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本身隨了性情,而茶器所造有怎能枉了這般隨形的無拘?

飲茶本身隨了性情,而茶器所造有怎能枉了這般隨形的無拘?

茶,本來自於悠久的千年之前,是中國人最為原始的飲品。

從古至今,茶杯中蘊藏的都是愛茶之人對它獨特的解讀,

而水與茶的沏泡,更是將對自然的敬畏在這一次交流中得到。

飲茶本身隨了性情,而茶器所造有怎能枉了這般隨形的無拘?

茶,是種茶人不知花以多少時日,才將深植於泥土中的嫩芽,

嫁以杯中,變成舌尖上的清香。

茶,是愛茶人不知嚐遍多少嫩芽,才將浸泡於茶杯中的一色,

分辨而出,尋覓出鍾愛的一味。

飲茶本身隨了性情,而茶器所造有怎能枉了這般隨形的無拘?

人總是對於自己喜歡的事物,附加著各種各樣的外在形式,

讓這本身極簡的事情,盡致之雅,盡致之美。

是一隻素木茶荷對幹茶的盛放,

不但想掠杯中茶底自然的美豔,亦想懂之來自茶農靜心烘乾過後的模樣。

是煮茶之壺的透明,在外觀之每一泡水沏入壺中,顏色的隱約改變。

是一杯茶盞,盞底似星光璀璨的模樣,

也給飲茶雙眸下垂,眼神與遊葉嬉戲之時,多了一份視野之中的驚豔。

飲茶本身隨了性情,而茶器所造有怎能枉了這般隨形的無拘?

就連呈放茶杯之物的桌臺,也要應了這般愜意的氛圍。

用一塊隨形的木雕琢成桌案的板,你不知道為什麼就對這樸素無奇,

甚至不需要怎樣人工的參與,就做成的傢伙那樣中意。

飲茶本身隨了性情,而茶器所造有怎能枉了這般隨形的無拘?

兩個木樁不修邊幅的樣貌支撐著那一塊隨形的木案,

邊緣之處凹凸不平,似木上瘤疤的傢伙,較之四周平整更多了一番來自原始的韻味。

你愛上了這一件隨形的茶臺,你也更贏得了製茶人眼中的欣喜。

飲茶本身隨了性情,而茶器所造有怎能枉了這般隨形的無拘?

在他們眼中,飲茶並沒有那麼多現世的講究,

要用怎樣昂貴、精緻的器物,來盛以這源自千年的味道。

在他們眼中,茶不過就是隨性的飲品,

自然是它的源處,也是茶器的產處,

更別說那桌案之木,本就來源自然深處,

何以要雕之精細,成之規整,隨形而造,隨性而為,不也更為舒暢?

飲茶本身隨了性情,而茶器所造有怎能枉了這般隨形的無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