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為何成了束縛

百善孝為先,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養老送終,本是兒女應盡的義務。

1

在現實生活中,兒女不贍養老人的報道,屢見不鮮。大多的理由是工作壓力大,生活壓力大,忙,掙不到錢。這只不過是你的藉口而已,他養你大,你養他老,天經地義。《孝經》“人之行,莫大於孝。”孝,是為人之本;敬,乃做人之根。

孝,為何成了束縛


更可悲的是,有一則新聞講的是:“一個外出打工的兒子請7天,回家看望病危的父親,兩三天過去了,父親還沒死。兒子問父親:“你到底死不死?”我就請了七天假,是把做喪事的時間都算進來的,老人隨即自殺。兒子趕在一週內辦完喪事,回城繼續打工。”

錢財乃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工作養家餬口,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家人。父母養你長大,何曾會變成累贅。心寒,更心疼人情冷漠。

想想小時候,你騎在父親脖子上,歡快的玩耍。遇到困難時,父親總是擋在你的面前,為你排憂解難。母親無微不至的關心,一把屎一把尿,養我們長大。十月懷胎,乳汁哺育你成人,恩情難報。小時候的你,不懂事,哭哭鬧鬧,父母不耐其煩陪我們成長。人老了,也就變小孩了,希望能像父母對我們小時候一樣呵護他們。

當你失去了血性,跟冷血動物就沒有區別了。孝,不應該成為束縛,老人更不應該是負擔。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應該好好贍養他們。晚年,可以有溫暖,安度晚年,養老送終,盡心盡力,你也會有那麼一天。

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你也會有自己的子女,有死去的那一天。你現在對待父母的方式,就是子女對你的方式。


孝,為何成了束縛


2

讀書的時候,老師跟我們講孝道的時候,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至今記憶尤深。

故事講的是,一個男子,為了不想贍養,年邁失去勞動力的父親。就用繩子,在沒人的時候,把父親背到後山遺棄。

晚上,他的兒子很好奇,爸爸把爺爺揹出去,晚上不去接他回來。就問爸爸:“為什麼還不去把爺爺接回來。”男子對兒子說:“那老爺子,沒用的廢物了,只會吃,還要人照顧,把他丟了就減少了累贅。”孩子聽完,便對爸爸講:“那你要把背爺爺去那根繩子帶回來,將來有一天,你不會動了,我也好把你背到後山去,這樣也不會成為我的負擔。”

男子聽完,大驚失色,想到如果自己有那麼一天,自己的兒子把自己遺棄了,那是多麼淒涼的。越想越不對勁,男子,又把自己的父親背了回來,贍養起來。

這個故事,無疑不是告訴我們,我們都會有老去的那一天。你今天對待自己父母的態度,就是以後你孩子對你態度。所以,請贍養好你自己的老人,給自己的後輩做一個榜樣。

也許我們能力有限,給不了他們做好的。也力所能及,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給他們關懷。孝,不一定說給父母大富大貴的生活,一家人在一起,家庭和睦,吃酸菜湯都是幸福的。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之繆,四部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勸孝歌》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早與木。贍養老人,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是道德,更是人性。老去的父母,不應該成為你的累贅,他們是生你養你的人,是你一生都無以回報的恩情。


孝,為何成了束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