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文體創新招術之詩歌散文法

從2000年高考開始,作文在文體要求上取消了往年“除詩歌外文體不限”的限制,因此,每年都有考生用詩歌形式寫作文。詩歌是通過精練的語言、和諧的韻律、鮮明的節奏、豐富的想像、優美的意境來表達作者對生活的感受、理想和願望,從而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字體裁。在寫作要具備四個特點練:概括性,即語言精練,含義豐富、深刻;形象性,即詩要用形象思維。這不只是指語言要形象,尤其重要的,詩歌要運用聯想、想像等方法,將詩人要表達的抽象的概念,具體地呈現於讀者眼前;抒情性,即詩歌表達的感情比一般作品更濃烈,或用形象的語言直抒胸臆,或託物言志、借景抒情,在具體的描繪景物中滲透著作者的感情;音樂性,即每句有一定的節奏,一般都要押韻,讀起來琅琅上口、和諧悅耳。

散文是近年來學生高考使用頻率較多的一種體裁,眾所周知,“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特點。散文的“形”指散文的外在形式,選用怎樣的材料,材料又是怎樣組織的,表達方式又是怎樣採用的,語言使用的怎樣,都可以看作是屬於“形”的一類。在一篇散文中,材料常常是“散”的,材料的組織,從表面上看也是“散”的。表達方式上,散文可記敘、可說明、可議論、可抒情,幾種方式交替出現,同樣是散的。散文的“神”,是指蘊含於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它是內在的,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意圖。一般說來,一篇散文的“神”總是集中、凝聚的,這不光因為散文的篇幅短小,無法容納更多的“神”,而且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作品的認識作用和教育作用。散文的“形”與不散的“神”,怎樣統一起來呢?秦牧曾打過這樣一個比喻:“散文雖‘散’而不亂,全靠思想把那一切材料統一起來,用一根思想的線串起生活的珍珠,珍珠才不會遍地亂滾,這才成其為整齊的珍珠串。”高考作文若選用這種文體,就應在寫作中符合這個要求。

例文1

陝西考生

拉開窗簾,陽光只有一種顏色。

——題記

拉開窗簾,陽光只有一種顏色

不論你喜歡

赤橙黃綠青藍紫

當然情感無罪

但它好像變色墨鏡

把整個世界

染得非喜即悲

把所有面孔扭曲

給你看

於是無知的你伸出指頭

“這個醜,那個美”

別總給理智放假

如果感情像霧

那麼當心它遮住了

真理的彼岸

如果感情像月光

那麼要知道

它剽竊不了太陽的光線

不是說感情總在欺騙

只是它總有失真的一面

時常擦拭你的雙眼

別讓理智離開身邊

拉開窗簾

你是否看得清暗礁

如果是

那麼撐起帆

起風了,你看那是岸簡評:將哲理性的命題運用詩歌的形式去表現,確實難能可貴。全詩構思巧妙,想像豐富。作者以窗簾為立足點,以萬紫千紅的世界為對象,緊緊抓住“情感與理智”這一中心來立意,通過眾多的意象,恰當的比喻,將情感與理智的關係暗含其中,韻味無窮。

例文2

山西考生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生活、工作、學習、理想的不同,都會造就不同的人格,雕塑不同的形象。

的確,世界是千變萬化的,疑問是層出不窮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於是便有人問:你喜愛四季中的哪一個?

“我喜歡春,春天是甦醒的季節,萬物萌生,百業俱興,春意暖人心。它是昂首挺過寒冬的象徵。另外,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又是一亮麗的起跑線,是生活的又一個新起點。”

“我喜歡夏,熱情洋溢的夏,熾熱的太陽暖和了春寒料峭的心,火一樣的陽光,給我們奉獻了更多的熱能。”

“我喜歡秋,金光燦爛的秋,收穫在這時進行,風景這時獨好。秋風瑟瑟,洪波湧起,秋日的落葉化為了泥土,肥沃了土地,滋生了萬物。”

“我喜歡冬,沒有冬,就沒有春的到來。我喜歡雪,雪只屬於冬天,白雪皚皚,樹林披上了白紗。我喜歡冬天的太陽,在嚴寒覆蓋大地的時候。只有太陽能給帶來溫暖。”

看呀,這就是答案,豐富多彩,各有所愛。絢麗多彩的春,熱情洋溢的夏,金光燦爛的秋,白雪飄飛的冬,不同的性格熱愛不同的季節,可誰又能說哪一個季節就不好呢。

在生活中,看問題的角度,對問題的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問題的答案都不止一個。每個人都有自己獨到的體會,獨到的見解,世界千變萬化,愛憎便不盡相同。

有人崇拜軍人,因為軍人是祖國的衛土。祖國安全的頂樑柱,沒有軍人,便會成為亡國奴,處處被動挨打。

有人崇拜企業巨人,沒有他們的衝浪搏擊,世界經濟就不會高速發展,人類歷史將停滯不前,社會變革將難以發生。

有人崇拜醫生,有人崇拜演員,有人崇拜作家……

每個人都面臨著一張人生答卷,選擇哪條道路,全由自己主宰。

生活如大海中的一葉扁舟,自己駕馭生活,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樂莫大焉!莫為他人而使自己遺恨終生。“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簡評: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放筆抒寫自己的見解,行文自如,文采斐然。在對人們對四季各有偏愛的評說中,抓住季節的不同特點,觀察細膩,用詞準確。“風景這時獨好”、“秋風瑟瑟,洪波湧起”等語,化用詩文極為得體,與文章融為一體,渾然天成。接著由自然轉入社會,點明軍人、企業巨人等對社會文明進步所起的作用,可謂“形散而神不散”。

例文3

山西考生

傳說中有一種鳥,為了唱出勝過夜鶯的歌,把自己釘在最長最尖的荊棘上,這是荊棘鳥心靈的選擇——但求無愧。

記憶中有一種星星,為了裝點漆黑的夜幕,把自己在瞬間燃放,用剎那的永恆驅動信念,這是流星心靈的選擇——但求無悔。

這些沐浴著朝陽的選擇,這些浸染著春光的選擇,引起了雲兒的遐想,風兒的沉思:心靈的選擇該是怎樣的風采?

我穿越時空,我追溯流光,我聽到了“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悲愴,“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雄渾,“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邁和“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偉岸。一張張堅毅的面孔浮現在我的面前,一雙雙矍爍的眼睛注視著我的雙眸,一聲聲昂揚的吶喊縈繞在我的耳畔;於是,朦朧的思緒穿透了遠方的晨霧,遠古的笙簫澄明瞭心中的塵埃。心靈的選擇該是于謙的《石灰吟》,心靈的選擇該是東林黨人的“風聲雨聲讀書聲”,心靈的選擇該是平凡中蘊藏的偉大,心靈的選擇該是萬事皆休後的坦然從容。

雲兒低語,風兒低吟,“你呢,你呢,你呢……”

不要疑惑我的忠誠,那些昂揚的力量時時震盪著我的心靈。即使我是一株小草,不能灑下清爽的綠蔭,我也會搖曳嬌小的身軀,隨風而舞,撩動行人清爽的心緒;即使我是一片落葉,不能裝點秋的美麗,我也會融入泥土,去催發新芽;即使我是一泓不起眼的清泉,我也會奮力而行,為遠行的人兒奉獻一點甘甜;我會為痛苦者送上清涼的慰藉,我會為成功者捧出欽羨的綠茶。

心靈的選擇有了真善美的裝點,就有鶯兒啁啾的婉轉,就有了蝴蝶振翅的芬芳,就有了玫瑰初放的輕逸。

心靈的選擇有了坦然和從容,有了愛心的修飾,它就會與斜射森林的朝陽共舞,與夜幕初垂的皎月齊光,就會和著漲落海灘的的潮汐擊節而歌。

心靈的選擇澆灌了人間的真情,便是笑靨如花的春,豐腴如歌的夏,便是年年如詩如畫的四季美景……

簡評: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由荊棘鳥與流星的選擇起筆,聯想到歷史上一道道心靈的美景,為自己的人生選擇作出了很好的鋪墊。語言優美動人,排比、對偶等修辭的運用,使得文章文采飛場,激情奔放,讀來有俊逸瀟灑、酣暢淋漓之感。

例文4

河南考生

這是花朵開放的聲音

伴隨岩石起立的聲音

這是眾鳥歸來的聲音

伴隨星星殞滅的聲音

月亮泛起遐想的柔光

星星吐著夢裡的惆悵

撐起流星長長的桅杆

去尋找心靈的湖

是從什麼時候

黃昏展開了虛假的傳說

岩石在烈火的流放中熄滅

是從什麼時候

泉水乾枯於深深的叢林

蝙蝠盤旋著爬上頭頂

是從什麼時候

大陸傾斜入海底

海鳥在水的墓地上鳴叫

是什麼時候

受難者變成了冰冷的雕塑

沒有人再去穿越心靈的荒漠

微風吻著青雲,傳送土地的真情無語的星空下,大地會流出熱情的小溪終於乾渴,卻在每一個路口都有激情的浪漫看!那青草微笑的地方

有她追求的足跡

看山的人風化在山間

看海的人飄落在海上

在山脊高聳的地方

有一條尋找海洋的河流

終要有那麼一刻

風會重新喚醒四月的風鈴

頃刻間杜鵑花便開滿了大地

終要有那麼一刻

岩石不再倔強地守望晨星

而把一個個美麗的故事傾吐

終要有那麼一刻

心靈再不會在烈日下乾涸

攜挽青鳥的羽翼飛向那動人的綠洲

閃電照亮了空曠的遠方

道路上馬蹄聲聲,車伕半睡

車上坐著一個緘默的靈魂

暴風雨啊!請把天堂的大門打開簡評:這是2002年高考作文中的一朵奇葩。它把抽象的“荒魂”形象地展現給讀者,全詩無一字言“選擇”,選擇卻自在其中,而且這選擇撼人心魄,啟人心智。全詩綜合運用隱喻、暗示、蒙太奇等多種現代詩歌手法,語言空靈,富有張力,音韻和諧,節奏自然,體現了較高的詩學修養。

高考作文文體創新招術之詩歌散文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