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重慶將新建通組公路1.4萬公里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 今年,重慶將新建通組公路1.4萬公里


農村奔小康,交通須先行。2018年,重慶啟動實施交通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其中的“四好農村路”建設就是要讓更多的鄉村通上公路、通上好路。


最近,46歲的黃會和老公不管是到鎮上趕場、買化肥,還是去周邊村買鴨苗、下地幹農活,都會開著一輛嶄新的三輪車“顯擺”。

  

“路修好了,開車到鎮上只要40分鐘,方便多了。”黃會說。

  

黃會是綦江區三角鎮中壩村冉家嘴組村民。她說的這條路叫“樂中路”,即樂興村到中壩村的公路,今年3月21日建成通車後,讓村裡1000多人出行不再難。

  

中壩村四面環山,很多村組都在海拔超過900米的山上,是三角鎮最偏遠的一個村。

  

村裡交通不便,除了村民集中居住的廠口廳一段水泥路,其餘全是泥路。大山阻礙著中壩村與外界的溝通,也制約著村裡經濟發展,村裡9個村民小組,478戶中曾有44戶貧困戶。

  

“雨天滿腳泥,晴天一身灰。趕場靠兩腿,賣菜背篼背。”曾是村民出行真實的寫照。

  

黃會稱,之前,經常凌晨兩三點鐘起床,背篼裡裝滿菜,打著手電筒,深一腳淺一腳步行兩個多小時才能到鎮上。等賣完菜回家,通常已近黃昏,整個人都累得腰痠腿疼。

  

2019年2月,樂中路開始建設。今年春節前,看到村裡的瀝青路要鋪設好了,黃會就迫不及待地花了6000元錢,買了這輛三輪車。

  

路修好了,黃會還開始大刀闊斧地規劃一家人的幸福生活:今年準備養雞、鵝和鴨500只。如今,自家老母雞已孵出50只小雞,另花了1600元買了100只鵝苗,正張羅到鄰村買鴨苗。

  

“這條路就是我們村的致富路,讓村民從‘走得了’到‘走得好’。”中壩村第一書記鍾萍方介紹,現在路修好了,村裡已在公路沿線新種植了1000多畝雷竹,正規劃發展休閒旅遊產業。


記者:楊永芹

校對:王君

審核:何維

據市交通局提供的數據,僅2019年,重慶就建成“四好農村路”2.5萬公里,新增1.2萬個村民小組通公路、油路或水泥路。今年,重慶將新建通組公路1.4萬公里,新解決2056個村民小組通公路、4738個村民小組通油路或水泥路,“四好農村路”正成我市脫貧標配。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 今年,重慶將新建通組公路1.4萬公里


航拍的大足區龍水鎮車輔村,道路四通八達。2019年大足共建成“四好農村路”626公里,實現行政村通暢率達100%,撤併村通達率達100%,通暢的道路助推鄉村產業蓬勃發展。(攝於1月7日)通訊員 黃舒 攝


綦江區三角鎮中壩村——新修一條路方便上千人


最近,46歲的黃會和老公不管是到鎮上趕場、買化肥,還是去周邊村買鴨苗、下地幹農活,都會開著一輛嶄新的三輪車“顯擺”。

“路修好了,開車到鎮上只要40分鐘,方便多了。”黃會說。

黃會是綦江區三角鎮中壩村冉家嘴組村民。她說的這條路叫“樂中路”,即樂興村到中壩村的公路,今年3月21日建成通車後,讓村裡1000多人出行不再難。

中壩村四面環山,很多村組都在海拔超過900米的山上,是三角鎮最偏遠的一個村。

村裡交通不便,除了村民集中居住的廠口廳一段水泥路,其餘全是泥路。大山阻礙著中壩村與外界的溝通,也制約著村裡經濟發展,村裡9個村民小組,478戶中曾有44戶貧困戶。

“雨天滿腳泥,晴天一身灰。趕場靠兩腿,賣菜背篼背。”曾是村民出行真實的寫照。

黃會稱,之前,經常凌晨兩三點鐘起床,背篼裡裝滿菜,打著手電筒,深一腳淺一腳步行兩個多小時才能到鎮上。等賣完菜回家,通常已近黃昏,整個人都累得腰痠腿疼。

2019年2月,樂中路開始建設。今年春節前,看到村裡的瀝青路要鋪設好了,黃會就迫不及待地花了6000元錢,買了這輛三輪車。

路修好了,黃會還開始大刀闊斧地規劃一家人的幸福生活:今年準備養雞、鵝和鴨500只。如今,自家老母雞已孵出50只小雞,另花了1600元買了100只鵝苗,正張羅到鄰村買鴨苗。

“這條路就是我們村的致富路,讓村民從‘走得了’到‘走得好’。”中壩村第一書記鍾萍方介紹,現在路修好了,村裡已在公路沿線新種植了1000多畝雷竹,正規劃發展休閒旅遊產業。


開州區大進鎮紅旗村——硬化一條路致富一個村


修好一條路,就打通了一條村民致富路。

3月12日,開州區紅旗晚熟李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許澤生收到了期盼已久的“大進紅旗李”商標,他立刻打電話把這個好消息告知了合作社其他人。

許澤生是開州區大進鎮紅旗村7組村民,2017年打工返鄉,開始種植李子和養豬。同時,成立了由140多戶村民入股的開州區紅旗晚熟李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

紅旗村是大進鎮的貧困村之一,雖然距離鎮上只有5公里,可公路不通暢卻成為阻礙紅旗村發展的一個障礙。

“道路沒硬化,村裡幹什麼事都要先看天氣預報。”許澤生稱,因為一遇下雨天,連小車都開不進村。

不僅如此,合作社李子基地所需的大量有機肥運輸也困難:從開州城裡買後,用大車運到大進鎮,然後再用農用車轉運到基地,每噸運費約150-200元。

2018年,開州區交通局著手拓寬硬化紅旗村道路。到2019年6月,紅旗村已建成一條通往鎮上的環線路。

村裡公路修好了,大車可以把肥料直接運到李子基地,運費降低了一半。去年合作社種的600畝李子開始結果,產量1萬多公斤,環保生態、口味好,銷售供不應求。

許澤生覺得機會來了,去年下半年開始著手註冊“大進紅旗李”商標,希望“大進紅旗李”品牌能走出開州,並通過電商平臺銷售到全國。

路修好了,紅旗村村支書鄭代發也帶頭在村裡種植了上千畝茶樹。

“交通困難,一難變萬難。公路暢通,一通變百通。”市交通局人士稱,我市“四好農村路”以公路進村入戶、助推精準脫貧為重點,優先實施18個深度貧困鄉鎮。自2018年以來,開州區已建成“四好農村路”1700公里,形成了長沙鎮譚銀村冬桃和香米產業、滿月鄉馬營村的高山避暑養生產業、譚家鎮錦竹村的高山藥材產業等。


梁平區蟠龍鎮扈槽村——打通一條路激活一片景


4月6日,清晨第一縷陽光灑向梁平區蟠龍鎮扈槽村,“唐家坡印象”農家樂老闆朱麗娟第一時間在朋友圈發信息:今日唐家坡晴,配上了果園裡蘋果樹綻苞吐蕊、蘿蔔花隨風搖曳的圖片。同時,附上了頗具詩意的話語:經過幾年時間打磨,摞荒的山坡終於有了生機,從雜草叢生到開花結果,老屋變新顏,山上少了即將坍塌的農舍,多了幾座帶著寧靜小院的山居空間。

隨後,朱麗娟便著手準備當天遊客的伙食。

“受疫情影響,雖然今年清明小長假遊客只有往年的40%,但情況正在好轉。”朱麗娟說,自己不能閒下來,現在準備在果樹地裡套種50畝西瓜。

“前幾年都是往地裡投錢,今年果園大部分果樹都掛果了,可以見到收益了。”朱麗娟說,桑葚、杏子、桃子、西瓜、蘋果和西梅等,在5月陸續進入採摘期,將一直持續到11月。今後遊客到農家樂來了,就可到果園裡感受採摘的樂趣。

打通一條路,激活一片景,正成為鄉村振興的新亮點。

去年10月底,梁平“絕佳二環”闆闆橋至蟠龍洞段農村公路,被評為“全國美麗鄉村路”,這也是重慶市唯一一條獲此殊榮的公路。

主城、萬州乃至外省市遊客慕名而來。朱麗娟稱,現在來“唐家坡印象”農家樂的遊客梁平以外佔了1/3,而以前主要是本地客。

目前,這條公路沿線開設了近20家鄉村民宿和農家樂,帶動改善沿線15餘萬人的生產生活狀況,農戶人均收入上萬元,真正實現脫貧致富。

市交通局人士稱,我市“四好農村路”正在加快形成“快旅慢遊”交通網絡體系,直接連接起當地景區,助推了鄉村遊發展。


數說變化


2019年


■重慶建成“四好農村路”2.5萬公里


■新增1.2萬個村民小組通公路、油路或水泥路


2020年


■重慶將新建通組公路1.4萬公里


■新解決2056個村民小組通公路、4738個村民小組通油路或水泥路



記者:楊永芹

校對:王君

審核:何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