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以愛的名義送熙春出宮,是仁宗最委婉的藉口!


《清平樂》:以愛的名義送熙春出宮,是仁宗最委婉的藉口!

1.

宋仁宗在廢了郭皇后之後,已經歷練成一個不動聲色的政治家,有時看破不說破。

對陳熙春姑娘,一見傾心,卻沒有過分迷戀,廟堂聖人一般,把個人的情愛,已經自覺地置於江山社稷之下。

宋仁宗與熙春徹夜長談,對於這位聰明伶俐,心靈手巧,見過世界,胸中有江河湖海的女子,動心了,無疑。

這樣的女子,仁宗有愛有慕有敬,只怕還有一分擔憂。

愛其聰明美貌,慕其見多識廣,敬其靈敏機巧,憂其機心世故。


《清平樂》:以愛的名義送熙春出宮,是仁宗最委婉的藉口!

2.

莫說熙春姑娘,如白蓮花般心地純潔,一個自小跟隨商人父親走南闖北之女,若能令見過朝堂風雲變幻的楊太妃喜歡到認作親人,收作養女,其乖巧伶俐,善於討人喜歡,應是在紅塵世故中不自知的歷練而成。

熙春姑娘,聰明美貌才情兼俱,見過風塵,懂得世故,若當不了皇后,必不甘於屈居人下,若是動起了心機手腕,後宮那些養在深閨的名門女子,不會是她的對手。

所以仁宗明白,如果留她在宮中陪伴自己,不能為妃,只能給她皇后的名份!

仁宗在朝堂之上想把她立為皇后的想法說出來,因為大臣們反對,沒有成功,然後就果斷送她出宮。


《清平樂》:以愛的名義送熙春出宮,是仁宗最委婉的藉口!


3.

若納其為妃,如果熙春想,她就有能力掀起後宮風雨,她聰明機巧,又是太妃養女。而這位太妃於仁宗也有撫育之恩,當年劉娥一心國事,仁宗飲食起居,多由楊太妃照看,仁宗對小娘娘也是敬重有加。

因此有太妃撐腰,她若不為皇后,一定不把做皇后的人放在眼裡,後宮尊卑無序,怕是從此後宮會陰晴無定。

再說仁宗曾苦於強勢的劉娥十幾年,肯定不想再培養一個像劉娥一樣的人,留給子孫後代,熙春身上也具備成為劉娥的潛質,他深知環境會改變人,不想自己喜歡的女子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

他也料定小娘娘楊太妃,收熙春為養女,就是為了把她送給自己,人都是有私心的,因有楊太妃之故,楊陳二人不結黨也成黨,在後宮互為倚仗的話,熙春有在後宮一手遮天的可能,仁宗決不會想再見到另一個跋扈的郭皇后出現。


《清平樂》:以愛的名義送熙春出宮,是仁宗最委婉的藉口!

4.

仁宗也料定,大臣們不會同意立熙春為皇后,也把此事拿到朝堂上議論。

如大臣們所說:“陳氏乃販賣皮毛瓷器出身,精明算計粗鄙重利,近年才捐一小官,又攀附外戚,拉攏官員送女入宮,如此人家,怎養出賢德端莊的皇后?”

而仁宗自己並沒有表現出力爭的樣子,也是讓太妃知道,自己無能為力,也給足了太妃和熙春面子。

所以仁宗決事以仁,以愛的名義送熙春出宮,是最委婉的藉口,給不了你最好的,就放了你!

一聲嘆息,一首《清平樂》:

深深宮苑,花落傷春晚,相見卻知天涯遠,爭耐此情繾綣。

不忍枷鎖驚鴻,任你自在花叢,難捨也須割捨,嘆息長向簾櫳。


《清平樂》:以愛的名義送熙春出宮,是仁宗最委婉的藉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