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為梁啟超生了6個孩子,卻不能被叫一聲“媽”,晚年孤獨離世!

為梁啟超生了6個孩子,孩子卻不能被叫一聲“媽”,晚年很悽慘!這個陪嫁丫環不簡單:為梁啟超生下6個兒女,養育3院士9才俊!

她為梁啟超生了6個孩子,卻不能被叫一聲“媽”,晚年孤獨離世!

1/梁啟超的婚事

光緒十五年(1889年),17歲的梁啟超參加了廣東鄉試,中了舉人。主考官李端棻,愛其年少才高,就將自己的堂妹李惠仙許配與他。李惠仙比梁啟超。梁家世代務農,家境並不寬裕,年長梁啟超4歲的李惠仙並沒有嫌棄梁家的貧寒,兩年後,二人完婚。

李惠仙與梁啟超結婚時,帶了兩位陪嫁丫環,一個叫阿好,一個叫王來喜。王來喜出生於1886年,老家在四川,她的母親很早就去世了,父親另娶,但後來父親也因病離世。繼母不願意養著別人的女兒,便將她賣給人販子,自己還賺了一筆。從4歲到10歲被人拐賣4次,最後一次被賣到清末名臣大學士李端棻 家裡。後被其堂妹李蕙仙看中,帶回梁家當使喚丫頭。來到李家後,她總算過上了正常的日子,雖然每天還要幹活,但能吃飽飯,所以,她對於李家一直十分感激。

兩個陪嫁丫環中,阿好的脾性不好,又不聽使喚,隨嫁到梁家不久,便被趕出了家門。而王來喜則聰明勤快,深得梁氏夫婦的喜歡,家中事務甚至財政都由她掌管。

她為梁啟超生了6個孩子,卻不能被叫一聲“媽”,晚年孤獨離世!

1901年,梁啟超的長子梁思成誕生,苦盼六年的梁啟超後繼有人,自然非常高興,但望著孩子單薄的身體,他和李蕙仙都有些擔心,於是為了香火旺盛,梁啟超在李蕙仙的准許下,納了王來喜為妾。1903年,王來喜成為梁啟超的側室,並改名王桂荃。王桂荃果然不負梁氏夫婦的厚望,兩個人一起生活後,先後給梁啟超生下了子女6人(梁思永、梁思忠、梁思懿、梁思達、梁思寧、梁思禮)。

2/陪嫁丫環的隱忍

王桂荃雖然給梁家生養了那麼多兒女,但是,在李蕙仙生前,梁啟超卻很少公開提起王桂荃,因為,這段“納妾”的姻緣,與他大力宣揚的“一夫一妻制”相違背,所以,他要求孩子們不能叫王桂荃“媽媽”,而是叫她為“王姑娘或者是“王姨”。對此,王桂荃是毫無怨言,因為,她認為,自己的幸福,是梁啟超與李惠仙給的,她能做的,就是仔仔細細地照顧好子女、兢兢業業地操持好家務。

梁思成晚年曾回憶說,他對生母李惠仙的感情不深,對娘王桂荃卻是十分尊重。他常常說:“娘是個很不尋常的 女人。”他回憶他小時候的一件事時說:有一次他考試成績不好,李蕙仙氣急了,用綁了鐵絲的雞毛撣子抽他。王桂荃嚇壞了,她一把把梁思成摟到懷裡,用身子護著他。當時李蕙仙還在氣頭上,收不住手,雞毛撣子一下下地抽在了王桂荃的身上。事情過後,王桂荃拉住梁思成,用很溫和、很樸素的話教育他,讓他好好讀書。

她為梁啟超生了6個孩子,卻不能被叫一聲“媽”,晚年孤獨離世!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梁啟超亡命日本,後來妻兒也來到日本,王桂荃雖然出身貧寒,沒有機會讀書識字,但她勤奮好學,很快學會一口地道的東京話。她成了李蕙仙的得力助手,並負責家務方面的對外聯繫。1924年,李蕙仙臨終前,把幾個孩子託付給王桂荃。當年的9月13日,李惠仙因不治之症溘然而逝。從此,梁家兒女稱李蕙仙為“媽”,稱王桂荃為“娘”。

3/弱肩負重

1929年1月19日,梁啟超也在北京協和醫院溘然長逝,終年56歲。從此,家的重擔,一下子就壓到了王桂荃的身上。照顧9個孩子的生活起居,就成了她人生的全部。

她為梁啟超生了6個孩子,卻不能被叫一聲“媽”,晚年孤獨離世!

梁思成的夫人林徽因也這樣評價她的婆婆王桂荃:“這個勤勞善良的農村女子,對孩子們百般慈愛,梁思成就是依在孃的身邊長大的。她是一個不尋常的女子……”

那時候家中最小的女兒梁思寧13歲,最小的兒子梁思禮才5歲,還是需要大人照顧的年紀。但梁啟超留下的財產並不多,為了供孩子們上學,王桂荃做主賣掉了房子,自己也出去打工賺錢。梁思禮高中畢業要去國外讀書,她將家中所有值錢的東西都變賣了,自己還到處借錢,最終湊夠了四百美元。

她為梁啟超生了6個孩子,卻不能被叫一聲“媽”,晚年孤獨離世!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佔領平津。正在南開大學讀書的梁思寧,因學校被炸失學在家。當時,姐姐梁思懿在上海從事女工工作,在姐姐的引薦下,梁思寧決定投奔新四軍。因為怕母親擔心,梁思寧謊稱是去上海讀書。動身那天,王桂荃特邀好友丁懋英大夫親自駕駛她那輛插有美國國旗的轎車為她送行。行至塘沽碼頭,遭到日本兵的盤問,王桂荃下車用純正的東京話對答。小鬼子以為遇到老鄉了,還連聲說:“老太太,你的東京話講得真好。你是東京人吧?”說完就揮手放行了。

4/兄弟三院士,一門九才俊

在她的細心呵護與精心教育下,她為梁啟超所生的6個子女個個學業有成。她與梁啟所生的第一個兒子梁思永(梁啟超次子),1923年自清華學校留美預備班畢業赴美留學,進入哈佛大學研究院攻讀考古學和人類學;1930年從哈佛大學畢業後回國,參加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工作;1948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1950年被任命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1954年4月2日經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終年50歲。

她為梁啟超生了6個孩子,卻不能被叫一聲“媽”,晚年孤獨離世!

她為梁啟超生的第二個兒子梁思忠(梁啟超的第三個兒子),清華大學畢業後赴美國留學,先後在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和西點軍校學習,畢業回國加入國民革命軍。入伍後,由於其留學資歷和傑出才幹,梁思忠很快升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炮兵上校。在1932年的一·二八淞滬抗戰中,駐防上海的十九路軍浴血奮戰,梁思忠表現相當出色。可惜此後不久,身處前線的梁思忠卻在戰鬥中不慎喝了路邊的髒水,結果患上腹膜炎並貽誤治療時機而不幸去世,年僅25歲。

長女梁思懿(梁啟超的第三女),於1933年考入燕京大學醫學預備班,後來轉入燕京大學歷史系,並自1935年下半年開始投身於學生運動。她思想活躍,積極進步,曾任黨的外圍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的大隊長,為“燕京三傑”之一。

她為梁啟超生了6個孩子,卻不能被叫一聲“媽”,晚年孤獨離世!

三子梁思達(梁啟超第四子),南開大學經濟系畢業後,隨即考上該校的碩士研究生,並於1937年取得碩士學位。他長期從事經濟學研究,曾經參加中國科學院經濟所《中國近代經濟史》的編寫工作,並於1965年主編了《舊中國機制麵粉工業統計資料》一書。

次女梁思寧(梁啟超的第四女),早年曾就讀於南開大學,1940年投奔了新四軍,在新四軍123支隊司令部,主要從事宣傳工作,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6年,她與同樣是從青年學生成長為河南人的章柯結婚。建國初期,陳帥曾對建築學家梁思成說:“當年我手下有兩個特殊的兵,一個是梁啟超的女兒,一個是章太炎的兒子。”陳帥所說的梁啟超的女兒即梁思寧。但是,1948年,章梁夫婦被誣陷為叛徒,罪名是“梁啟超的女兒!”梁思寧被開除黨籍,自此蒙冤35載,一直到1983年才恢復黨籍。

她為梁啟超生了6個孩子,卻不能被叫一聲“媽”,晚年孤獨離世!

四子梁思禮(梁啟超的第五個兒子),是著名的導彈控制專家,火箭系統控制專家,中國導彈控制系統研製創始人之一。1945年獲美國普渡大學學士學位;1947年獲辛辛那提大學碩士學位;1949年獲辛辛那提大學博士學位。梁思禮曾領導和參加多種導彈、運載火箭控制系統的研製、試驗。1966年,梁思禮也受到了“批判”、“靠邊站”等不公正待遇。1971年9月10日,梁思禮主持研製的彈載數字計算機參加了中國東風五號洲際導彈的首飛試驗,一舉獲得成功。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她為梁啟超生了6個孩子,卻不能被叫一聲“媽”,晚年孤獨離世!

梁啟超與李惠仙所生的三個子女也都成績斐然。長子梁思成是著名的建築專家,先後獲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及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梁思成是第一個運用現代科學方法,對我國古建築進行分析研究的學者,開拓了中國建築史的研究道路。1937年完成了我國第一部《中國建築史》,完成了他的“中國建築史要由中國人來寫”的夙願,樹起了中國建築史研究的第一個里程碑。

長女梁思順(令嫻),詩詞研究專家,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她自幼愛好詩詞和音樂,從小梁啟超就在家中教她讀書,曾編有《藝蘅館詞選》。此書1908年初版。抗日戰爭前和1949年後多次再版,頗受讀者歡迎。此書也是研究梁啟超學術思想的重要資料。

她為梁啟超生了6個孩子,卻不能被叫一聲“媽”,晚年孤獨離世!

次女梁思莊是著名圖書館學家,曾任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1980年當選為中國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北大圖書館的幾十萬種西文圖書的目錄都經她親自或指導編制而成。

5/無言的結局

一門九才俊,兄弟三院士,這一切,都與王桂荃的傾心付出分不開的。但是,時間進入上世紀六十年代後,因為她是梁啟超的女人,年過八旬的王桂荃,不得不與子女分開,一個人流落到鄉下,日子陷入無邊的困境。當時,她的子女們死的死、關的關,都是自顧不暇。

她為梁啟超生了6個孩子,卻不能被叫一聲“媽”,晚年孤獨離世!

1968年,85歲的王桂荃老人,一個人孤苦伶仃地在一間陰暗的小屋中與世長辭。在王桂荃去世近20年後,梁家仍健在的子女們,在梁啟超與李惠仙的合葬墓旁,為她種下了一棵母親樹,立碑紀念這位培育了數名棟樑之材的平凡母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