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物曲”,讓外灘美術館搖身變成“歌劇院”

“百物曲”,讓外灘美術館搖身變成“歌劇院”

­《長安十二時辰》已經到了尖峰時刻,長安是毀於“闕勒霍多”?還是“上元安康”?就好像看真人秀節目的回放,其實答案已經知曉,但是,我們還在期待過程裡會出現峰迴路轉的事件。

“百物曲”,让外滩美术馆摇身变成“歌剧院”

觀看上海外灘美術館正在展出的“百物曲”,我們似乎懷著同樣的心情,問題還是那個問題,對於答案也都有了共識:那就是沒有答案。但是,對於過程的好奇依然驅動我們去關注展覽本身。

“歌劇院”

這次“百物曲”回答的問題,歸結起來就是:人類何以自處

對付這個大問題,上海外灘美術館的應對場面也是很大。展覽佔據外灘全部六層展覽空間。

“百物曲”,让外滩美术馆摇身变成“歌剧院”

比阿特麗斯·岡薩雷斯(哥倫比亞),《室內裝飾》,1981年,織物面絲網印刷,264 × 434 釐米,由藝術家及Casas Riegner提供

策展思路以一出“歌劇”形式貫串整個展覽,因此,展館各樓層被定製成了整個歌劇的一到四幕的演出場地。說來也是有趣,外灘美術館前一個展覽把美術館變成了“肉鋪”,這個展覽又把美術館搖身一變成了“歌劇院”。

參加展覽的作品共計有 110 件,數量不算非常多,但藝術家來了不少,共有 53 位 00 後的藝術家(注:1900 年之後),其中,以 70 – 80 後的藝術家居多。

“百物曲”,让外滩美术馆摇身变成“歌剧院”

圖左:範加(加拿大),《人體傢俱II》,2018年,水漾樹脂、纖化玻璃、顏料、膠合板及人工皮草,20 ×38 × 35 釐米,由藝術家及Empty Gallery提供

圖右:徐世琪(中國香港),《巫》,2019年,墨水及繪圖用薄膜,75 × 175釐米,由藝術家及刺點畫廊提供

藝術家除來自國際性的一線大都市比如上海、北京、香港、臺北、紐約、巴黎、倫敦、墨爾本和新加坡等等之外,還有來自國際三線及以下城市包括黎巴嫩貝魯特、哥倫比亞波哥大、馬來西亞亞庇、印尼日惹、巴拉圭亞松森、烏茲別克塔什干、湯加群島哈阿菲瓦島、加拿大開普多塞特、加拿大伊魁特、尼泊爾加德滿都、墨西哥聖費利佩聖地亞哥等城市。

來的藝術家代表的區域還是相當廣的,除了非洲,其它各大洲都有代表參與。

“百物曲”,让外滩美术馆摇身变成“歌剧院”

“百物曲” 展覽現場照,2019年,上海外灘美術館。圖片來源外灘美術館

展覽展出的作品都是在過去幾年到幾十年裡,藝術家從世界非常廣的區域裡抓取到的歷史瞬間的樣本,所以,整個展覽看上去,內容華麗豐富,藝術呈現匯聚了多樣化的現代藝術手法。

在VART的觀展觀眾留言裡,膽子小的把這場展覽呼為“群魔亂舞”,膽子大的直把這個展覽當成了網紅拍照展。

“百物曲”,让外滩美术馆摇身变成“歌剧院”

張徐展(中國

臺灣),《“紙人展——房間”新興糊紙店靈靈壹》,2013-14年,三頻動畫裝置;報紙、電光紙、膠水、糨糊及木,5分鐘;模型:150 ×113 ×123 釐米,由藝術家及就在藝術空間提供

劇情介紹

雖然整個展覽內容繁多,但是結構梳理嚴謹,層次豐富。限於篇幅,本文只挑每個場景給我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幅作品來描述。

“百物曲”的第一幕展現了現今世界裡,在不同空間生活著的人們各自的生活狀態,其中有麻木、有抗爭、有迷茫也有愛和溫暖。

“百物曲”,让外滩美术馆摇身变成“歌剧院”

蒂西奧·埃斯科巴爾(巴拉圭),《Arete Guasú節慶中公牛及美洲豹的角力》,1990年代早期

攝影及幻燈片,1分15秒,由藝術家提供

在展覽現場,《相愛的柯比與史蒂芬》吸引了很多觀眾駐足觀看。這是一部跨越⽂化與年齡的界限的影片,影片還是給人一些溫馨之感。

影片的主人公之一是 92 歲的柯比,她經歷了舊金山唐人街夜總會的年代,是一名退役的舞者。

“百物曲”,让外滩美术馆摇身变成“歌剧院”

楊圓圓(中國)和卡羅• 那瑟斯(美國),《 相愛的柯比與史蒂芬》(階段性呈現),2018-19 年,單頻彩色有聲高清錄像,46 分 29 秒,剪輯:阿歷克斯·文克,主演:柯比·餘、史蒂芬·金,感謝唐奐奐與上海外灘美術館對本作品的支持

影片的另一位主人公是史蒂芬,已經 74 歲了,他經歷了美國 60 年代的反戰運動,是一個從未實現電影夢的導演。

兩人晚年在舞池相識相愛。他們一直以獨特的方式來表達對彼此的情感:他們裁剪、縫補、粘貼、拼接著布料與圖像,然後將創作展示給世界。

影片導演是來自中國的楊圓圓和美國藝術家卡羅·那瑟斯。結果,在拍攝影片的過程中,兩位導演和影片的主人公們發生很有趣的互動,成為影片的一部分。

在這裡,觀眾可以分享來自不同文化、歷史和種族背景下的人們相互關心和共融的動人一刻。

“百物曲” 的第二幕描述更多的是人類從自然,尤其是動物身上,汲取能量,面對各種天災和人禍。

“百物曲”,让外滩美术馆摇身变成“歌剧院”

吳權倫,《肖像》,2018年,攝影,59.4 × 42 釐米,由藝術家及亞紀畫廊提供

柬埔寨的克韋·桑南在音像作品《精神之道》傳遞的信息尤其令人震撼。

影片的故事發生在阿林河谷,它位於柬埔寨最後一片原始大森林。大型水電站(柴阿潤水電站)即將在這片土地上開發建設。一直居住在這裡的衝族人突然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和生存威脅。

桑南邀請的表演藝術家Nget Rady參與了影片的表演。Nget頭戴用藤、竹編織而成的動物面具,在山野、瀑布、麥田間像動物一般行走、跳躍,時而迸發的獸鳴聲。動物兇猛,還處於遠古時代的人類都有將動物拜為自己的圖騰,希冀這些獸類靈魂附體,讓自己變得無比強大。

“百物曲”,让外滩美术馆摇身变成“歌剧院”

克韋·桑南(柬埔寨),《精神之道》,2016-2017 年 , 11 組雕塑裝置(藤、竹編、鋼鐵), 雙頻彩色有聲高清錄像 , 尺寸各異;18 分 43 秒 , 作品受第十四屆卡塞爾文獻展委託創作 , 由 Nget Rady 編舞及表演

但是,到了 21 世紀的今天,看到處於這個現代社會邊緣的人們還用人類最原始的方式來反抗威脅,觀者體會到的更多是無助、無奈和悲傷。

“百物曲” 的第三幕描述的是人類探頭張望未來的同時,又在不斷低頭審視自己,整個這一幕都透露出對於未來不確定性的一種深深的不安。

來自紐約的奇特拉·加內什在這裡展現了他的作品《機器虎》。藝術家從南亞神話、漫畫書和科幻小說中採擷意象元素,打造出一幕以女性為重要角色的噩夢現場。

“百物曲”,让外滩美术馆摇身变成“歌剧院”

奇特拉·加內什(美國),《機器虎》,2018 年,紙面丙烯、閃粉、拼貼及數碼打印,99.06 × 134.62 釐米,由藝術家提供

一隻黃色大老虎在神秘而富有視覺衝擊力的藍色天穹下張揚著自己的兇悍和勇猛。畫面上方一位匍匐在地、一動不動的女性被兩條腿踩在腳下,而畫面的右下方則畫了一位長的比較奇怪的女性,身後拖著一條動物尾巴,正在向老虎噴射出火焰。

這幅畫給人第一印象就是,機器虎具有強大的氣場,而畫中的女性的弱小和抗爭的無力。由於缺乏相應的文化背景的知識,觀眾可能很難確認出機器虎、腿和女性形象背後的象徵意義。但是,看著畫面,觀眾應該根據自身的經驗給出合理的解讀。

“百物曲” 的第四幕將音樂作為主題,在這一幕中的作品在下面三個層次中,凸顯音樂的功用:音樂是人和自然的紐帶,它也是反抗外部征服的力量來源,更是全球化進程中文化的流轉載體。

大約 300 年前,美國伊利諾州印第安部族首領前往巴黎,受邀表演部落舞蹈。像《圖蘭朵》、《蝴蝶夫人》和《阿伊達》一樣,異域神秘的藝術激發了法國作曲家讓 - 菲利普· 拉莫,結果,他創作出了歌劇《優雅的印第安人》。

300 年過去了,歌劇的輝煌不再,但《優雅的印第安人》卻在法國藝術家克萊蒙 · 科吉多赫的指導下,以誕生於 21 世紀初洛杉磯非洲裔美國人社區的嘻哈舞得到再現。

“百物曲”,让外滩美术馆摇身变成“歌剧院”

克萊蒙· 科吉多赫(法國),《 優雅的印第安人》,2018 年,單頻彩色有聲高清錄像,6 分鐘,由藝術家、Eva Hober 畫廊及Reinhard Hauff 畫廊提供

源自北美大陸的原土著的印第安人舞蹈藝術,在西方文明中心得到接納,轉化為西方文明的精英文化—— 歌劇,最後,又在巴黎歌劇院的舞臺上,成為激發年輕街舞舞者的力量和激情。

《優雅的印第安人》讓人感受到在全球化的驅動下,一方面,輝煌的東西似乎也難以逃避沒落的命運,另一方面,已經失去的東西卻有可能意外得到保存和轉化。

“百物曲”

看完展覽,筆者倒覺得這個展覽以“交響樂”而非“歌劇”來串接似乎更加貼切。畢竟,音樂在處理抽象、跳躍、腦洞大開的主題和場景時,更加得心應手。

不過,整個“百物曲” 還是以視覺藝術為主要呈現的方式,以歌劇作為主線索倒也很合理。

行文到此,一直沒有交代清楚“百物曲” 所說的“歌劇”的含義。借用美術館的“策展理念”中的解釋,這裡所說的“歌劇”一詞泛指所有發生在世界各地的表演、社會活動、 娛樂、信仰等傳統,而不是狹義地特指西方文明中高雅藝術中的一種形式。

“百物曲”,让外滩美术馆摇身变成“歌剧院”

張徐展(中國臺灣),《陰極射線管的神秘儀式》,2011-13年,五頻錄像裝置,4分45秒,由藝術家及就在藝術空間提供

作為萬物之靈長,人類現今碰到的問題大多半都是人類自己引爆的。

在這個層面上來看,“百物曲” 也是在吟唱著人類古老而又現實的問題:人類應該如何自處?但是,對於答案還是束手無策。

在這時,不禁又想起本文一開始就提到的《長安十二時辰》。

“百物曲”,让外滩美术馆摇身变成“歌剧院”

長安也曾經擁有無上榮光的典禮、神聖莊嚴的祭祀、芳華繽紛的舞樂…… 不管《長安十二時辰》的結局如何,根據歷史記載,長安最終還是毀於戰火,不是一次,是好幾次戰火之後。自唐以後,長安不再是之後中國曆代王朝的首都。

長安擁有 3000 多年的歷史,但是現如今的長安 —— 西安城裡,歷史超過百年的建築屈指可數,只留得我們這些讀書人在這裡悲嘆:開元盛世時的長安今何在?

長安也算是另一層面上的百物曲中的一個篇章了。

撰稿 Q叔

助理 Yang

相關展覽

百物曲

展期日期:

2019年6月22日 - 8月25日

展覽場館:

上海外灘美術館

中國上海市黃浦區虎丘路 20 號

展覽票價:

單人票:60元、雙人票:80元

VIP 年卡會員

凡現在購買VART VIP年卡會員

即有機會免費獲得熱門展覽贈票一張

當下可獲贈票的展覽有

《百物曲》、

《白晝的幻想 ——天野喜孝藝術展》

《安東尼·布朗的幸福博物館》、

《海的輪廓》和

《丹尼爾·阿爾軒:現在在現》的門票

......

贈票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VART 讓生活更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