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成功不需要靠背景也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


30岁的成功不需要靠背景也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

扎克伯格20岁创办社交网站脸书,

潘石屹29岁创建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俞敏洪31岁创办新东方,马云35岁创办阿里巴巴,

王健林35岁担任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石37岁任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你说成功有捷径吗?

很多我们能叫的上名字的成功人士在30多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踏上了成功之旅。

他们不靠背景,单凭实力,这样的成功如果不走捷径的话得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实现。有的人终其一生也无法企及。

30岁的成功不需要靠背景也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

古典在《跃迁》一书中就明确地告诉我们:成功是可以走捷径的。这条捷径是把握规律、高手战略和破局思维。

30岁的成功不需要靠背景也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

把握规律,事半功倍

大卫·霍尔克是一位英国画家,在国际画坛颇具影响力。在他参加一次画展时发现一批人物素描,这批素描每个细节处理的都十分细腻,他在感叹画家的画技精巧的同时也发现,这批素描竟然是一位画家在一天之内完成的。他感到十分不可思议。

这么大批量精美的画作怎么可能在一天之内完成呢?就是当代大师也无法做到啊。

于是,大卫·霍尔克开始研究这批素描是怎样被创作出来的。

在翻阅大量资料后,大卫·霍尔克发现这批画作很有可能用了“暗箱”技术(类似投影技术)。

大卫·霍尔克在整理了近500年来几乎所有的绘画作品,分析证实:在16到19世纪,有大量画家使用了“暗箱”技术付诸进行绘画。其中可以确定使用这一技术的就有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

虽然那个时候的画家们借用了一些手段,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画作的确精美绝伦。我们无法因为他们使用了技术就不去承认他们带来的贡献。

这批艺术家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成了让我们更敬仰的存在。但我们在看到他们的同时却没有再看见过他们脚下的“巨人”。

30岁的成功不需要靠背景也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

现在很多高考学生为了多考些分数每天拼命练习画画技术。

我高中的同桌就是学习美术的,高中三年,她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是画室,用掉最多的是铅笔和画纸,毕业的时候,她把所有的练习放到一起竟比她还要高。

但她高考的时候成绩并不算很好,现在做着和我们一样的工作,再也没有画过画。

古典在书里说:“没有一个人是仅凭努力、天赋、机遇而获得巨大成功的。跃迁式的成功都是利用了更底层规律,激发了个体的跨越式成长。”

其实,我并不知道,如果我的同桌使用了“暗箱”技术会不会在绘画领域有些许成绩,但最可悲的是她到现在都不知道“暗箱”技术的存在。

30岁的成功不需要靠背景也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

高手战略,只打甜蜜区里的球

股神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是非常好的朋友,甚至可以拿到最新的内幕消息,但是巴菲特从未投资过微软。

为什么呢?

巴菲特说:“我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圈子,我就待在这个圈子里,完全不管圈子以外的事。”

这种观念并非巴菲特独创,“史上最佳击球选手”泰德曾在《击打的科学》中提出过这样的观点:正确地击打甜蜜区的球,忽略其他区域的,就能保持最好的成绩。

也许这种观点听起来投机取巧,执行起来会十分容易,但是我们忽视了这种方式要求我们必须付出极大的专注力。

在甜蜜区以外的球往往都会带着极大的诱惑力,就像比尔·盖茨的微软。

只要我们能够忽视诱惑,专注在一个领域,也可以在这个领域做到最佳。


30岁的成功不需要靠背景也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

我大学老师的孩子从3岁开始学习长笛,刚开始的1年,很难吹出一首完整的曲子,就连我老师都曾经和他说过:不行就换个别的乐器学。但是他自己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到现在已经坚持了7年,他不再是被人想要劝退的学生了。每到过年,我老师总会叫他家孩子出来给大家表演一个小节目。

如果想要做出点成就就不要什么都去尝试,专注一个领域,走好脚下的路。

带我写书评的老师年前从公司离职,在她离职后不到24小时就找到了一份新工作。不是因为她什么都会,是职场的万金油,而是因为,她把全部的经历都投入到自己工作的领域,而挖走她的公司就是在写书评时候认识的。

专注一个领域也许在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太多好处,但是久了,你就会成为这个领域里的资深元老,懂得自然也就比别人多。


30岁的成功不需要靠背景也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

破局思维,升级思考

高手解决问题往往会直接看到本质。

每年数以千亿的资金流入非洲,并没有解决非洲的贫困问题。因为非洲不是因为没钱而贫困,是因为他们贫穷的是政治是心智。

很多问题并不像表面展现的那样,找到根源才能完美解决。

高手,正是那个能在最短时间找到根源的人。

古典说:“高手并不是能力比我们强、智商比我们高,定力比我们好,只是因为他们思考比我们深、见识比我们广,他们看到了更大的系统。”

30岁的成功不需要靠背景也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

20岁的成功靠得是背景,天生的;

30岁的成功走得是捷径,并不平坦;

40岁的成功靠得是机遇,可遇不可求;

50岁的成功才是因为努力,要拼命一辈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