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凡尼的早餐》:60年代的愛情片背後,隱含了哪些深層寓意?

“對霍莉來說,世界上沒有什麼比蒂凡尼更棒的地方了。每當她心情沮喪時就會去蒂凡尼平復心情,因為在那裡‘任何壞事都不可能發生’。”——杜魯門·卡波特《蒂凡尼的早餐》


《蒂凡尼的早餐》是1961年上映的,由著名演員奧黛麗·赫本主演的電影。這部電影是由作家杜魯門·卡波特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一經上映後就被影評界譽為上世紀“60年代美國最佳喜劇片”,吸引了一大批觀眾。

《蒂凡尼的早餐》:60年代的愛情片背後,隱含了哪些深層寓意?

這部歌頌愛情的影片傳達的主要理念是“真愛至上”。不管是赫本所飾演的女主角霍莉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還是影片中出現的各種符號都是圍繞著“追求真愛”這一理念進行的。

除了展現60年代純真的愛情外,《蒂凡尼的早餐》通過不同的視覺符號以及配樂色調等形式,表達了除愛情觀外的一些深層寓意,這些寓意不僅很好地彰顯了影片所要倡導的核心觀念,更是讓影片本身所在的價值得到了進一步的增值。




01

“霍莉”這一人物角色在影片中的作用

一部電影中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好壞,是決定這部電影品質的關鍵。

《蒂凡尼的早餐》中的故事情節圍繞著霍莉這一女性角色進行,而赫本可謂將霍莉“演活了”,她既演繹出了霍莉作為高級交際花的八面玲瓏,又將霍莉純真嚮往美好的內心完整展現出來。從霍莉身上能夠看到以其為代表的當代女性甚至當代人的顯著特徵,正是赫本的演技賦予了霍莉乃至整部影片的靈魂。

1. “霍莉”是展現當代女性複雜性的個體

村上春樹曾經評價霍莉的身上帶著一種“驚世駭俗的奔放”,這種奔放打破了傳統社會對淑女的束縛,足以讓任何固守傳統者大跌眼鏡。然而影片中的男主角保羅也一針見血的指出霍莉內心一直被自己營造的牢籠所束縛。在霍莉的身上,能夠清楚地看到當代女性的複雜與掙扎。

《蒂凡尼的早餐》:60年代的愛情片背後,隱含了哪些深層寓意?

霍莉出身於貧苦的鄉下,為了生存她一心想要進入上流社會,而進入上流社會的最佳方式就是嫁入豪門。於是霍莉成為了一個高級的交際花,不斷周旋在上流社會的男人群體中,將那些有錢的富豪貴族視為自己的獵物,並物色能夠實現自己美夢的對象。

但霍莉遊走在浮華奢靡的上層社會,見識了各種虛偽與謊言卻沒有隨波逐流,她的內心依然保持著純潔善良:她為了讓弟弟過上更好的生活而努力躋身上流社會,出於同情而每週去探望入獄的黑手黨老大,以及收養流浪貓、幫助有困難的鄰居保羅……這些小事都能夠體現她的善良。

在霍莉身上充斥的是以她為代表的所處階層女性的複雜性,她們一方面拜金世俗,理性的近乎殘酷;另一方面卻在內心深處保持著善的一面。

同時,霍莉身上也體現著當代女性追求獨立卻又物化自身的衝突性。

在影片中,霍莉對前夫醫生說過這樣一段話:“你不能愛不羈的野生動物,你越愛它們,它們越強壯,最後它們便會有力氣飛到樹上,然後一飛沖天。”

《蒂凡尼的早餐》:60年代的愛情片背後,隱含了哪些深層寓意?

這段話的深層解讀是霍莉以野生動物來指代自己。她討厭被束縛,無論是被人還是被愛,對方越是想抓住她,她越想逃離。霍莉深層的潛意識中有著渴望自由、獨立的一面,她認為自己不是任何人的附屬物,而是作為一個完整而獨立的個體存在。

在當代的男權社會中,男尊女卑的觀念普遍盛行,即使是真愛霍莉的保羅,在潛意識中都將霍莉當做自己的附屬物,由此可見這種物化女性的意識已經深入人心。

遺憾的是,雖然霍莉內心向往著獨立與自由,但傳統的物化女性的概念仍在她內心根深蒂固。她將自身的美貌作為資本,她知道只有將自己打造成為一件優質的商品,才能獲得遊走在上流社會、嫁入豪門的機會。在以霍莉為代表的當代女性內心深處既存在著嚮往獨立的願望,又存在著傳統觀念對她們的束縛,從而造成了她們內心的衝突複雜。


《蒂凡尼的早餐》:60年代的愛情片背後,隱含了哪些深層寓意?


2. “霍莉”代表了當代大城市中的“逐夢者”

霍莉出身於底層的社會,這個社會層級的人,內心深處都有著擺脫自身所處階層的夢想。

正如所有處於該階層的人一樣,霍莉從一個貧瘠的鄉下地方來到了車水馬龍的大都市,紐約這座繁華的城市能夠激發每個外來者內心最深層的慾望。初來這座城市的每個“逐夢者”摩拳擦掌,野心勃勃地希望能夠在這座大都市中實現自己的夢想。

霍莉眼中的“蒂凡尼”正是一個能實現她夢想的地方,霍莉在潛意識中認為,只有當她有資格擁有蒂凡尼中的物品時,才足以證明她的夢想實現。

《蒂凡尼的早餐》:60年代的愛情片背後,隱含了哪些深層寓意?

在霍莉看來,“蒂凡尼”是一個上流社會圈的象徵。蒂凡尼中的珠寶是“上了年紀的老女人們才夠資格戴的”,同時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徵。而霍莉對上流社會的追求,源於刻在底層階級中人的自卑感,她渴望能擺脫現在這一低微平凡的身份,成為“上等人”來給她足夠自信。同霍莉一樣的底層階級“追夢者”身上普遍存在著這種自卑,為此他們想通過夢想的實現來賦予自身“新生”。

紐約城市街道上的行人腳步匆匆,只有霍莉駐足在蒂凡尼外,向店內眺望。或許那些行人曾經也有著像霍莉一樣的夢想,只是在為生計奔波的過程中這個夢想被逐漸泯滅。如果霍莉“嫁入豪門”的願望沒有實現,那麼或許最終她也有可能會像其他人一樣放棄曾植根在自己心中,那個關於“蒂凡尼”的美夢。

在那個年代的繁華大都市中,有太多的人迷失了自我,霍莉身上有著那個年代底層“逐夢者”的縮影,但幸運的是霍莉最終找到了自我。




02

影片的背後寓意通過不同符號體現出來

《蒂凡尼的早餐》中蘊含的深層寓意,大多是通過特定的符號表現出來的,在影片中反覆提到和出現的“蒂凡尼”與“貓”,都是藉助特定的符號來傳達電影想要呈現給觀眾的寓意。

1.“蒂凡尼”的象徵所在

在原著中,霍莉提到過自己最大的夢想就是“在蒂凡尼享用早餐”。這一描寫容易讓不明就裡的觀眾(未聽說過蒂凡尼的)誤認為蒂凡尼是提供早餐的地方。然而現實中,蒂凡尼是一家珠寶店,與早餐並無太大關聯。那麼霍莉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顯而易見,“蒂凡尼”在這裡只是一個指代。從表面上看,它是一家珠寶店;但從深層看,蒂凡尼所背後代表的是上流社會的象徵,代表的是平靜安穩且優質的生活。

《蒂凡尼的早餐》:60年代的愛情片背後,隱含了哪些深層寓意?

影片的最開頭,霍莉穿著一身廉價禮服,站在蒂凡尼的店門外面,一邊透過櫥窗向店內張望一邊咬著麵包。一道玻璃將兩邊劃分為兩個不同的生存環境:在門外是疲於奔波的普通人甚至是窮人身處的環境,門內則是上流社會人置身的奢華環境。身處現實環境的霍莉嚮往的是蒂凡尼代表的奢華環境,通過櫥窗她能夠短暫地觀察到這個她未曾置身的世界,“蒂凡尼”正是能實現她想成為上流社會人的美夢所在之地。

另一方面,“蒂凡尼”能夠給予霍莉所追求的不用為生計發愁,能夠享受一切的高品質生活。

霍莉是一個從鄉下來到大城市的姑娘,在紐約這座城市中她沒有根基、顛沛流離,在鄉下更是食不果腹,她內心無比渴望能夠過上安穩舒適的生活。在她看來蒂凡尼是身份與金錢的象徵,這兩樣東西正是確保她能夠過上優渥穩定生活的保證。因此,透過蒂凡尼的櫥窗,霍莉看到的不是店內的景象,而是她躋身上流社會過著優渥生活的美夢。

《蒂凡尼的早餐》:60年代的愛情片背後,隱含了哪些深層寓意?

“蒂凡尼”反映的是當代美國人的消費主義價值觀。他們倡導提前消費,主張生活的舒適性,崇尚有一定物質基礎和社會層次的生活。因此,在前期出現的蒂凡尼正是消費主義價值觀的具體表現。當然這一價值觀本質上是為了反襯愛情的重要性,畢竟歌頌純真的愛情才是影片的主基調所在。

2.“貓”的隱喻

在許多作品中,“貓”的形象都作為一種暗喻來表現特定的文學意象。海明威的作品《雨中的貓》中就是以貓來反映男權社會中的女性意識,這與《蒂凡尼的早餐》中的貓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影片中,貓的形象是女主角霍莉的化身,同時也隱喻了她的孤獨與自我。


《蒂凡尼的早餐》:60年代的愛情片背後,隱含了哪些深層寓意?

影片中霍莉並沒有給這隻貓咪起名字,她認為這隻貓並不屬於自己,正如她一直追求的理念一樣:自己不屬於任何人。她認為自己就像這隻流浪貓一樣,在紐約這座城市裡沒有固定的居所。當她將貓咪從出租車上趕下時對貓咪說:“垃圾箱之類的地方是你隨時都可以呆的”,這句映襯出了她的內心。霍莉認為無論是自己的人還是自己的愛都是漂浮不定的,她認為自己隨時都可能會拋棄,也做好了被拋棄的準備。

有人曾說貓是一種孤獨的動物。在影片中,一群來自上流社會的人在霍莉家中開狂歡派對,貓咪窩在櫥櫃上居高臨下地看著熱鬧的人群。這裡貓咪的鏡頭隱喻的是霍莉的現狀:雖然她作為交際花遊刃有餘地遊走在名流貴族之間,但她的內心卻是孤獨無依的,她並沒有真正融入這一群體。

《蒂凡尼的早餐》:60年代的愛情片背後,隱含了哪些深層寓意?

當霍莉被巴西富豪放棄時,她的內心充滿了絕望,徹底放棄了自我,於是她選擇將貓趕下了車。貓咪在雨中無助地張望,代表了霍莉充滿迷茫的內心。而保羅衝下車去尋找貓咪的行為最終感動了霍莉,她不再迷茫,選擇下車尋回貓咪,也是尋回真正的自我。




03

配樂與畫面提升影片的整體格調

配樂是電影的一種主要的敘事形式,好的配樂不僅能夠成功烘托氣氛,還能夠給觀眾們留下深刻記憶,從而提升影片的整體格調價值。

在《蒂凡尼的早餐》中,音樂起到了營造氛圍與描繪人物心理的作用。影片中最經典的音樂大概就屬霍莉坐在窗邊彈奏的樂曲《月亮河》了,無數觀眾被那個坐在窗邊隨意彈唱著吉他的赫本所折服。《月亮河》表達的是霍莉想要追求自由實現夢想的內心,又不得不面對現實的現狀,霍莉將自己在面對現實與渴望夢想之間的糾結通過這樣一首歌曲宣洩出來,讓觀眾們瞬間讀懂了這個在現實中彷徨的女孩。

《蒂凡尼的早餐》:60年代的愛情片背後,隱含了哪些深層寓意?

此外,影片用歡快的小號來作派對場景的背景音,除了為了烘托奢靡熱鬧的氛圍外,也表現了霍莉追逐名利的心理;而在霍莉得知自己的兄弟費特的死訊時,背景音是低沉的大提琴,如泣如訴折射出霍莉悲傷絕望的內心。

畫面,則是從視覺角度傳達了重要的環境與人物心理相關信息。

在《蒂凡尼的早餐》中暖色調與冷色調的畫面交替進行,其中暖色調是大部分鏡頭裡的主要色調。無論是在霍莉與保羅一起逛街約會的畫面,還是霍莉在家中舉辦派對的畫面背景都是暖色調。派對的畫面利用燈光來提升畫面的整體亮度與色彩,力圖營造出上流社會觥籌交錯的奢華場景;而保羅與霍莉在紐約街道上約會的場景則是利用了自然光,太陽的光線同樣讓整個畫面明亮,所營造的是簡單溫馨的氛圍。而這兩個畫面都是暖色調體現的是霍莉的心情,無論是出席派對還是約會都讓霍莉感到快樂。

《蒂凡尼的早餐》:60年代的愛情片背後,隱含了哪些深層寓意?

相反與其產生強烈對比的是霍莉從警局中出來與保羅坐上出租車的畫面。在雨天的背景中,整體的畫面呈現出了陰冷的色調,同樣是反映了霍莉的心情:被捲入犯罪事件、被巴西富豪拋棄、因保羅的一番話而內心糾結。霍莉內心的狀態通過陰暗的畫面色調清晰表現了出來。

作為輔助性的功能,配樂與畫面無疑是將影片推向成功的一大助力。




總結

《蒂凡尼的早餐》拍攝於上個世紀60年代,也只有那個年代才能夠拍出以“愛情至上”為主基調的電影;也只有在上個世紀中,愛情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超越了金錢、現實的存在。

如果《蒂凡尼的早餐》中的故事發生在現在的環境中,那麼結局很可能就不一樣了。當然,並不是說現在社會中的人們不再相信愛情,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生活節奏高速化、拜金主義風氣蔓延、人心浮躁的現代,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不考慮現實一心去追求愛情。

《蒂凡尼的早餐》:60年代的愛情片背後,隱含了哪些深層寓意?

霍莉與保羅的愛情來得是如此迅速,只用了一天的時間,保羅就為霍莉神魂顛倒。放到現在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比起一見鍾情,保守的現代人們更加追求日久生情。可以說,現代人變得更加現實了,但同時,也失去了那種為愛奮不顧身的勇氣與熱情。

“得不到的總是最好的”。《蒂凡尼的早餐》中展現的愛情是現代人所缺失而憧憬的,而對於美好的愛情大部分人都是嚮往的。正是對於這份感情的追求讓影片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被一再抬高。看著這部影片,能夠讓人們感受到那個年代中最純真熱烈的感情。這,大概就是《蒂凡尼的早餐》受歡迎的最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