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移式噴灌機,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應有一席之地

保障糧食安全是國策,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是穩定糧食產能的基礎。高標準農田建設就是通過建設形成

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產、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基本農田

灌溉產品 | 滾移式噴灌機,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應有一席之地

新華社製圖

任務下達了,2020年建成800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大概的分佈區域也有了,我們選擇地處華北平原糧食主產區的其中三省河北、河南、山東來看看。

灌溉產品 | 滾移式噴灌機,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應有一席之地

2020年度全國農田建設任務清單

其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020年建設任務安排,河北是120萬畝,河南是195萬畝,山東是268萬畝。在目前國內當前土地承包(家庭畝均面積不大,較分散的管理)情況下,灌溉行業計劃採用何種灌溉模式?也是大家應該關注的一個問題,個人認為滾移式噴灌機不應該缺席高標準農田建設中。

灌溉產品 | 滾移式噴灌機,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應有一席之地

滾移機工作場景

關於滾移式噴灌機,也許大家都不陌生。可以簡單地理解成是2000年左右,在華北平原糧食產區大力推廣的“半固定式噴灌”這一灌溉模式的“升級版”,解放了人力——半固定式噴灌田間工作中移動鋁合金噴灌支管需要人工,而滾移機採用動力機來實現。

半固定式噴灌,就是主管道(一般採用PVC管)埋在地下耕作層以下,一般在地塊邊上,支管採用移動式鋁合金管(也有采用PE軟管或消防軟帶),支管上安裝噴頭和支架。當時確實很好的協調了農機化作業和灌溉的完美結合。

灌溉產品 | 滾移式噴灌機,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應有一席之地

這就是正常的“半固定灌溉”工作面情景

灌溉產品 | 滾移式噴灌機,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應有一席之地

半固定式噴灌模式——移動支管

每種灌溉產品的出現,都有其使用條件、適應範圍,取決於地塊地形、作物種植、投資預算、維護管理等等。華北平原糧食產區,主要種植小麥和玉米,小麥相比較秸稈不高,而玉米在後期秸稈高長時,一般會遇到華北地區的雨季(該地區多年平均降雨在400mm-600mm,全年60%-80%左右降雨集中在雨季,也就是每年6-8月份),基本能滿足後期作物需水情況。

而滾移式噴灌機則較好地解決了噴灌支管移動中的問題,比較適合於小面積地塊(一般面積在50-500畝),比較平坦、規整的地塊。適合於噴灌小麥、玉米,某些蔬菜、瓜類、經濟作物、多年生牧草、草地及其它中耕、矮株作物灌溉模式選擇。但它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在來回移動的過程中,滾輪的壓痕不固定,也就是會壓毀一些作物。

灌溉產品 | 滾移式噴灌機,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應有一席之地

北京通州基地滾移式噴灌機工作場景

滾移式噴灌機灌溉全長一般為150米-600米,每隔12米(通常每根鋁管長度為6米左右)安裝一個搖臂噴頭,屬於行走定噴式噴灌機,每次移動距離一般為18米(也可以理解成採用12米X18米的噴灌強度組合模式),也可以根據引導管的長度來確定給水栓的佈置密度。

灌溉產品 | 滾移式噴灌機,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應有一席之地

滾移式噴灌機田間給水栓

用戶可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噴灌機的長度和噴頭的型號。採用快速取水閥(給水栓)連接,人工轉換。滾移式噴灌機工作一般平行移動。每次移動過程中,先排出管道里的灌溉水,減輕管道移動中的重量,方便移動。

下段視頻(來源於Irriline公司)為準備轉移工作面時,關閉給水栓,鋁管上自動洩水閥排出管道灌溉水。在中間汽油驅動車的作用下,轉移到下一個作業面。

灌溉管道一般採用抗扭鋁管,常用選擇管道直徑為4"或5",根據澆水面積、噴頭個數及系統流量來綜合考慮,單根鋁管長度一般6米左右(各廠家會有差異)。汽油機驅動,驅動機功率一般為8馬力。行走輪直徑一般有幾種(1.53米、1.83米、2.13米、2.44米、3.05米),主要是根據灌溉作物的高度來選擇。

下圖為北京通州某基地滾移式噴灌機地塊地形圖,地塊方向為正南北,東西向寬為147米(滾移機佈置方向),南北長380米(滾移機移動方向),選擇了10個噴頭的滾移式噴灌機。

灌溉產品 | 滾移式噴灌機,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應有一席之地

滾移機地塊佈置圖

灌溉產品 | 滾移式噴灌機,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應有一席之地

滾移機工作移動圖

灌溉產品 | 滾移式噴灌機,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應有一席之地

停靠在地塊北側的滾移式噴灌機,冬天放在田間,也可以拆卸放置到庫房裡

這是2019年12月7日在現場拍攝的冬小麥澆灌“封凍水”,工作的時候滾輪並不移動,是固定不動的,有時還配有固定架防止風的影響,只有從一個工作面轉移到另一個工作面時才啟動汽油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現場參觀,會有一個非常清晰的理解。目前也是個人認為在華北平原產糧區會有一席之地的灌溉模式。(由於版面限制,請看原文鏈接視頻資料)

“灌溉機械化,不應缺席農業機械化”(蘭才有研究員,在馬鞍山“2019年中國灌排行業發展研討會”上的交流。),發展適合當地、適合不同作物的有效灌溉模式,是大家需要探討和實際檢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