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鬆的“奇葩”育兒觀:你要是考第一名,我就敢和你斷絕關係


對於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長都十分注重孩子的成績,甚至以成績來給孩子定標籤,成績好的孩子就給予獎勵,而對於那些成績差的孩子不僅要進行打罵教育,甚至還會對孩子說:“我怎麼生出你這麼個完蛋玩意。”

白巖松的“奇葩”育兒觀:你要是考第一名,我就敢和你斷絕關係

而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對此卻有著不一樣的見解。白巖松以敢言敢說、觀點專業銳利並且富有趣味的主持風格深受觀眾的喜愛。

白巖松的“奇葩”育兒觀:你要是考第一名,我就敢和你斷絕關係

而白巖松除了“央視名嘴”這個身份之外,他還是一位父親,而白巖松談到他的教育方式時,卻讓人大跌眼鏡,那麼白巖松的育兒觀到底有多“奇葩”呢?

撞線不是光榮,不爭第一

白巖松曾給兒子寄出過一封“人生郵件”,郵件除了要讓孩子學會包容、愛上音樂之外,還在其中特別強調了“不正第一”

在中考前,白巖松還和兒子開玩笑:“你要是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我跟你急,要是考了第一,就跟你斷絕父子關係。”

白巖松的“奇葩”育兒觀:你要是考第一名,我就敢和你斷絕關係

不過白巖松的“不爭第一”卻讓不少家長費解。

不爭第一的話,學習又有什麼用?

不爭第一,怎樣證明孩子優秀?

我經常對孩子說如果你拿不到第一,就不別家吃飯了!

白巖松的“奇葩”育兒觀:你要是考第一名,我就敢和你斷絕關係

那麼關於“第一”,白巖松是怎樣認為的呢?

首先人生並不是一場競技,所以不必把撞線當成最大的光榮,很多當了第一的人都非常脆弱,嚐盡了眾人之上的滋味,如果稍有失意,那麼內心很有可能會承受不住打擊。

而在人生的每個階段中,第一的誘惑總是擺在眼前,那麼生命將會變成勞役,站在第一位置的人不一定是勝者,每一次第一隻是一時的風光,卻賭不來一世的順暢。

時代一直在變動,很多得到了第一的人,轉眼間就被大家所遺忘,而爭奪第一的人眼睛也總是時刻盯著對手,甚至為了得到第一而不擇手段。

也許你在每一次競爭中都贏得了第一,但是在夜深神經的時候,一個又一個的傷口,會讓自己觸目驚心,何必把那爭來的第一當做生命的獎盃?我們每個人只不過是和自己賽跑,而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追求更好強過追求最好。

縱容興趣,支持讀閒書

白巖松不僅不讓孩子爭第一,還支持孩子讀閒書,在他看來,“書無閒”,就算課外書被定義成閒書,也要讀,因為“不從閒書進,無法從正書出”

白巖松的“奇葩”育兒觀:你要是考第一名,我就敢和你斷絕關係

如果上來就讓孩子讀正書,有幾個孩子能夠堅持下來,讀進去?而且還會讓孩子感覺讀書枯燥、乏味,慢慢地失去了興趣,視讀書為畏途,不進去了,這就

“瞎了”。而從“閒書”進,就是讓孩子對書產生興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白巖松的“奇葩”育兒觀:你要是考第一名,我就敢和你斷絕關係

而白巖松的兒子也是一個小書迷,在小學快要畢業的時候就迷上金庸的小說,並一口氣讀完了全集。之後孩子就對清朝、明朝的歷史來了興趣,經常會翻閱這方面的書籍。

白巖松的“奇葩”育兒觀:你要是考第一名,我就敢和你斷絕關係

除此之外,白清揚也像白巖松一樣喜歡上了搖滾樂,對於兒子這樣的興趣,白巖松絲毫沒有緊張,很多家長髮現孩子喜歡搖滾樂,都會抓緊制止,讓孩子將更多的心思放在學習上,但是白巖松卻發現孩子在聽搖滾樂的時候,因為裡面的歌詞而學習英語,讓英語的水平提高了很多。

白巖松的“奇葩”育兒觀:你要是考第一名,我就敢和你斷絕關係

所以對於孩子的興趣,白巖松從來不像普通家長那樣,讓孩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對待孩子的興趣可以說是非常“縱容”,讓孩子自行發展。

白巖松的“奇葩”育兒觀:你要是考第一名,我就敢和你斷絕關係

跟孩子講道理沒有用,言傳身教最重要

白巖松的家裡住在頂層,而白巖松有一個習慣,就到了頂層之後,他都會隨手按一下1層,讓電梯下去,因為晚上回家的人很多,這樣做便能夠讓其他回家的人少一些等待的時間,早點到家休息。

白巖松的“奇葩”育兒觀:你要是考第一名,我就敢和你斷絕關係

後來白巖松發現,每晚和兒子一起回家時,兒子也會很自然的按一下1層,而他從來都沒有對孩子說“你應該怎樣做”這樣的話。

白巖松的“奇葩”育兒觀:你要是考第一名,我就敢和你斷絕關係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角色,你認為天天跟孩子講道理真的有用嗎?

在白清揚中考結束後的假期中,白巖松倒是希望他能夠多出去玩一玩,讓自己放鬆放鬆,並跟孩子開玩笑的說:“你要是在這個假期學習,我就打斷你的腿”,結果沒過幾天孩子就跑過來說:“老爸,我好想學習”。

白巖松的“奇葩”育兒觀:你要是考第一名,我就敢和你斷絕關係

白巖松卻說:“你每天翻譯一篇歌詞不就行了。”

很多時候你認為讓孩子好好學習,就要天天逼著他,其實你不讓他學習,他主動要求學,這才是真正的學習,並不把學習當成人物,而是當成愛好,這樣孩子想要不成才都難。

沒有情商的教育,等於白教

白巖松在教育孩子的方面一直提倡“情商教育”,甚至一度認為沒有情商的教育,等於白教,同時情商高的孩子在社會上也會更加吃香。

白巖松的“奇葩”育兒觀:你要是考第一名,我就敢和你斷絕關係

格爾曼也曾指出:一個人未來的成就,20%歸功於智商,80%歸功於情商,情商指的是:自我激勵、控制情緒、調節情緒、善解人意、充滿希望。

白巖松的“奇葩”育兒觀:你要是考第一名,我就敢和你斷絕關係

同時心理學家發現:培養兒童情商的最佳時期是6歲之前,對於情商的培養,相比於道理,選擇合適的書籍教育更為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