秦國的發展,也讓秦國的士兵更加的英勇善戰,為以後秦國的統一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參考史料:《史記》、《戰國策》、《資治通鑑》、楊寬《戰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