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年輕人越來越難以容忍方方龍應臺言論—大家都醒了,你還睡

因為工作原因,我有相當長時間都呆在國外。在美國,日本,東南亞的許多國家都待過。

每次回來跟別人有關政治,經濟話題爭執不下的時候。別人都會反問:為什麼你受過高等教育,在國外呆了那麼久。你的表現還這麼愛國?

我頓時就會感覺到好氣又好笑。都什麼年代了,還認為知識與閱歷被壟斷了。大家各憑自己的本事認知世界,愛國又怎麼了?

1)

多年以前,我看了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無法從自愧形穢的狀態之中解脫出來,我總認為西方文明比東方文明高級。對自己的文化覺得羞恥感。

後來在大學裡面,偶爾翻到張維為的《中國震撼》,拿中國與世界比對。當時還很惶惑,這個人講的都是假的吧。中國有這麼發達先進了麼?

但等我擁有閱歷以後,我發現了,世界越來越朝著張維為的方向走下去而並非柏楊等人方向發展。這就是專家大牛與淺薄文人的差別

一個人的素質水平跟教育程度更加相關。跟所處文明沒有太大關係。甚至在人與人相處方面,也許儒家文明更有優勢。我看到的中國的生意人。他們中的許多更加悲憫,也更具同情心,也更具備家國情懷。

2)

很多人看紐約州州長的演講,然後說這個州長好有魅力。可仔細打開數據看紐約州的數據是20萬人感染,一萬多人死亡。簡直觸目驚心。你覺得他演講很仁慈,很鼓舞人心。

我就覺得他很廢柴,很無用,很沒有預判性。根本就沒有為官執政,沒有造福百姓的能力,也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相反中國反而對庸官越來越沒有忍耐性,尤其是在疫情處理的雷厲風行上面,這也是我覺得社會與體系慢慢變好的明證。

所以我特別接受不了那些睜著眼睛說瞎話,玩雙標的人。數據擺在你眼前,基本的常識與判斷力都沒有的嗎?

3)

以前我們能夠看到的文字許多都是由作家寫的。他們決定了媒體的喉舌也決定了我們的認知。

當年我們看到了畢淑敏,龍應臺,三毛,餘秋雨等作家的文字或者看看知音,青年文摘。我們所接受到的訊息就在少數人手上。

當年這些人出出國,旅旅遊,買買東西,結合淺薄的歷史文化認知。他們可能外國人也沒接觸幾個。就敢寫一些東西方文化文明的差距的文字。在那個時代還挺有賣點。但現在看來,這些人心還是真大啊。他們的遭遇與我們出國玩一趟,發個朋友圈,沒什麼兩樣。

而我們很多身邊的人,出國談業務,談生意,留學,常駐。我們對他鄉的認識是基於長久實踐與深入認知的結果。然後得出國家迅速發展,政府普惠民眾的結論。難道不必那些作家們深刻得多?

4)

為什麼大家接受不了方方之流?因為方方之流到現在還以為他們在壟斷知識,壟斷民眾的認知,壟斷民眾的喉舌。他們還在歇斯底里地去吶喊,認為自己想要叫醒民眾。彷彿眾人皆醒我獨醉。

龍應臺一看到日本寫個風月同天,就開始高潮了。又開始柏楊式的全民批判。說我們中國人淺薄,粗暴了。然後遭到了一頓狂懟。

我們覺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好。是因為我們鑑賞能力提升了,偶爾附庸風雅一下。

就好像我自己稱呼說自己是鄙人,是賤內,是寒舍。但這些是用來給你當個證據罵來著的嗎?

為什麼年輕人越來越難以容忍方方龍應臺言論—大家都醒了,你還睡


醒來的是大量經歷非凡的,獲取海量信息的,經常有機會出去走一走,長時間生活的。再不行刷刷知乎,瞭解下外部世界。睡不醒的是方方,龍應臺之流。

所以為啥我出了那麼多次國還更愛國。因為我身邊每個出過國的都像我一樣。因為我們最從祖國的日漸強大之中獲得最多好處。因為我們能夠面對文化差異更加坦然自信。因為我們堅信自己是必將崛起的一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