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鐵”斷糧,我們解囊

“巴鐵”斷糧,我們解囊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馬斌已經在伊斯蘭堡的家中封閉了半個月,“跟在國內的親人一樣,居家隔離不添亂”。3月27日這天,原本安靜的居家封閉生活被一條訊息打斷。

“巴基斯坦50個貧困家庭面臨生存問題,向我們求援。怎麼辦?”

馬斌的心一下子揪緊了…

“巴铁”断粮,我们解囊

“斷糧了”,朋友轉來巴基斯坦人民的求助信息,這3個字一下扎進我心裡。我在巴基斯坦8年了,參與過各種公益活動、救助活動。這樣的用詞,又是在疫情期間,我知道一定是遇到十萬火急的情況了。

“巴铁”断粮,我们解囊

3月27日,馬斌接到朋友轉發的巴基斯坦特困戶求助短信

在當今的中國,大家對“斷糧”的感受可能不太深。這麼說吧,口罩對他們這種家庭來說並不是基本防護物資,而是奢侈品。他們連生活物資都已快彈盡糧絕了,就算免於病毒感染,也難逃飢餓。

籌款籌糧應該是沒問題的,可大家目前都在隔離狀態,運糧和分發能實現嗎?困難和風險都存在。又讀了一遍短信,我下了決心。這次疫情提醒我們,生命脆弱而珍貴,什麼是我們人生中最應該做的事情?我認為那就是互相幫助,特別是幫助弱者。

我嘗試與朋友王進、李強聯絡。多年來一起做公益,我們的合作已經成為習慣。果然,他倆的回答一致。

“我們得儘快去。”

“我現在就開始聯繫。”

沒有時間猶豫了!

“巴铁”断粮,我们解囊

救助巴基斯坦斷糧家庭的中國“三人組”:王進(右)、馬斌(中)、李強(左)。

我馬上發出求援信息: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目前巴基斯坦疫情嚴重,需要大家積極獻出您的愛心。在中國發生新冠肺炎疫情時,我們也是第一時間參與到巴基斯坦支援中國的募捐行動中,3天完成籌資數萬元的募捐,不到10天就完成數萬口罩等醫療物資投遞。這一次,相信我們也能齊心協力,完成緊急救助。”

一個小時,兩個小時……我們“三人救助組”24小時在線,焦急地等待,企盼著外界的回應。同時,我向更多朋友說明當前事態的嚴重性。巴基斯坦的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在不斷增加,據相關數據預測,可能過萬。封閉讓很多人面臨斷糧、斷水、斷電的可能,不少巴基斯坦家庭本就缺乏生活物資,此時更是雪上加霜,甚至可能出現有人因飢餓而死亡的危險。

積極的回應來了。在巴留學生、華人華僑、中資企業和身在中國的愛心人士,紛紛提供幫助。一些人聽說這些貧困家庭的情況後,主動與我對接。同事那邊也傳來好消息,不斷有人響應我們的募捐倡議,各類物資都在增加。

“巴铁”断粮,我们解囊

為救助貧困家庭採購的物資

3月28日,我們集中採購物資,談好價格並交了押金。供貨的店主們提前把物資分裝好,告訴我們隔天就能來提取。3月30日,我們取到了物資,仔仔細細做了消殺,結完賬後自己駕車,全速向求援地進發。

採購的物資裝車待發

我們來到這些特困家庭居住的地點。平時,這些家庭雖然經濟上緊張,但處事體面,我們做公益,多年來一直跟他們保持聯繫,彼此之間還是挺熟悉的。正處疫情期間,為了表達對大家的尊重,也是為了安全,我們特別選了一個相對開闊的區域,每戶人家出1人,錯峰領取物資。

非常時期,不能擁抱。大家來到我們面前,雙手久久合十,向我們表示感謝,那眼神我永難忘懷。我們撤離時,人們久立目送,向我們說著“巴中友誼萬歲”。在巴基斯坦,這是我們共同的心聲。

“巴铁”断粮,我们解囊

志願者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前提下,將物資發放到即將斷糧的巴基斯坦兄弟手中。

這事很快傳開了,更多親友的電話打過來了、信息發過來了。

“你要注意防護啊!”

“先保護好自己才能救更多人,你太冒險了。”

“怎麼不叫上我?”

在我看來,這是一次公益救助,但是在不少朋友看來,這是一次冒險。不過,不論大家說什麼,我都很感動、感激。在這樣的非常時期,人與人之間最樸素的關切,就是最強的精神支撐。我挨個回覆大家:“謝謝大家的關心和擔心。疫情期間,就搞這一次救助。因為情況非常特殊,這些家庭斷糧了,必須行動。”

“就這一次。”我給大家回覆信息時,確實是這麼想的。結果食言太快。4月1日中午,巴基斯坦朋友歐麥爾電話聯繫我說,有300戶巴基斯坦特困家庭也斷糧了,能否幫他們買些吃的。

“巴铁”断粮,我们解囊

伊斯蘭堡的低收入群體受到此次疫情衝擊較大

緊急情況緊急處理。更多特困家庭需要幫助,更大規模的物資需要籌措。我們每戶幫扶大約3000盧比(約160元人民幣),每戶20公斤大米、1公斤白砂糖、1公斤豆子、1公斤油,還買了巴基斯坦人民最愛喝的茶。這些物資能保障他們一兩個月的基本生活。

這回我們得到了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的支持。不過運輸還是大問題,這幾天伊斯蘭堡頻頻下雨,我們現有的人力根本無法搬運那麼多東西。發愁之際,伊斯蘭堡當地的朋友參與進來了,有他們和我們一起運送、發放物資,不僅高效,而且溝通也更順暢了。

這些特困戶集中在一個片區,房子太小、人員擁擠,分發工作的風險很高。我們繼續採取分組錯峰的方式,以20戶為一組,分時段領取物資。整個過程中大家心都懸著,多虧了伊斯蘭堡當地朋友的有力協助和組織,物資終於順利、安全地分到每個人手中。

今年伊斯蘭堡的雨季尤其長,像疫情一樣讓人心裡不舒服。越來越多的求助信息彙集過來,有那麼一兩個瞬間,我也會覺得吃力、乏力。我不知道,掙扎在生存邊緣、尚未發出求助信號的家庭還有多少。有時,我會望著雨點發呆:雨是不是和人一樣,如果它們有生命,是否還願意從高空跳下來?

現在,巴基斯坦的疫情還遠未見拐點。我知道一切會好起來,只是不確定幾時能來。我只能不斷鼓勵自己,並且繼續行動,希望能將所有困難克服。我們中國有句老話,辦法總比困難多。就像窗外的烏雲暫時籠罩了天空,卻不會覆蓋藍天,疾風驟雨之後是美麗彩虹,沒有陽光不能穿透的烏雲。我希望,我們投遞出的生活物資,是一片心意和希望,是那一縷陽光。

在救助了350戶貧困家庭之後,我們又收到新的求助信息。我們把生活環境每況愈下的清潔工和保安群體也納入了救助範疇。到4月9日,我們採購的物資已經分發到555戶家庭。

記者手記

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發生後,巴基斯坦第一時間傾囊相助。“巴鐵”所做的一切,一次次感動著我們。而現在,巴基斯坦的疫情日益嚴峻,感染人數與日俱增,醫用防疫物資十分匱乏,醫院血庫宣佈告急……情況不樂觀。

在中國政府對巴基斯坦提供大量援助的同時,當地的華人也行動起來。在巴華人華僑、中國留學生們,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同時,直接參與到巴基斯坦戰“疫”中,為當地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中巴教育文化中心的馬斌就是其中一位。他們的行動再次力證,中巴友誼無論是在政府層面還是在民間,都是實實在在地“鐵”。

這種同甘共苦之情,就是驅散疫情的強風。我們密切關注巴基斯坦疫情變化,企盼所有在巴華人平安無恙。讓我們和巴基斯坦人民一道,打贏這場戰“疫”!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文化報,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文化產業信息平臺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